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三里魂
所有版权归原著所有
冥冥之中,有许多的定数,是你想改变却又无能为力,有着的是一方的牵引,人魂与乡魂,那些远去的,己逝去的虽已被岁月磨成斑斓而梭角又是如此的清晰,终于,我鼓足了勇气远离这尘世的纷扰,把自己揉进昨天的时光遂道,深深的回味与轮回源着远处的灯塔找回出路.......
第一章 三里乡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初,孕育着我的是个贫脊.古老.美丽而又宁静的小山村 ——三里乡。她四周群山环绕,羊古小道伴着一条清澈的河流缓缓流过,恬静中带着淡淡的悠伤两傍是些村落与农田,土墙垒的毛草屋,麦吉梗儿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金黄的光芒。几棵老古树倒影在河坝两边,深深的呼吸,油麦的香甜及清草的芬芳萦绕四周。
【乡土】三里魂我光着脚Y,挽着裤管跳到齐膝的河水中,学着男孩子们逮鱼,尽管很用心,手里除了一把把水草和跳动的小虾,哪里有鱼的踪影,我沮丧一屁股坐在河坎上,双脚不停的拍打着水面,祖母就在不远的地方洗衣服,洗衣棒落在石头上一下一下,时不时的望向我这边,祖母个子很是瘦小,蹬在河边,只有那么一点点,好像稍微不注意,就会滑到水里。
我揉了揉眼睛,几步跨了过去,拿过祖母手中的洗衣棒麻利的锤起来,没几下双手提着两个衣角在水中一张一合,拧干,祖母笑笑的看着我,眼中满是怜爱。
【乡土】三里魂此时的我早己忘却了烦脑,提着竹篮框一前一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几个调皮的孩子拿着用毛狗尾巴草串好的小鱼不停的买弄,不停的追逐,扬起一片嘻笑。 噢噢,烧鱼吃咯,噢噢哦哦……
儿时的我们没有小吃,没有零食,最美味的莫过于用白菜叶包着小鱼烧着吃,唯一的佐料便是盐巴,你争我抢,连鱼刺也一股脑吞进了肚里,虽然清苦,却也满是欢乐,不知生活的艰辛,无忧无虑。
三里乡在这无数的山坳中,仿佛被遗望,改革开放的春风也还没吹进这偏僻而遥远的鄂西北,它沉睡着,用着最古朴,最原始的生活形态,简单而快乐。
年轻力壮的大多在家务农和做一些零散工,用竹子做麦货,打蒲扇,打草鞋,待到赶集的时候换些零花钱。而我最喜欢的便是头枕在祖母的腿上,听她讲她和祖父的故事,讲祖父离世后带着父亲兄妹三个生活的辛酸,说到动情处,祖母会忍不住的颤抖,满脸老泪纵横,有时也会泛起红晕。
第二章 祖父祖母
【乡土】三里魂我凝望着祖母,思绪也随着祖母进入了她们的那个时代,时而开心,时而难过,又是骄傲,又是不公,有时恨的咬牙切齿……
祖父与祖母是从小订下的娃娃亲,称的上是大户人家,门当户对,家里有几十亩良田。祖父常年在外求学,而祖母便是从小在家上私孰,躲在秀花阁楼里学女工,刺的一手好刺绣和写的一手好字,从小被裹了小脚。
直到祖母出嫁的时候,两人才见上一面,祖母骑着小毛驴,盖着大红的盖头,祖父戴着大红花,羞涩的牵着小毛驴走在前面,吹吹打打,陪嫁的有二十几个担子,一行人从八里荒来到我们三里乡,引的路人不停的张望,眼里满是羡慕,那时能有这样的陪嫁的很少,许多人家还填不饱肚子。
祖母是一个心气儿高的人,直到从盖头底下瞥到了祖父,嘴角不自觉的扬了起来,心里悄悄的偷乐。
【乡土】三里魂也就在这一年,祖父考入四川大学,在三里乡轰动一时,像古时候高重壮元一样。祖父骑着高头大马,戴着红花,报喜的队伍从街头排到街尾,一路奔走一路么喝,威武而又壮观,受到了地方上最高的荣耀与重视。
听老一辈的人讲,祖父英姿飒爽,气度不凡,为人谦和,正直而善良,祖母小家碧玉,知书达理,美丽又聪慧,是天生的一对
第三章 相濡以沬
这一年,祖母刚入门,洞房花烛与金榜题名让祖父更加的意气风发。没有过多的言语,豪言壮志与万丈柔情让他更加坚定了步伐……
求学路漫长而艰苦,祖母没日没夜的为祖父赶制了三十多双布鞋。浓浓情意全在这一针一线中密密缝裹,祖父带着祖母做的布鞋翻山越岭走了好几个月。
祖父求学三年,祖母在家也默默守候了三年,祖父家人口众多,在家排行老大,曾祖父是个屠夫,除了杀猪什么都不干,家里的重担全落在曾祖母和祖母的身上,而祖母更是里里外外一把好手,把家里弄的井井有条就连租田的佃户也是对祖母称赞不己,祖母体恤穷人,常常是少收租金,逢年过节还送他们东西,遇到佃户或长工在家吃饭的时候,祖母趁曾祖父没发现,经常悄悄的把肉埋进他们的碗底。
【乡土】三里魂三年后祖父终于学成归来,将祖母紧紧的拥入怀中,细诉相思之苦,一起展望着未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祖父拒绝了许多大城市的高薪聘请,回到了三里乡,和几个老师创办起了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三中,曾担任过校长,从此偏远辟塞的三里乡终于有了高等的学府,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有用的学生,在教学上做出了无数的贡献,一度被传为佳话。
后来,因祖父成绩显著调入恩施师范教学。祖母也随祖父迁入恩施,此时己有两个孩子,便是大伯与姑姑。
花开花落,风起云舒,勤勤肯肯,相濡以沬,闲时与祖母一起吟诗作对,与孩子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祖母说那时的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多想一辈子就这样长相斯守,天荒地老……
第四章 恶梦
然而,谁也没想到,文化大革命如洪水猛兽一样席卷开来,淹没吞食着无数个年轻的生命,一切都陷入了黑暗,它冲击着无情的推残着。原本美丽的城市己变的面目全非,街面上到处是被掀倒在地的桌椅,粮食,招牌也是被砸的稀巴烂,人们惊恐的四处躲藏着。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像恶魔一样笼照在祖父的头上,愤怒,绝望燃烧着祖父,他拼命挣扎着,却又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他的同志,他的学生好多也被卷入了进来,所有的报负,所有的理想一切化为乌有……
那天祖父还在教学,一群红卫兵举着大刀,端着手枪,为首的一脸麻子最是凶狠,朝天放了一枪,横冲直窜的来到教室,教科书和桌椅被掀倒在地,嚣张的,大喊着抓右派,同学们吓的全蹬在地上,双手抱头,麻子用枪指着祖父,用沾满血污的皮鞋不停踹在祖父身上,祖父没有跪下,始终挺直着腰杆,微笑的,从容的看向他的学生,引的这班绘子手更加的愤怒,拳头,脚如雨点一样打在祖父的身上。
祖父被捕了。
如睛天霹雳,此时的祖母刚生下父亲五十天,她悲痛欲绝,所有的事情如城墙般倒塔,没有一点预知,她惶恐着,害怕着,但她又不得不坚强,她还有三个孩子,她要保护他们,她不要他们受到一点伤害。
斗争的走狗如疯狗一样四处撕咬,他们冲进祖父住的地方,祖母带着三个孩子躲在没有受牵连的老师家里才得以幸免,他们翻箱倒柜,值钱的东西被洗窃一空,祖父最心爱的书本被他们贱踏在脚下。绘子手们恐布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一场没完没了的杀戮……
祖母浑身颤抖,指甲深深的陷入肉里,没有疼痛,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眼中更是多了一丝坚定。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比枪林弹雨来的更加猛烈与无情。
天空低沉着,鸣咽着,似在诉说又似在哀嚎祖母们无家可归,东躲西藏,尝尽了人间的苦难,看见了人间的冷暖,许多认识的朋友都躲避着他们,看到他们如见到温神一样。
祖父如此儒雅的一个学士被安上莫须有的罪行,就因为曾经提倡学生要减少劳动,多做学问而就成了右派,而真正的身份是中国地下党员,被内奸陷害和出卖,当时的斗争如火如茶,好多地党员被冤屈,而他们为革命事业选择了隐姓埋名,无愿无悔,甚至性牺了生命。祖父倔犟漠视着一切,宁死不屈。牢狱中受尽了折磨,又念及祖母和三个孩子,急火功心死于牢中。
而祖母在得知祖父的厄耗时两眼空洞,美丽的脸上己没有了泪水,真想就这样随着祖父离去,孩子们的啼哭声却又将她拉了回来,四母子抱头痛哭。
生活的残酷容不得你继续悲痛和喘息,只有待到夜晚时,他又会扎心的疼痛。
第五章 回老家
【乡土】三里魂祖母很坚强,厄运并没有将她压垮,她没有退缩,反而是生出了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将悲痛深深的埋在心底。三中的老师接纳了他们但却没有住的地方,周边的老乡便腾出一个吊角楼给他们,而此时的山区也正在进行土地改造,每天都是打倒地主,打倒土豪……老乡们也不敢明着接济他们,只能在晚上将一些土豆,玉米悄悄的放在门口藏起来。
狂风呼啸的刮着,树干上零星的几片树叶也被他毫不流情的刮到了地面,一下又被扬起在半空,发出啪啪啪的声响。祖母怀里抱着几个月的父亲,和孩子们卷缩在一起,瑟瑟发抖,吊角楼四处进风被吹的嘎吱嘎吱作响,摇摇欲坠。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第二天居然放了睛,祖母将父亲交给姑姑,带上大伯父悄悄的上山,没有干过多少体力活的祖母被荆棘刮的到处是伤口,五寸的小脚稍微不注意就会滑倒,七岁的大伯父将祖母砍的荆竹条收拢在一起,等到了傍晚才和祖母悄悄的背下山,如果被发现不仅被没收,还会被押着批斗。
祖母心思巧,荆竹被她裁成整齐的一截一截,围着吊角楼钉上木头和荆竹条,在三中学里找来报纸,书纸用土豆糊粘的平平整整虽然简陋,却总算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
祖母就这样带着孩子们在三里老街住了下来,在三中学校里做些杂务,来回的奔波在学校与家之间,还好吊角楼有一条小径,通往学校的后门,为祖母节约了许多时间。
既使这样,却始终维持不了生活,三中的老师学生们也很清苦,每天吃的是苞谷饭和一勺合渣,却时常帮助着他们。这里的民风纯朴,善良,让祖母受伤的心感到一丝丝温暖
为了感恩,祖母白天在学校做事,到了傍晚就会把老师和周围老乡的衣服抱来洗。冬天寒水刺骨,祖母手上满是裂口和红肿,却从未间断过。买不起电烫,用大瓷水杯装上开水,用底部反复压平,只要是祖母洗过的衣服,又干净又整齐,遇上扭扣掉了或是那里破了,祖母会仔仔细细把它缝好,有时一忙就到深夜,懂事的大伯父和姑便照顾着几个月大的父亲。
后来,大家都了解到祖母的性子,知道她很要强,不在明着接济,而是抱给了祖母更多的衣服,前题是洗一件祖母必须收一毛钱。渐渐的祖母脸上多了份笑容,再后来祖母给人家磨豆腐,补衣服,做布鞋,一点也不让自己闲着,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谁也想象不到曾经的她是个大小姐,只要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着祖父的照片久久的凝望,眼里浸满泪水,数不尽的哀愁,然而有时又会闪出无限的光芒。她用她最坚强的信念与毅志在这个残酷,缥缈的年代存活着,一辈子再也未嫁。
祖父的身影逐渐在我心里清晰了起来,高大,崇敬。而祖母更是让我生出无限的心疼与感动,艰苦的岁月并没将这个小脚女人击垮,她始终是那么睿智和美丽,带着一份淡定与恬静,像一株丁香花清新而淡雅在这乱世中生存了下来。而后才有了后面的姑事,此时的我己是泪流满面,心里无限的敬仰与感叹……
图片发自简书Ap恶梦并没有就此结束,祖母又被扣上地主的冒子,时不时的被拉出去游街,胸前还挂着右派的牌子,颠着小脚,走完了一条又一条的街道,祖母始终是昂首挺胸,衣服上满是补丁,但却干干净净,她脸上带着一份从容与镇定。连押着她游街的士兵也是对她尊敬不已。
在这期间,祖母又被抄了两次家,祖父的照片和所有遗物被他们一把火烧光,让人不得安生,不停的折磨和推残。无奈之下的祖母又再次搬家到河水坪祖父的老家。
而此刻的老家同样也在进行残酷的斗争,祖父家的田和地全被收回,房子也被没收。其实那时的地主也就是省吃俭用,多置了点田产,比较会安排,精打细算。那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好多地方不得不改革,相应一方就会做出牺牲,最终成为了革命的基石。
祖母一家从未剥削过佃户和长工,在当时能给这样的东家干活其实也是一种依靠。祖母回到老家,房子和生活都没着落,而此刻在祖母家干过活的穷人并没有嫌弃他们,而是给了他们无限的帮助,帮着垒房子,不收一分工钱,他们的心里都知道,祖母一家其实是比他们更艰苦,受的磨难也更多。那时的三里乡就是如此纯朴,善良,好多东西在那个时代被刻意的扭曲了……
【乡土】三里魂1第六章 曙光
那时的人们每天忙着挣工分,朝夕日落,除了满身的泥土与汗臭,还填不饱肚子。家里有劳动力的还好,没有劳动力的连八九岁的孩子也要出工,大伯父就是因为长期的劳作以至于身体瘦小,严重的营养不良。姑和父亲为了贴补家用,每天上山砍柴来卖,有时也用来换取吃的东西。而我小脚的祖母,每天跟着一大班人挑大粪,干最累的活,为的是多挣一点工分,以至于孩子们不会挨饿。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累,四母子相依为命,苦苦的支撑着,相互鼓励着,坚信总有好的一天……
1981年,政策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村里的公社,集体制被放下户,慢慢的土地归个体经营,所有集体转化成个体化,自给自足人人得到了平等与自由,穷苦的农民才真正的得以翻身。文化大革命被冤屈的人们也给予了平反,这是一个时代的转折,一切有了新的开始和希望……
绿芽,在土地里经过了严寒的酷冬,经过千锤百练,终于探出了头来,新的世界,新的空气,让他急切的钻出了土面,沐浴着阳光的洗礼。我便在这一年里降生。
祖母此时己儿孙满堂,久违的幸福终于再次的出现在她的脸上,虽然脸上满是岁月浸湿的沧桑,但她却容光焕发,慈祥和蔼。
祖父的离世带给了我们整个家族永远的伤痛,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祖母更是用她的坚强独自撑起了一片天,一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女人。他们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而三里乡民风的朴实更是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她是有着灵气的,人魂与乡魂,她让我们坚持挑战,磨练意志,让我们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儿时的我们最喜欢的便是夏天不分男女老少,聚在长满青草的河滩上玩耍。有听人讲古的,玩朴克的,翻跟头的,看小人书的……还有一班浑身晒的漆黑,光着屁股的男孩在河水里嘻闹。像鱼鹰一样,扑通一声不见了等回过神时脑袋己浮出了水面。
这边扳手挽的也叫上劲,呐喊助威的响成一片,此时的人们己忘却了烦脑,忘却了疲惫,沉静在这片无尽的乡情中,尽情的舒展……
【乡土】三里魂第七章 童年
风儿轻轻的吹着,带着一缕缕花香和泥土的味道,沁入心脾,太阳暖洋洋的照着,四周的山脉已变的青翠,田野里长满青草和一些野花,就想静静的躺上去……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满山的绿野伴着鸟儿们的叽叽喳喳的欢唱,两个梳着羊角辨的女孩儿,穿着红色的花衣裳不停的追逐着,欢笑着,而背后一人还背着一个小背笼。似落入田间的精灵。
一块绿油油的猪草吸引着我的目光,我抢先揪了起来,二姐也不落后,屁股一翘就霸战一大方,我们俩个贪婪的抢了起来,这块猪草好的冒油,俩个人的手上染满了绿汁,猪草被洗窃一空,一片狼籍,两个小家伙累扒倒在地上喘着粗气,脸上红扑扑的,随即又相视的哈哈大笑……
写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所期待,我的小伙伴们就要闪亮登场了,我也是睡到三点钟就睡不着了,我们的童年可以说是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美好回忆,我想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大家,一点也马虎不的,我要感谢一直陪着我的家人,朋友,和所有喜欢我文章的伙伴,是你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所以我一定要加倍的努力,希望带给大家更多的共鸣。
二姐是我最好的玩伴,其实她只大我半岁。(大伯父的女儿)叫了这么多年,每次叫心里都是暖暖的,我跟她的情义是那种彼此的牵挂,不用言语表达,是那种虽然很少在一起,却住在心的最深处,常常触动的那根玄……
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捣蛋,一起哭,一起笑,上天入地,好像那儿都有我们的脚印。此时的父辈们个个都是憋足了劲儿干活,顾不了我们。除了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带几个妹妹,有时我们乖巧懂事,有时我们无法无天。
知了在树上聒噪的叫着,没有一丝风,几个孩子坐在地上脱着苞谷壳儿无精打彩,昏昏欲睡,眼晴缓缓的合上,头快嗑到苞谷上了,一下子又变的清醒许多。“这么多,什么时候才干的完,”我丢下苞谷说道,其余的也随声付和着站了起来。不如……我们小声的商量着,密谋着,眼晴越睁越大,雀跃的欢呼着,声音压的低低的。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我乖嘛,”三岁的小堂妹揪起着嘴巴嘟囔着。我们看着她,摇了摇头,最终还是无奈的带上了她。
蹑手蹑脚的经过祖母的房间,悄悄的把门带上,生怕被发现。抄着小路跑了出来,小堂妹跟不上跑在最后面,我们一边啪打着胸口,一边开心的大笑着。
又是期待,又是激动。
【乡土】三里魂我们顺着马路向着三里坝前进,河水欢快的奔跃着,好像知道我们的计划,知了的叫声也似乎变的好听了起来。我们蹦蹦跳跳,累了就着河坎坐下来,渴了就着水沟里的水喝刚开始还好,可只走到一半,小堂妹就走不动了,坐在河坎上大哭不愿起来。
我们开始着起急来,天色己不早如果再不走,恐怕就要在路边过夜,想想都好怕。
“来吧,我们俩个来背你,”小堂妹破涕为笑,开心的扒在我身上,还真沉,胖呼呼的小手挂在我脖子上抓得紧紧的。
一会儿又换二姐背。实在背不动了,小堂妹就自己走几步。其实我们也比她大不了多少,三个人浑身弄的脏兮兮的,一身的汗味……
也不知走了几个小时,到姑姑家时己到傍晚了,姑姑他们诧异的看着我们,半天才缓过神儿来,担心的问道“就你们自己来的,怎么也没个大人,这么远,丢了怎么办”我们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姑姑给我们弄吃的,我们实在是饿及了,吃的那叫一个香。然后又找来表姐们的衣裳给我们换上,我们三个一个也没出声,其实心里在悄悄的偷乐。
姑姑说怕家里的父母担心,借了一辆二八的自行车,要送我们回去,小妹坐前面,我和二姐座后面,姑姑叮嘱送我们的大叔一定要将我们送到,要注意安全。
那会我们不懂,为什么还没在姑姑家玩就要把我们送回去,难道姑姑不喜欢我们?我难过的坐在后坐上想着,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一会又被颠簸的迷开了眼晴,大叔好像骑的很慢,他的衣服被我们揪的紧紧的……
迷迷糊糊我感觉前面好多亮光,原来不远处的河坝边上,十几个火把跳跃着,人声也是一片吵杂,越来越近,声音是如此熟悉。
“找到了,找到了,是他们,是他们”火把朝着我们靠近,是我们的大人,火光照的他们的脸上通红,焦急的脸上看到我们瞬间又舒展开来。我和二姐羞愧的跳下自行车,屁股和脚己不听使唤,麻麻的,而小堂妹还在呼呼大睡,被大伯母接了过去。
我以为回家了准少不了一顿好揍,然而却是把我抱的紧紧的,严励的叫我们以后不准乱跑,父亲的脸上,是那种喜及后的开心。
第八章 父亲
我的童年因为有着父亲的陪伴,是如此的幸福与饱满,也因为有着父亲的陪伴才知晓生活的无奈与艰幸。如今,故人己去,往昔如梦……
父亲的离去成了我心中永远的伤痛,我永远的牵挂。他的点点滴滴我仍然记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叙述父亲的点点滴滴,一起来感动和体会那浓的化不开的父爱……
春未初夏,天渐渐的变的热了起,云越积越多,越来越大,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而农耕的人们还在不停的忙禄。父亲抬头望了望天,紧簇的眉头簇的更紧了,父亲扬起手中的“使牛条”轻轻抽打着大水牛“唷,唷……”,大水牛加快了步伐,稳稳的前进着。后面是一片己新翻过的土地,隐隐的,似乎还有泥土的味道。
父亲腾出一只手来,从上衣口袋摸出一支香烟点燃,猛吸一口,烟圈随着两个鼻孔喷出随既又变淡,而拿着烟的手指甲早己被熏成了焦黄色。父亲此时心情大好,咧开嘴唱了起来“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往前走,不回呀头……”声音高亢,浑厚,在山谷里久久的回荡……
雨说下就下,先是一滴,两滴……忽就狂风大作,伴的雷电接撞而下,砸的人睁不开眼,父亲拉着大水牛,肩上扛着犁头,一脚深一脚浅的向家走去……
回到家浑身己湿透,简单的洗了把脸,找了件干衣服穿在身上,顺手从角落拿了取斗笠戴上出门去了。母亲此时正在煮饭,听到响动对我喊道,等会在叫你爹回来吃饭,肯定又是到隔壁下棋去了。
我高兴的跟了过去,果然,父亲与大叔正在拼命的撕杀着,傍边还站着几个助威的,一局又一局,裤管上的泥巴变干了也不知道。直到吃饭我也没叫回去。
父亲就是这样,下雨天也仿佛成了他的专属,只要是干不了农活,他不是下象棋,就是看书,心情大好的时候,也会大声的唱上几句。他的歌声是那种好听的男中音,充满磁性和感染力,更多的时候,只要父亲一唱歌,周围的伙计们会停下手中的活,不停的喊道“再唱一个,再唱一个”那时的他活的有滋有味,乐在其中。
第九章 舞师会
【乡土】三里魂父亲也许是继承了祖父的血脉,能文能武,虽然读书不多,因为祖父的缘故,那时村里只让他上了小学。可他看书,下棋,舞狮子,编灯笼……还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喜欢吹吹打打。村里的叔伯们直到现在也免不了怀念他,只是一提到父亲就会唉声叹气。说道“唉,可惜了德华,多好的一个人,像个喜老鼠儿一样说走就走……”
是的,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乐观,开朗,上进,冲动,随性,还有一棵菩萨心。村里不管大事小事也总少不了他,积级,热心又爱出风头……
八十年代的年味儿很浓,从入冬开始我们这些孩子便翘首以盼,在心里默默倒数着。一天,两天……只为一年到头的那件新衣服,一桌热气腾腾,可口的饭菜,还有那跟着大人屁颠屁颠舞狮子的喜悦……
父亲在这时也在充份的准备着,与村里的老人们一起上山找韧性最好的竹子。尽管连二毛钱的大公鸡也抽不起,他们却买来了大红布跟毛笔,还有五颜六色的丝皮纸,为的就是要将我们村的狮子扎的最有气势,灯笼也是要又多又好看。十二生肖一个也不落下。
要到年关了,狮子基本上己定了型,只差眼睛了,父亲拿上毛笔在上面添上两笔,狮子立马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而我们这些孩童却被挡在堂屋以外,大人们是不会让我们触碰的,但我们那怕只是远远的看着,也是手舞足蹈,开心的不得了。
北风吹的哗啦啦的响,偶而还伴着雪花。此刻的山里人己忘却了寒冷,随着第一声鞭炮声响起,团年开始了,每家每户都围坐在饭桌前,享受着一天的成果。“年”一直持续到下午四五点钟才会结束。到了傍晚序幕才算真正的拉开……
村里的老少己拉开了电灯,四处一片敞亮,年轻力壮的后生们准备着行装,其中便有我的父亲,他们擦掌以待,要大显身手。十二个扎的漂亮的灯笼己分配到我们几个比较大的孩子手里,里面还有燃烧的蜡烛,一闪一闪,照的我们每个人脸上红红的,像一朵朵绽放的开苞。
滑稽的罗汉拿着彩球不停的逗弄着大狮子,狮子一会儿跳跃,一会儿附在地上,一会调皮的在地上打滚儿。舞狮的后生们腰上系着一根红红的大腰带个个茆足了劲儿,一头两个人组成的大狮子摇头摆尾,调皮可爱。还有戴着大红花的媒婆和彩轮子船,里面坐着美丽花姑。中间是响锣的,举着灯笼的孩子们走在最后面。一行人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乡土】三里魂我走在队伍里面,高高的举着灯笼,感觉是如此的骄傲与自豪。“彩轮子船哟哟,拜新年拉呀嘿呼……”妖艳的媒婆扭着屁股,手里摇着扑扇我们便也停下跟着他的的玄律不停的摇了起来,大声附和着。
屋里的人们听到了动静纷纷跑了出来,围着我们不停的喝彩。前面的队伍走走停停,锣声这时又紧罗密鼓的响起,狮子在锣鼓的伴随下,上下翻腾,忽上忽下,大大的嘴巴一张一合,满是节奏。
此户人家院子很大,为了接舞狮队图吉利,他们也是想尽了办法。只见大门口一张大桌,大桌子上又放了四条板凳,板凳的上方是悬在房梁上的红包,红包挂的越高表示越吉利,拿不拿得到就要看舞狮的后生们的本事了。
只见一个纵步,狮子头已上了大桌,他不停的摇晃,眨巴着眼睛,大嘴巴仍然是一张一合,像示威一样。而后狮尾也紧跟着跳了上去,狮子头此刻已跃到了板凳上,动作麻利漂亮,一气哈成,下面免不了一阵喝彩。而我此时心已提到了嗓子眼,紧张的满手都是汗……因为狮子头便是我的父亲。
接着紧密的锣鼓声阵阵紧迫,人们屏住呼吸,狮子头在横梁下面张着大嘴巴,对着红包一张一合,忽的向上一跃,红包一口吞进了肚里,而下面仍是稳稳的。狮子张着大嘴,在桌子上下跳跃着,一个纵步,从桌子上又跃到了地面,向着另一家前去……
就这样,我们这舞狮队一直从一大年三十到元肖十五才会圆满结束,而收集到的红包到最后也是接人头分配。红包大多是一毛,两毛,遇到大方点的人家也会有个一块,两块的。
不管多少,每个人都很开心,快乐,那浓浓的年味陪伴了我无数个童年,常常萦绕在我梦里……
第十章 滋味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一切有了新的生机。这时的人们又要开始不停的忙禄。为着生计不停的奔波,劳累。我们这些小孩也尽可能的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而照顾我家的大水牛便成了我的首要任务,它是父亲的老伙计,命根子。每年的春耕,大水牛都功不可没,任劳任怨,他己成为我们家中的一员,成了家里的一份子。
我背着二妹与几个孩童牵着大水牛向山坡走去,大水牛个很高,两个角高高的竖着,肚子圆圆的,鼓鼓的,像个大将军一样。同行的还有头母牛,他们很友好,感觉还蛮恩爱,一前一后慢悠悠的走着。遇到有青草的地方会贪婪的吃上几口,还不忘“哞哞”的叫上几声,声音长绵而响亮……
我紧紧的拽着牛绳,生怕它吃了别人的庄稼。路过一片青草地,同行的柱子拍了拍母牛背,母牛像听懂似的站着不动,只见柱子一个纵步跳上去,骑着母牛上前。孩童们前呼后拥着,好不威风。我眼馋的很,但没那么大胆,只好牵着大水牛继续走着……
好不容易来到山坡上,我长长的舒了口气,找了一根树桩拴好,把小妹放了下来,开始了我们自己的游戏。那些年,山坡上的树很少,偶而一两棵树显的有点孤独……
“哞哞”牛儿们的叫声此起彼伏,一声连着一声,好像在商量着什么?山下此时也传来了牛儿的叫声,不知是回应还是在示威……“哞哞”
【乡土】三里魂大水牛猛的挣脱开来,树桩啪的一声应声倒下,疯狂的向山下狂奔。我赶紧去拉绳子,哪里拉的住,带着我跑出去好远,一个踉跄跌倒在地上。顾不得疼痛,爬起来又追了下去,又急又气,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一起的伙伴们吓傻了,回过神来连忙跑到家里找大人帮忙。大水牛像疯了一样,眼睛变的通红,倾刻间庄稼地里一片狼藉,谁也不敢上前,横冲直窜向邻村跑去……
只听见里面也传来了水牛的叫声,鼻息很大喘着粗气。很快,四只牛角紧紧的挽在一起人仰马翻,地上掀起一片烟尘和深深的牛脚印。吵闹声,骂人,孩子的哭声响成一片……
终于,父亲赶了过来,一声怒吼,双手紧紧的将牛绳拉住,长长的使牛条狠狠的抽在牛背上,一下,两下……。另一边的主人也是同样,两个畜生相互疆持着,好一会才停了下来。
他们好不容易才将两头水牛分开,空气中弥曼着咸咸的血腥味,两个家伙都受了伤,皮开肉绽,不忍直视。父亲忍住眼中的怒火,从上衣口袋掏出大公鸡的香烟,与邻村的人唯唯诺诺的说些填情的话,又相继的给每人点上一支烟,才算平息了下来……
父亲牵着大水牛无精打彩的往回走,我跟在后面背着二妹大气也不敢出。
昏暗的牛棚里,大水牛疲惫的卷缩在一起,许多的口子上还渗透着鲜红的血丝,有的已经结了疤,不再流血。父亲拿着药膏,用绵花轻轻为大水牛一便又一便的擦药。大水牛很温顺,任由父亲扶摸,脑袋在父亲的脸上不停的磨蹭,眼角几滴浑浊的眼泪流了出来……
父亲轻轻的拍了拍它的脑袋“老伙计,疼吧,今天你是怎么了,惹这么大的事,自己找罪受”悠悠的叹了口气,眼里满是责怪与心疼。而后的日子里,大水牛一瘚不振,干活也力不从心。
那时的一头牛,是许多家凑在一起买的,在我们这里称之为:牛脚户。每年的放养,农耕也都是轮流来的。“牛脚户”们听说大水牛受了伤,干不了多少活,纷纷跑来家里找父亲理论,要退掉“牛脚户”。
父亲无奈,可他又舍不得将水牛卖掉,只得将屋里的玉来,谷子拿来换,但还是不够,又东拼西凑总算把钱找给了他们。从那时起,我们家便背了几仟块钱的债,加上两个妹妹又相继长大,日子好像再也不能云淡风轻了。似一座大山越压越沉……
日子一天天的过,年复一日,日复一年,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但他的脸上仍然是笑眯眯的,看不出一点退缩与难过,好像越挫越勇,只不过最喜欢唱的歌变成了“爱拼才会赢”或是“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他的歌声仿佛可以疗伤,可以让人心镜明亮……
但命运似乎总喜欢跟父亲开着玩笑,总喜欢打击和捉弄着他,尽管他是如此的努力,如此的乐观,好运也并没垂涎过他,在这芸芸众生中,他就似一颗浮萍,漂缈不定,奋力挣扎着,喘息着,而一波又一波的狂风暴雨却又时刻无情的冲击着他,推毁着他……
第十一章 天若有情
“吱呀”门轻轻的被推开,父亲手捧着豆腐花裂开嘴叫到“唔妈,今天运气好,刚把西瓜摆上摊儿,就有买豆腐花的”。祖母支撑着身体坐了起来,脸颊上的摺皱似一朵朵菊花慢慢的舒展开来,嘴巴轻轻的蠕动着。“好,好……”祖母因为之前吃了太多的苦,年老了总是有很多的病魔缠着她,让本就娇小的她看起来更加的瘦弱。
祖母慢慢的吸着豆腐花,脸上透着一股回味与满足,轻轻的又抿了抿,嘴角上的那颗美人痣却是显得油亮与饱满,她好像并没有随着主人的沧桑而退色……
“快些回去吧,别耽搁了时辰,卖不上好价钱”祖母催促着父亲道。父亲轻轻的将祖母的房门带上,转身跨过门坎,又急忽忽的向街上走去。我和小妹趁机来到祖母的房里,“晓得是你们几个好吃佬儿,快点来,给你们留着呢”。祖母怜爱的看着我们,半碗豆腐花儿一会儿就被我们一扫而光,满满的清甜的味道。
过了晌午,忽就狂风大作,树枝被吹的吱呀吱呀的乱响,惊着一群麻雀嗖的一声躲进了密林里,不见了踪影,“呜,呜,……”狂风一阵接着一阵,赶路的人们己站立不稳,纷纷躲进路边的人家。
父亲蹒跚着脚步,吃力的推着板车向家走来,同行的还有一个五长粗大,穿着厚厚的乱棉衣,看不清脸,浑身上下一片污秽,散发出难闻的酸味的叫花子。风吹着棉衣的布条随风飞舞着,破旧的棉絮有一些被风缴在半空……
祖母颠着小脚,在门口焦急的张望着,风一下又把大门啪的一声关上,吓的祖母又退到了房里,屋上有一些的瓦片被吹掉在地上啪啪的响,窗户上的胶纸被吹成了一条一条……
我和母亲赶忙帮着父亲将板车往屋里推,把没有买掉的西瓜搬到堂屋内。叫花子随即跟着父亲进到堂屋,父亲来到灶台上,将母亲留给他的饭分了一大碗给他。叫花子狼吞虎咽的把大碗里吃的精光,“嘿,嘿”的笑着。我与妹妹们躲到祖母的身后,袪袪的望着他。
“喂,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到这里来的”,父亲问道,叫花子不作声,仍旧是“嘿嘿”的傻笑。父亲摇了摇头,叹气的说道“脑壳有点问题,不然有的是力气,也不会这样,唉,真可怜”。父亲抱来一床破棉絮,铺在角落里,让叫花子在我们这过夜。母亲不耐烦的说道“脏死了,让他去屋外吧”。可父亲执意不肯。
此时的雨下的很大,六月的天瞬间变的很凉,只听见窗外忽忽的风声,树技被折的脆响声,屋里大盆小盆接着漏子的滴水声……随既又被啪啪的冰雹声所淹没,一个个如核桃大的冰雹砸在屋顶上,砸在西瓜地里,玉米地里,砸在大片大片的烟叶上,砸在每个人的心尖上……
四处哗啦啦的响声一片,人们每个人的脸上也是愁苦不堪,唉声叹气,呛天呼地。
也不知过了多久,响声终于停了下来,人们迫不及待的走向屋外,四处一片狼藉。到处是吹断的树枝,还有一些比较大的树也被折断。屋旁的水沟,路边零零散散的一些土豆被大水从地里把它冲洗的光溜溜的,裸露在外面,而有的土豆还只有豌豆大小。此时的地里己变成了深一条浅一条的沟壕,有许多还渗着泥水。
而我们的西瓜地里,大大小小的西瓜被砸成窟窿,惨不忍睹,成熟的瓜面上有的还挂着红红的汁子,瓜叶多半己没有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上也沾满厚厚的泥浆。玉米地里似被石栱撵过了一样,没有几棵站立的。而烟叶更似清明灯儿一样,撕的碎碎的,挂在枝杆上随风摇摆着,带着满满的愁颤,满满的哀怨,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嘲笑……
这场暴风雨来的是如此的凶猛,如此的无情,让我们奈以为生存土地也似梦幻一样破灭,人们无助的,茫然的不知所措。但很快又从晃乎中清醒了过来……
河坝里的洪水也向周边的水田里灌去,看不见秧苗,只有凶涌的,浑浊的一大片泥水,河面上偶而还有漂着的木桩和一些衣物,床板,锅碗瓢盆……这肯定是受灾还要严重的人家,房屋都己被冲毁了。人们对着河水深深的叹息着,满脸的怨恨与无奈。对漂浮在河面的东西,更是无限的婉惜与心疼,三三两两猜侧着受灾的人家会怎么样……
许多胆大的站在河边抢着树桩,用鱼网舀着水里的杂物,尽管地里什么都没有了,但人们还是需要生存,也不会因为老天的催残而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人们一如既往的不会放过一丝希望。那怕是一根树岔子,一个脸盆子,他们也要争取把它弄上岸来,又可以拿来贴补家用。就连我们这些小孩也是走到较浅的水边,抢着打水柴。我不知儿时的我胆子怎么会那么大,竟然也敢下水去抢,只知道多一点柴,家里的境况就会好些。而如今的我看到洪水便会炫晕,不敢站立。
【乡土】三里魂天若有情天亦老,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它是如此的冷酷,残忍,没有一点感情,没有一点预兆,同时,因为他的无情,大山里的人们便也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忍耐,他们并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用着最简单的纯朴与勤劳在这天地间抗争着,努力活着他们想要的生活,那怕只有一点点曙光,也会燃起无限的希望……
我的父亲就是典型的代表。
当洪水在经过几天的咆哮,终于慢慢的退去。而地里的庄稼在经过磨难与摧毁后注定将颗粒无收。人们很快也就接受了现实,寻找着另一片生机。
第十二章 又见希望
几天过后,这条母亲东龙河由原来的暴躁,凶猛,渐渐的变的抚媚,又多情了起来,让人们忍不住的投入她的怀抱,享受她的甘露,她的温柔。
水,是清的,凉凉的,鞠上一口沁入心脾,踩在脚下,她是软软的,周围有许多细沙的包围,还有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满河坝都是。此时的她胸怀又是如此的宽广,如此浩瀚……
看着如此丰满的河坝,父辈们的眼里便闪出了无限的光芒。于是,河坝两边三三两两多出许多人来,父辈们每天忙着淘沙,捡石头,待到够一车时等拖沙的人来买,遇上运气好,有时也会挣上个五块,十块,弄的淘沙的人每个人喜嗞滋的,充满了干劲。
天刚翻成鱼肚白,父亲便早早的起床,带上一大推的家伙什来到河坝。四周还一片寂静,偶而一两声鸟儿的啼叫清脆而响亮,河水缓缓的流着,只听见淘沙的嚓嚓声,石头相互碰撞声。父亲挥舞着铁铲,一上一下,用力的插下又翻起,倒在自制的筛篮上过滤,有力的双臂上肌肉胀鼓鼓的,额头上略带卷曲的头发也随着他的节奏轻轻的颤动。
小沙丘由原先的一点点慢慢的变大,变多,大的石头也分在一边,够一车时能买上五块钱。清晨的阳光很温柔,透过河水照在沙丘上,星星点点。父亲鞠起一捧清水畅快的喝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裂开嘴笑了。
父亲此时掏出了他的旱烟,坐在石头上(既白纳烟,没有经过加工的土烟叶),吧唧,吧唧的抽了起来,刚开始还好,烟圈儿随着嘴巴的抽动声在眼前撩娆了好一会儿,可没几下就熄火了,父亲又反复的点燃,又被熄灭,乐此不疲。如果是在人前,他是不会抽白纳烟的,因为他的口袋随时都准备着一包大公鸡纸烟。只要是有别人,他就会优雅抽上大公鸡,还不忘给别人递上一支。感觉又大方,又体面。
写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的很可笑,可当时的生活确实如此,父亲本就是一介农民,本就应抽旱烟,又可以省钱,可他不甘心,他的骨子里,他觉得他应该是个优雅的人,他跟一般的农民不同。
太阳慢慢由原先的温柔变的火辣起来,河坝两边的房顶上漂起了缈缈炊烟。河坝里除了越来越多的人,还有拖拉机“扑嗒,扑嗒”的来回穿棱。紧跟着的是拖拉机留下的阵阵烟尘。为了能早些将沙和石头卖掉,父亲拿起准备好的馒头就着河水啃了起来,不敢离开,央求着拖拉机的师博们早些拖走。那时拖沙只有固定的那么几个人,而淘沙的人却占居了一大半,所以经常是一堆一堆的沙和石头没人买。面临着的危险就是涨大水,常常是一场大雨又会将淘好的沙与石头全都冲走。
父亲惶恐的,小心的望着沙丘和石头,紧紧的盯着拖拉机。直到沙跟石头都被拖走了,父亲这才长长的舒了口气,心也跟着畅快了起来,继续着手里的动作,大声的唱了起来“我抬头,向清天,搜去远去的从前,白云悠悠尽情游,什么都没改变……”汗水顺着脸颊敞了下来,一颗一颗随看双手的舞动跳跃着……
太阳越来越大,越来越毒,就连石头也烫手。这条河坝很宽,除了两边河坎上有几棵树,和一些水草,中间淘沙的地方连一点儿遮阴的地方也没有。只见人们一个个光着膀子,挥舞着铁铲,没有要歇的意思,实在是太热了,就捧几捧水洗把脸,又接着干。
这种天气让人热的不耐烦,让人的脾气也变的暴燥。二喜就在父亲的不远处淘着沙子,他这人有点吊儿朗铛,干什么都没耐性,而且还有点爱贪小便宜。挖着挖着,石头越来越多,还尽是些鸡蛋大小的小石头,不中用,二喜嘴里骂骂咧咧的,烦燥的又跑到另一头去挖。此时二喜越挖越高兴,这处的沙和石头都不错。他索性就在那儿大干了起来。他明明晓得这个块地方是强子挖过的。但他丈着强子老实,好欺负,贪婪的心让他霸占着不愿离开……
没多久,强子从家里赶过来,见二喜在他挖的地头上挖,大声的骂道“狗日的,你怎么这么不要脸,这是我的”。强子一般是不会惹事的,但他比较憨,不会看事,也不会看人。二喜一股血液涌了上来,抡起铁铲打过去,还好父亲反应快,一把拉过强子,没打着。父亲一把夺过二喜手里的铁铲,框铛一声扔在一边。两个人很快扭打在一起,强子被紧紧的压在下面。淘沙的人赶忙丢下手里的家伙,纷纷跑来劝架。两个大老爷们硬生生的被他们分开,喘着粗气,沮丧的坐在石头上,眼里像要喷出火来……
大家一起指责着二喜,二喜还是一副吊儿郎铛,头斜在一边,不屑的看着大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第二天,人们一如既往的淘着沙,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昨天己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二喜似乎也安份了不少。
就这样,淘沙让受了灾的父辈们支撑了好一会。可这毕尽不是个长久之计,那时修建房屋的还不是太多,沙跟石头很快也就达到了饱合,以至入冬以后淘的沙没有人买。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又被大水冲平,看不出了一点痕迹。
开春以后,人们也就不再理会河坝里的沙石,全身的投入到春耕里头。此时他们又有了新的希望,新的目标,人们认为种地才是他们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