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岭南,有这样一个地方
依势像形,村名来由有模有样
江塘村,是桂东北钟山县有名的古村之一。村名原来称江赖村,到钟恩公之长孙啟圣另迁赖塘(约清雍正年间初)卜居后分为江塘、赖塘两村。另外据传说江塘村一带早先居民还有苏氏人家,名字叫苏屋寨,后不知所踪。
古时候江塘村一带古木参天,森林茂密,植被长势喜人。尤其是这里东、南、西、北分布有五个荷塘,土著人分别以老井龙塘、樟木根塘、鸭塘、榕木先塘、大塘肚命名。其中北面的大塘肚很像自西向东斗折蛇形的江河,面积大约30余亩。榕木先塘临近村子里的大榕树,由四块小塘组成,形如人体内脏器官。
春末夏日,荷花绽放,莲叶田田,袅娜的荷香引得蜻蜓蝴蝶在上面飞舞,或高或低,有时停靠在含苞待放的莲花上,有时俯身钻进水里啄食,有时祝英台含情脉脉地紧随着梁山伯,出双入对。游人悠闲地绕着荷塘堤岸走走停停,坐坐聊聊,享受初夏古榕吐翠菡萏竞放带给我们的恬静。村边的小河溪水只剩薄薄一层,塘里的莲花让人惊艳。莲蓬果子累累像一个个喷头弯着,有些没成熟的莲果含苞欲放,红绿相间,星星点点,满满希望一池。
先祖根据”我江塘村左旁,有一莲塘,周里许,广且长,其形如江,”(摘自《积器公十三代孙立康号灿光为村名作文》)故村因之而名,即将这里叫做江塘。
业大分家 射箭定土地有猫腻
江塘村立寨高祖锺讳积器公与塘贝高祖积庆公乃同胞兄弟,原系鍾伯公之后裔八户宗族之枝脉也。於明万历年间由小南门迁居本地。为了生计,拖家携口,辗转多地。后来兄弟分家就按射程划分各自管辖的土地,两人商定次日一早到大桥头比。
晚上鬼点子多的積庆与老婆商量怎样多占便宜,后来想到了一个歪点子——偷偷在箭镞上动了手脚,三枝箭就有两个次品箭镞。
比赛那天,作为哥哥的他首先说:“弟弟,我是长兄,我先射你第二,一箭定分晓。规则就这么办”,说完,他顺手拿了事先做好记号的好箭,積器公也从剩下的两支箭中选了一支。在公证人的见证下,结果自然是積庆射的箭远,因此占的土地多。積器公庶出,自小低眉顺眼惯了,没有看出哥哥耍的把戏,心想我是种田种地的,少点什么都可以,不能少了亲情,分家后他一如既往的爱哥哥。嫡子身份的哥哥,娇生惯养,看不惯老实巴交的弟弟,在分田地上又狠“敲”了弟弟一笔,自以为是,更加骄傲。
得道成仙,五秀才不虚此行
钟氏完成了扎根的第一步。在丰盈之余,喝水不忘挖井人,想到继往开来教育子弟的意义,修建家祠外,还种了一棵榕树,并在榕树下修建一座白竹庙。
庙,①是供祭祖宗神位的,祖神是人的偶像化。则是对功臣烈士的缅怀,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家的人,死后方可以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②庙,在佛教未来中国之前,早就有了庙的名称,同时凡为庙者,也不一定是祀祖之所,《尔雅》释宫称:「室有东西厢曰庙」因为祀祖之所多用东西厢之宫室,后来唯有宗庙传世不废,所以凡提起庙字,便连带到宗庙的观念了。它不仅是怀念前人的地方,也是民约乡规商讨之集中地。有了白竹庙,村庄的休闲养身多了一个好去处。
相传,村子南面一条由平乐至八步的石街官道自西向东绕村而过,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上任缷职的政要每每走到这里,人困马乏,就在古榕下歇脚。在苍翠繁茂的榕树和茫茫的大塘肚之间,一片茂密翠竹,枝繁叶茂,阵阵微风吹来,荷花香气夹杂竹叶清新空气沁人心脾,犹如仙境啊!
一天,由广南东路的粤地来的五个秀才上桂林赶考,途径此地,当时正直荷花绽放时节,面对着美妙的自然景观,休息之余,他们不禁吟诗作对起来,“江入松间流”、“塘上菡萏飘”、“榕蕤尽吐翠”,“竹深人不觅”……这个时候五秀才不觉呆了几个时辰,看看天色不早了,才依依不舍上路离开,临走还在古榕上郑重地刻上心愿和名字。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次科考的文章话题与他们所见景观不谋而合,他们下笔如有神,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让阅卷的主考官频频点头,结果,他们五人在这次乡试中都高中举人。打道回府的他们,再次来到这里时,深深向古榕作揖行大礼。村中闻有此事,纷纷围观,祝贺声声不停。五秀才带着满心欢喜,信步走走看看,不觉走入翠竹里,隐隐约约,忽隐忽现,村民只能远远看到他们的身影。忽然雷声震耳,伴随了一道道闪电,大雨如注,翠竹林上雾气腾腾,五位秀才化作神仙缓缓飞天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一群人,村民们忙遥遥相望着他们,目送得道成仙的五位秀才。打那以后,为纪念此神奇的榕木以及五秀才在此得道升天一事,村民们筹集资金建了一个庙,取名叫白竹庙。
重修又建醮,白竹上青烟缭绕
适逢盛世,丁酉岁丙午月乙亥日、丙子日、丁丑日,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唢呐声、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江塘村古榕下,金碧辉煌的白竹庙前面,人头攒动,举村、同庆白竹庙建醮,信士香客接踵而来,亲朋好友闻风而动,庙内,香烟缭绕,火光闪烁,经声悠扬,场面蔚为壮观。该村为庄严肃穆的白竹庙五郎神举行建醮法事大典,旨在人人增百福、户户纳千祥,期盼钟氏積器公裔孙岁岁平安人人富贵。
古榕下的白竹庙,红墙黛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当地居民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都要来上香祈祷,彰显当地人品诚至信、心神相会,这成为江塘村又一道靓丽的景观。
人口民居,独具岭南人文特色
钟氏先祖的房屋因地取材采用砖木结构,钾石打基,马卵石墙裙,泥砖墙体和火砖墙。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天,走进江塘村,在老寨还看到最后几排残留的老屋,多是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
原先民居特色“从井头到樟木根,村落格局是五横巷一纵巷,前南边一拱门,北面四拱门,纵巷前头叫大门楼,樟木根是后门,民国七年(戊午岁)由立中二公与光宗四公等廿二人捐款集资兴建大门楼。”(摘自村口民國乙丑岁(公元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二日大门楼刻记)
江塘村坐西朝东,风水先生说它是南蛇地,依松林水塘而建,临溪而居。现保存一些上百年的古屋、祠堂、家祠。这些古老建筑的外墙基、门基、门框、拄础、大门座墩均用朱沙岩石材砌成,精美的雕梁画栋,具有鲜明的明清岭南建筑风格和特征。
开村至今400多年,“后嗣繁衍,各地迁居,移居近地者,有赖塘十里二村,远徙他省者,有江西裔游一派(即钟先之孙、孔侣之子苟三)。”据2016年上报的原始统计人口显示,江塘村户籍226户人口1268人,赖塘村户籍153户人口705人。
江塘村居民由东往西往南扩散,按乡道为界东西部分分为老寨、新寨,受高楼时尚影响,砖瓦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界,终于收拢为一点,龟缩在这里慢慢消失。随着村子的扩大,现在的江塘村已经俨然与赖塘村合拢一体。应了那句话“路修到哪里,房屋人口就发展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