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录选: 做一个懂得拒绝的校长
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到这么一件事:在某地,雷夫当着一千多位老师的面拒绝了一个小朋友的要求。那是互动环节,一个小朋友要求雷夫跟着自己学说中国话,结果,雷夫严肃地拒绝。他说:“我来中国是跟老师们交流的,不是来娱乐大家的。”这就是雷夫,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面对的是孩子,哪怕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当然,对雷夫的这种做法,我们还是要批判性地借鉴学习。有一点,我觉得值得我们思考:不屈从于人情世故,果断舍弃脸面,不惜犯众坚守自己的需要,这一点,一般人很难做到。
就我而言,做校长十多年了,先后接触过的教师上百人,有好多老师或者私下,或者当众提及一些需求,或有理,或无理,每一次,我处理的并不是那么如愿。每一次处理之后,总会听到老师们议论纷纷,指责我不坚持立场,欺软怕硬,或者指责我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我制定制度,我又来破坏制度。乡村小学,我总觉得“体制”有些疲软,特别对个别教师的管理上,“一让再让”,总想着“这些教师混一口饭也不容易,做些妥协,下不为例。”恰恰,这些人得寸进尺,自以为“一个小学校长,能把我开除了,我就这个样子,你把我也不能怎么样?”有时候,学校安排一些工作,个别老师挑肥拣瘦,斤斤计较,自己不但不愿意做,还背地里怂恿别人:“你们这些人真傻,看看我,坐享其成,岂不美哉?”对这些不做事的老师,大不了会上批评,严重一点地就是罚款处分。在乡村学校当校长,很不容易。既要对得住上级领导,又要安抚住学校所有老师。
我又想:中国乡村教育的出路是不是寄托于民办教育?2008年,我在咸阳市一所私立学校呆过一段时间,这所学校的制度管理真正是管理,平时,考核每个老师的工作,具体细化,肢解到一节课,一次活动,老师们的工资待遇也是根据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量发放,如果有的老师今天不想工作,会有另外老师来顶替,真正实施了“多劳多得,优效多得”的原则,个别不努力工作且不上进的老师,一学期下来,自动淘汰出校。再看看公办学校,年龄大一点的老师墨守成规,得过且过,等待退休;年轻教师自以为毕业某某大学,不求理论联系实际,啃老本;平时诸多繁杂的工作,很少有老师乐意去做,因为,这些工作纯属于“义务性”。
乡村教育发展的滞后,依我之见,问题主要出现在“人”的身上,或者因为校长,或者因为教师,或者因为学生家长,还可能因为教育主管领导,前几天,几个乡村小学校长听说我自费去厦门参加“教育行走”研修活动,电话中带着嘲弄的口吻说:“你这般年龄,真傻,教育局没有安排你去参加,自己掏钱,合算吗?”当即,我挂断电话。因为,我觉得:利用暑假,参与这样的研修活动,自费特别值得。一来,走出去,和数位外地老师交流,对自己的工作理念、生活心态是一种开拓,二来,长时期呆在学校,暑假该走出去拓展视野的时候了,这次,我到厦门,收获很多,至少,圆了我有生以来的一个梦——我看到了大海,亲自领略了海水的温柔,看到了厦门这个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羡慕之余,给我心态无不是一种有效的矫正和柔柔的慰藉。教师研修,教育局安排,数量毕竟有限。有的老师当了一辈子教师,还没有参与过一次出外研修的机会。湖南唐世民老师说“凡是免费的培训都是效率不高的培训”,这句话说的当然有点片面,但,这句话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刻的。人就是这样,免费的不加珍惜;自己出钱的,格外爱护。
上面我说了这么一段话,无非还想表达另外这么一个意思:一个教师自己必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很重要。春秋时代,宋国有一人得到一块宝玉,拿去献给高官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拿去给玉雕师傅看了,这是一块珍宝。”子罕说:“我以廉洁为宝,你以玉石为宝。你把玉给了我,我们都丢失了自己宝贵的东西,不如你留着玉,我们两就都能有各自认为是宝的东西。”
这个故事,首先让我想到了——因为懂得自己,所以选择拒绝。山东王维审老师说:“在教育生活中,只有拒绝了热闹,才会有宁静的心态;拒绝了繁华,才会有朴素的坦然;拒绝了权势,才会活得轻松;拒绝了贪念,才会有生活的潇洒;拒绝了诱惑,才会有一生的坚守;拒绝了懒惰,才不至于沦为平庸。”有的老师说王老师的这段话纯属“心灵鸡汤”,而我却不这样认为。这段话中的“拒绝”,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竭力去做,就没有做不到的。恰恰,有好多老师沉迷于一种诱惑进而否定这一切。我一直相信:有付出,终究是有回报。回报需要一段时间,或者,经历一个酝酿期,方可呈现。付出和回报之间,不会立竿见影,两者之间的距离,遥遥,甚至还会遥遥,但最终是很丰满的。
我曾经在班里做过一次测试:从沙滩捡回一块青石,对全班同学说:“真正想要这块石头的,请举手?”结果,全班32名学生,只有5名学生举手。随后,我问了没有举手的几个同学,他们说:“不就是一块没有作用的青石吗,要了还等于白要。”接着,我又问了举手的几个同学,一个同学说:“我个子很矮,我把石头踏在脚下,可以增高呀。”另一个说:“可以做成一件艺术品。”朱永新说:“同样的石头,背在背上就是包袱;踩到脚下就成高度。同样的遭遇,有人哀怨,有人奋起,哀怨者得到包袱,奋起者成就高度。”
这就给我一个启迪:我要以平和地心态面对教师的要求,在对他们拒绝之前,首先,让心静下来。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懂得自己,让他们自己拒绝自己,如果,每一次,拒绝这个任务,校长一个人包揽,最终,被拒绝的教师心里不犯嘀咕才是傻子。有求就要有报,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世间万事万物何尝不也是如此。狮群为了捕获猎物,有时也会残杀自己的幼崽。人的索求欲,如果处于一种对自己无知的状态下,则是特别残酷的;只有自己认清自己,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哪些东西可以驾驭,哪些东西难以把持,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不会主动向别人要求什么。
别人拒绝我,我也拒绝别人,每一次,我心里总会凝结成一块结石。现在看来,别人拒绝我,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半斤八两认识不够,一心想着懒蛤蟆想吃天鹅肉;我拒绝别人,是因为我对别人引导不够,为啥拒绝非要让我说出来?
做一个懂得拒绝的校长,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用心引导别人,拒绝,本该属于一个人自己该做的事,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