【课例研讨】写在研讨之后
2021-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嘉琪
文/刘嘉琪
开始了第一次课例研讨,这是一个艰难又很幸运的事情。
在群里潜水了一年,终于迈开了第一步,却发现,原来这一步迈出了是如此的简单,可是我竟然等了一年。
这一步的迈开,其实就是坚定的信念。
在8月底看到这个通知,就决定要参与。
可是与开学的之初的忙碌相冲突。
终于在8号截止时间之前,6号完成了解读分析。
只是花费了三个小时就完成这个解读。
对于内容,其实是浅显的。因为于老师的课例,慢慢研读,我只能读出了浅显的知识。不过,不着急,慢慢来!
结合所分享的内容和老师们的分享,我有以下感触:
1.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感触,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点,所以撞衫的几率很小;
2.分享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关注点,所以,没有对错之分,因为是自己的感触;
3.结合新课标来分析。这是我所欠缺的,因为我在解读时没有结合新课标的内容,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自己并不能把课表和教材结合起来。
所以,在以后的解读时,先看新课标,结合不同学段的要求,进行去解读与分析。
解读自己所想解决的问题,看看这些内容给自己什么样的感触。
在研读邀请徐文祥老师作点评,徐老师说了三点:
第一点,比较阅读,要抓住内容的异同点来看。这一点李琳老师的做法很好。只是浅了一点。如果能够集中在于老师的儿童的语文主张这一核心,抓住年级不同和侧重点不同,如何做到基于学情会更好。
第二点,课堂教学研究应该有一个切入点。这一点郝艳飞老师做得很好。不贪多,集中一两个方面,提取课堂实录中的细节深入解析,这样会更有深度。
第三点,这两节课让我们惊叹,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于老师这样精彩的课堂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怎样做才能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