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芝堂的前世今生(二)
跌宕起伏,百年沧桑
劳氏家族,世世代代精心劳作,苦心经营,终于使得家业有了发展。劳九芝堂在长沙也是药效神奇,有口皆碑。
到了清末民初,政局动荡,山河破碎,可是就算是这样,劳九芝堂仍然经营的有条不紊。可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家族之间的利益纠纷就多了起来,常常因为利益的分配问题闹得人心散乱,慢慢的导致业务之间衰落。
到了民国七年,也就是1918年,历经两百多年的药号,已到了倒闭的边缘。这时候就急需一位领导者带领大家走出困境,以免落得祖宗基业毁在自己手里的骂名。
这时候,大家一致推举劳昆僧掌管药号,果然他不负众望,先后理清了各个股东的账目,他自掏腰包拿出300银元充当流动资金,竭尽所能整顿店务,还做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到了1930年已成为国内有名的药号了。
文夕大火
1938年,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的第二个年头。 “像一只在狂风巨浪中颠簸着的破船”,战争的恐怖和阴影将这座城市完全笼罩……
一场让所有长沙人都始料未及的大灾难也突然从天而降。白天里国民政府的各大机关和当地老百姓慌慌忙忙地进行转移和撤离,只有到了夜晚,这座惊恐的城市才能稍微地安静下来。可是11月12日这一天的夜晚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平静地渡过。13日凌晨两点,长沙南门方向突然燃起大火,紧接着,整个长沙城都开始四处起火,几百条火头同时窜向空中,冲天的火焰顿时吞没了一切,顷刻间,长沙变成了一片火海。
存货店屋 付之一炬
百年缔造,毁于一旦,长沙市政治、经济、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延续了五天五夜的“文夕大火”,把30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烧了个面目全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房屋被焚毁,这条街也不能幸免,断壁残垣,焦土满目。
“劳九芝堂”也未能幸免于难,价值20多万银元的存货和店屋付之一炬,产业全部被烧毁。整整一库房的鹿茸,烧掉了;天然麝香、牛黄,烧光了;清咸丰年间购进的500多公斤菟丝子,说没有就没有了;灵芝、人参也在大火中化为乌有,其中有几颗号称是千年灵芝、千年人参;连通两条街的气派店铺,成了废墟……
劳九芝堂义烧黄芪守诚信
1939年,劳氏族人在坡子街劳九芝堂的原址搭建起了简易售药处,名为“劳九芝堂临时营业处”,看病卖药。经过三百年的苦心经营,九芝堂原本囤积了大量的药材,包括一些名贵的灵芝、人参,可是,一场“文夕大火”,几乎把这些药材烧了个一干二净。要想维持药铺的正常运转,必须加紧购进药材,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有一次,九芝堂从北方购进了一批黄芪。由于战事吃紧,旱路不通,所以不得不改以水路运往长沙。然而,即使是水路,也断断续续走了半个月,等船摇到长沙时,满满一船的黄芪都因受潮而长了霉。那个时候的九芝堂,正值资金十分紧张的时期,这种事情的发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九芝堂的处境更为艰难。按说当时正是战乱时期,药材紧缺,而且,发了霉的黄芪也未严重影响其药性,晒干之后做药用也未尝不可。可是,劳端生最终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命令道:“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发了霉的东西怎么能卖给别人呢?全都烧了!”
烧黄芪的那天天气比较好,满船的黄芪被分成几堆,堆放在了湘江边上。听说九芝堂要将自己花钱买来的药材烧掉,好多人跑去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和悬壶济世的信念,九芝堂公开了烧黄芪的全过程,并向围观的人分发了万应膏、时疫散等常用药。中午时分,正是日头最高的时候,劳端生首先站在高处向围观的老百姓讲了一番话,大意是九芝堂的药都是质量上乘的,绝不以次充好,虽然这次九芝堂的损失比较大,但也决不会因此而坏了自己的名声。讲话完毕,经理一声令下,店伙计们将几桶油挑了出来,泼到每堆黄芪上,然后点燃火把,将火把扔到黄芪上。顿时,所有的黄芪都被火苗包围了。每堆黄芪都有店伙计拿着长棍子拨动着,以确保充分燃烧。只见火焰熊熊,烟雾滚滚,场面很是壮观。
整个烧黄芪的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围观者无不动容,被九芝堂诚信为本的精神所折服。
棚屋营业 屹立不倒
以下为劳绍杰口述整理:
1943年,劳九芝堂将作坊搬回长沙。部分族众凑集了三四千元做流动资金,坡子街重新繁荣,黄兴路上都搭起了棚屋,挂上“劳九芝堂临时营业处”招牌,继续营业。因为业务不大,仅能维持族人生计。父亲被推选为劳九芝堂临时营业处经理。
老九芝堂的员工住在一起,住的房间里就摆了十几桶蜜糖,那时候的药都是药店自己生产,鹿茸是野生的,黄芪、驴胶等都是上等的药材,驴胶是员工自己烧火熬制,八宝眼药的制作粉剂磨得很细。员工加班一晚,早上就得一块光洋。那时,最受欢迎的药就是参桂鹿茸丸、大补丸、大活络丸。由于劳九芝堂信誉好,产品很畅销。
九芝堂得以存续,我父亲有一份功劳。我们这些人,会逐渐告别这个世界。但像我父亲,他的名字可以刻在九芝堂的历史册上,这就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