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齐悦梦想大型社群齐悦预选优秀稿件

一年时间,每周更新文章,我找到了坚持的几点方法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37人  雨后之鱼

从去年九月开始,我坚持在公众号每周更新一篇文章,在这之前,写作对我只是随意的状态,经常一两个月才写一篇。

开始有频率地输出,不是因为忽然想当写手了,而是源于朋友的鼓励,她们说,即便是做喜欢的事,也要有认真的态度,我们喜欢看。

我鼻腔一股热血喷涌而出,士为知己者死啊,怎样都得坚持。

后来发现,人家也就是随便说说而已。

原来这就是心理学上对一个人如何产生“成就动机”的解释——追求一件自认为重要和有价值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坚持这一年,我收获巨大,整颗心都是沉甸甸的,我y余生都感激当时给我打鸡血的朋友。

刚开始时,我还是感觉到挺困难,毕竟自从毕业后停止写日记,就再也没尝试过高频率地持续书写。

为了解决写作中的困境,我报了一些线上课程,每一门都是作业量密集的训练营。被大咖的智商碾压,被同学的作业打击,蜕了几层皮,头发都白了。

jess-watters-684713-unsplash.jpg

通过上课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不断给我反馈和鼓励,我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优点和分析他们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文章。

尤其是自从在简书平台上写作后,发现与公众号相比,简书是一个相对不关注热点,聚集更多纯粹写手的空间。有编辑给我留言点评,也陆续接到编辑和其他公众号号主的约稿。

很多人都认为,喜欢,是坚持一件事情最大的动力。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错误的!

喜欢,只是做一件事情的开始,甚至很多时候,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开始。

就以写作这件事情为例,很多时候即使你拥有热情,天赋过人,也会因为一些错误认识,以及不当的行为习惯,最终与其无缘。

| 01

当我们谈论写作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公众号兴起之初,许多传统纸媒的作者很快就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号,但是到今天,有些的确成为了佼佼者,但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没能走下去。

因为没有人喜欢看。

作为靠写作维持生计的人,如果不能迅速转变,只能离开这片阵地。

你能说他们不会写作吗?能够经受得住传统媒体考验的写作者,绝对是文笔过硬的人。

但是在纸媒时代能够深度阅读的内容,换到了电子产品的载体上,就变得难以接受。

今天我们全民谈写作,主要谈的是“新媒体写作”。

无论你承认与否,只要你在公众号、简书等平台上发布文章,就已经开始“新媒体写作”了。

它是一个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特殊规律的写作方式,这取决于新媒体阅读的特殊性。

debby-hudson-705707-unsplash.jpg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被动阅读、碎片阅读、浅层阅读的时代。

有时候我会在机场、车站、餐厅看到拿着书的人,说实话,我都忍不住暗暗地想,放下吧,别较劲了。

我不相信一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会在碎片时间看纸质书。而且,这也不是什么高效的学习方式。

当然,很多妈妈会因为陪着孩子,为了做一个好榜样,就和孩子一起拿着书看,甚至排队的时候也看纸质书。这很好。

但你不得不承认,孩子没问题,成人此时的阅读效率却非常低。

因为成人的专注力早已经被电子产品切割成碎片化,一个25分钟的“番茄时间”对许多人来说都很难执行。所以,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是当代阅读的主流模式。

这种情况之下,他打开手机,也不会愿意去看一些烧脑的文字,具有深层逻辑的分析,他们最喜欢读的就是故事。符合如下特质的文章更容易被读到:

相对排在前端

标题吸引眼球

内容击中痛点

语言文字浅白

想要尝试新媒体写作的新手,由于没有这个意识,常常陷于自嗨。也就是既不关心别人的痛点,也不关心逻辑是否通顺,只要自己写“爽”了就行。

angelina-litvin-32188-unsplash.jpg

翻看我从前的文章,写得相当随心所欲,其实,我个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有时候一篇文章好与不好,只是取决于放在什么平台上。

对于我的朋友们来说,从前可能更有个性,但是,仅有个性的文章是一种无病呻吟,既然占用了读者的时间,就应该去学习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这一点看上去似乎与“坚持”无关,但你要知道,在公开平台上发布文章,如果完全得不到任何正向反馈,你的“成就动机”就无法被持续激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那还不如偷偷躲在房里写日记呢。

| 02

写作为什么总是没有灵感?

对于新媒体作者来说,怎么写不是最难的,你只要坚持写上一段时间,技巧总会提高。

但是最可怕的是没东西可写。

对于新手来说,在最开始写作时,会感觉想写的东西简直无穷无尽。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这个不好写,这个不能写,这个又不想写。

很多人就在这个环节耽搁下来,越耽搁越找不到感觉,最后就彻底停下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步。

neven-krcmarek-246988-unsplash.jpg

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定位,细化自己写作的方向。

当你天马行空地写作一段时间后,总会发现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写作方向,就应该定下来。

这样,当你有任何写作的素材以及想法时,就往这个方向靠拢。这会使一个人的思维避免一直发散,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聚拢。

比如,确定自己的方向是阅读、观影,那么每一个热点内容,每一个想法,都去找与之契合的书籍或影片,你就有了足以发挥的素材,可以把一个单薄的思考点,扩充为一篇文章。

反之,如果最近大脑便秘,没有任何灵感,那么就去拆一本书,写一篇观影感受,都不会写不下去。

再比如,有的妈妈希望以育儿为主题,但是记流水账,很快也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而且把自己家的故事完全曝光在大众眼光之中,也会感觉不舒服。

这时,就可以定下育儿心理学方向,孩子每天无数个小动作,背后都有心理学的原理,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出来。那个新媒体文章常见的“我有一个朋友……”,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第二步,养成日常收集素材的习惯

决定养成持续收集素材的习惯以后,我在日常生活中变成了一个很心累的人。

看一部电影,开场十分钟,就已经在思考写作角度。

吃一餐饭,默默地记下每个人说的故事,思量对自己有没有启发。

乘坐“滴滴专车”去机场的路上,详细地追问司机他们是如何考核的,如何保证安全,为什么他们自信比顺风车司机素质高。

有了素材,如果没有整理归类,经常复习,就只是一堆电脑垃圾而已。

至少,家庭、职场、生活、亲子、育儿、书评、影评、金句、概念只是最基础的分类,同时还需要有庞大的,时时滚动温习的“仿写文库“,存着优秀的新媒体文章。

carli-jeen-365-unsplash.jpg

这个过程让我充分意识到,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轻松做到的,那些拥有百万粉丝、看上去光芒万丈的新媒体写作者们,靠的绝不是天赋,而是异于常人的努力。

有一句话说,业余写手才等待灵感,专业写手时刻都在准备。

把素材积累的工作做到位,不会再没有东西可写,也是进一步做到每周二更、三更,甚至日更的基础。

| 03

不要高估自己的情操

一同参加写作训练营的同学们,刚开始都会互相关注公众号,大多数人,在更新了四五篇文章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两三个月后,我也就默默取关了。

有意思的是,因为“喜欢写作”而开始的人,往往都坚持不了多久。

有的文笔真的好,一看就知道自小就是写作高分生。如果再也看不到他们的文字,我也实在觉得是一种遗憾。

可惜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带着学习的心态来欣赏他们的文字,阅读量总是很少。他们会说,这么辛苦,都不见起色,看来不是这块料,还是放弃吧。

实际上,这就是要求回报。

我很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写作者是不期望金钱回报的,或者说,看不到变现的希望,就不可能有人坚持。

不肯承认的人,不是因为清高,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没有勇气。这等于给自己的未来立一个吉凶未卜的目标,每个人都看着自己的成败,心理压力太大了。

rawpixel-570908-unsplash.jpg

但是,只有追求变现的写作者,才会去迎合读者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

只有追求变现的写作者,才会在不同的平台不断尝试,寻找任何可能的机会。

只有追求变现的写作者,才能厚着脸皮曝光自己,承受惨淡的阅读量数据,一遍遍分析后台数据。

也只有追求变现的写作者,对愿意追随他的读者异常珍惜和感恩,希望自己的表现不要令他们失望。

新手期可能稿费非常低廉,哪怕30元、50元、100元,可能很多人就不在乎了。但我觉得要在意,如果你不屑拿这点钱,可能不但高估了自己的情操,也高估了自己的文字。

jeshoots-com-219386-unsplash.jpg

一点总结:

写作是孤独的,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人的狂欢。

我一直保留着注重数据分析的职业习惯,公众号后台的数据都会反复研究。

我无比感激那些经常点开我文章的读者,表达是写作者的宿命,他们使我的表达不至于自说自话。

我一直不愿开通赞赏功能,就是因为我太清楚现阶段哪些人会不顾一切支持我。他们的好我放在心里。

我也感激那些从不打开我文章的订阅者,虽然我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取关呢?

但是他们让我发现,标题决定了文章阅读量的剧烈起伏,而我确实对文章标题不太上心。

尤其要感谢简书上的订阅者们,他们愿意阅读完全不追热点的文章,素昧平生,仍给我留言和鼓励。

我还是相信自己会进步,不会放弃。

<全文完>

齐悦梦想社群第18篇

默认标题_公众号横版配图_2018.06.14.jp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