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时差党读书

查令十字街84号:泼墨书香,纸短情长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张诗聆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93页的小书,是一叠悠悠20载的书信集。那书信的一端,叫海伦(译名有好几种),一个爱书成痴、穷困潦倒的纽约编剧;书信的另一端,叫弗兰克,书店店主,矜持稳重的老派英伦绅士,书籍买卖关系渐渐转变成了个人交往,他们在信中阐述文学观点,评论文学作品,交换了各自的生活状况。最熟悉的陌生人,精神层最畅快无阻交流的挚友。

“二十年间缘悭一面,相隔万里莫逆于心。”

海伦下定决心要到伦敦见弗兰克,捉襟见肘的经济使她不能成行。大结局,她终于实现了她的诺言,岁月迟暮:弗兰克去世后书店也紧接着倒闭,在正面临着拍卖。因为这本书和电影,如今那里俨然成一个带有情怀去伦敦旅游拍照盛地。我也想去!

台湾最早译名《迷阵血影》,被多数同道爱书人诟病,还是诚品书店古书区的员工陈建铭牛劲发作,凭一己之力译出全书,多亏了陈,现在市面能看到的译书不仅书名贴切,更难得保留了大量对白的原汁原味,弗兰克的拘谨博学,海伦的犀利风趣酣畅淋漓破纸而出。

喜欢海伦,穷困潦倒,却十分慷慨性情。

50年代战后的英国,物资匮乏,弗兰克和他们书店工作人员有一天突然收到了千里迢迢从美国寄来的“重达六磅的火腿”,这火腿是他们“不是久未见到,就是只能在黑市上匆匆一瞥”的最慷慨的礼物。

此后,各种各样的美国食品频繁地送到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给所有店员分享。

海伦和弗兰克书店工作人员他们之间,慢慢地,有了像亲人一样的情感。

他们有时在闲话家常,但大多时候,是在谈书。

文字的浓缩,生活在书信里变得紧凑而充满情趣。

反对在这部书里找寻爱情的轨迹。

海伦不是一位很大众化的顾客,大部分喜欢的作者和书都是属于极小部分知识分子所爱好的范畴。酷爱书籍的编剧遇到谦谦君子弗兰克,可以毫无顾虑地与之谈阅读、作者、版面设计、版本编排、甚至发点和书有关的牢骚。因为是邮件通信,永远不用担心粗鲁地打断,甚至还可以根据对海伦的理解推荐投其脾性的书。

谁会拒绝这样勤恳书店?

海伦自己都觉的太幸运: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

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

而你们送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知道《查令十字街84号》,缘于季风书店推荐的电影,书迷做分享的时候,有一位女孩拿出一本口袋书,那是她在意大利书店淘到的,仍然干净少有污垢,泛黄的纸页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内容很简单,辗转过许多读者的书,让书本身的存在就很有故事,不仅仅读者和作者在对话。还有前辈和后来主人之间的沉默交流,心有灵犀戚戚于胸。

海伦最终无缘见到弗兰克,还是觉得遗憾。生命中所需的已经彼此给予和得到,见与不见已无意义,那些由长久岁月串联的记忆已经被好好珍藏。庆幸书还是电影没有描述任何波谲云诡,只是关于书的香气,关于书的爱恋,关于书的情缘,没有故作姿态,脉脉温情,爱书人们在生活里找到知音,并得以终身精神圆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