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大学生活十二点大学

做笔记的重要性及常见误区对策

2017-02-05  本文已影响143人  五点砍柴

做笔记的重要性,我们都听得很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不读书”,“要不断的记录、总结经验教训”,而这万千的表象之后的根本的原因或者说原理,我认为有两条:一是在思考的同时动笔记录下来思路、观点、证据等等,可以解放大脑记忆的压力,可以更自由的广泛进行思考;二是在回顾记忆的时候,可以起到以简要的内容来指引线索提纲挈领的作用

下面围绕以上两点原理来展开阐述以及对应的常见误区

思考的同时动笔,把临时闪过脑海的关键词、观点、证据等等都写下来,所谓落纸为安,写下来你心就安了,不焦虑担心遗忘,可以更放心的去思考更有创造性的内容,基于此我进一步建议,草稿纸务必要大,至少B5以上,保证能够一眼看到所有内容,这就是直观性,在这个思考阶段,只有看得见才是真正拥有的。人的大脑善于创造性思维,而不擅长于记忆,所以扬长避短,把记忆交给纸和笔。当然有便捷顺手的电子工具也可以,只是纸笔随处可取更方便。

思考完成之后,把笔记按照类别按照主题分类整理存储起来,制作便于查询的索引目录,随时可以查询查阅相关的笔记资料,这会极大的降低复习回顾的难度,提高效率,试想面对以前读过的大部头的《红楼梦》今天突然想回顾下再加深下记忆理解,如果没有笔记,那就又要重头开读,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哪来这么多的时间,而一旦有笔记,薄薄的笔记就可以迅速带你回到当年读书时候的记忆和感想,甚至遇见以前的你和点滴的感动回忆。

在这两个方面容易出现的做笔记的误区:

1、阅读思考完成之后才做笔记。完成之后,凭借记忆来写笔记,其实就没起到帮助思考的作用,大量的思考的细节其实就是被遗漏了,只是留下一个符合最后决策的所谓完美最终版本,给以后复习用而已。实际上,思考的过程往往比思考的结果重要,思考之中的念头,灵感,论据,非常宝贵,要保持思维的广泛性,开放性必不可少思考笔记,要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可能要修改的,而不是永恒不易的,而如何的发现错漏,发现改进的机会就要看思考过程中其他无关,甚至相背的观点的存在。

2、写作排版精美,文字华丽的笔记。笔记的目的是帮助思考,而不是拿来欣赏的,过于精美的排版,大量的浪费时间,消耗精力,而且分散注意力到表面而非笔记的内涵上来。当然也不能太过于潦草,不然难以起到笔记的第二个作用,回顾复习,看着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自然不想看下去。

3、为做笔记而做笔记。全身心的研究如何完美笔记的结构逻辑等等,但是忘记了笔记的价值是从我们的思想出发,把思路显化在纸张上,然后从纸张上内化到我们的思想里,常见的就是非常依赖笔记,没笔记什么都不干了,不想事情,也不读书,即使有了笔记,也就是全身心的做笔记,笔记本一合起来,一抬头,便不知道自己刚才想了什么学了什么。这就是忘却了笔记的内容要经过整理再度回归大脑,真正的笔记(知识)体系是在大脑之中,笔记只是外显的形式而已。所以,一边做笔记,一边当做笔记已合上,想想自己知道什么。

4、笔记不归类不整理。许多人做笔记就是一本一本的,什么内容都在笔记本上,写满了就放箱子柜子里,然后蒙尘,即便偶尔翻阅一下,自己也不知道那么多笔记本到底写了什么。这就是笔记失去了回顾记忆的功能,要如何做,就一点整理归类。不要舍不得撕下笔记重新装册,同一类型的笔记要放在一起,不要按照时间排列,我们要按照同一类型主题的放在一起,以后一旦要用这方面这主题的资料,一下子就可以翻阅多年前的笔记,这样一来笔记就用活了,也不用刻意的去复习,去把笔记纳入自己的使用系统流程就是最好复习,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道理。当然,科技时代也可以使用电子扫描设备将笔记扫描存档。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做笔记的原理和常见的误区以及对策,谢谢您的阅读,希望有一二帮助,欢迎评论留言或联系我进行交流。

我是五点砍柴(微信公众号:五点砍柴,个人微信:getodo),致力原创,专注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效率提升,欢迎关注。

(此文章为五点砍柴原创,若转载请先告知并备注出处,特此声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