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相交 以网而留
股叫市,币叫圈,因为币圈人少,小众,与主流格格不入,媒体上常见的是“比特币又崩盘了”“XX男子因违法购买比特币判刑”。CX,骗局,是媒体和群众的固有印象,凡是人多的地方,比如微博或者各类平台的热门,币民是不敢大声说话的,冷嘲热讽太多。
虽然是圈,但是圈里的各个都是人才。
炒币的看不起炒股的,炒股的看不起炒币的。
比特神教看不起法币,就是一堆废纸,法币看不起比特币,就是一堆数字。
这就有意思了,互相鄙视,像极了互骂SB的抄底割肉大军。
币民也不必到处CX,何必受那冷嘲热讽,等比特币暴涨,自然会有人跑过来求带着发财,“比特币是啥?”“还能买吗?”“在哪买?”。
在币圈,拉盘永远是教育用户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们自己跟自己玩就行了,我发现越小众的文化,越渴望一个交流的平台,于是币圈社区应运而生。
社区里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些志同道合的人,可以随意大肆吹捧,互相洗脑,这些人,我们又称为“家人”。
早期有巴比特论坛,据说质量很高,走出了后来的镰刀大军,然而我进去的时候已经被各路韭菜占领,“涨了,冲啊”“跌了,割肉啊”,都在讨论这些,充满了欢快的味道。
后来,找到了币乎,一个奖励贡献的代币投资者社区。
我想通过我的经历来说说币乎的价值。
最开始来到币乎,币乎虽然是一个“社区”,但是是没法交流的,或者说交流起来很困难,都玩的是一个点赞游戏,后来有了转发,稍微改善了一些, 不过很多评论依旧淹没在茫茫水评之中,虽然每周公告都在写治理水评,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好像还没看到什么明显改进。
因为是一个点赞游戏,所以给我的直觉就是,没了激励就完蛋,高雅一点的话叫做: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这是不能透露姓名的某位大佬设定的币乎命运。
当时看到的时候十分赞同,因为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激励,我还会留在币乎吗?
当时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一是热门天天水文霸榜;二是评论区天天水评刷屏;三是我想交流,但是没办法,没人理,没途径;四是KEY相当一部分都被羊毛党拿走了。
作为一个社区,没法交流那能叫社区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发生了变化。上边的那几点还是没怎么改变,尤其是评论区,真的是不想写了,但是又气的不行。
现在我又问自己,如果没有足够的激励,还会留在币乎吗?答案由否定变成了肯定,假如现在没激励,我还是会留下。
因为除去币乎之外,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币圈经验,观点,看法的地方,而且在这里,有了一些经常互动的“朋友”,而这些“朋友”中,很多都是“虎”或者“龙”。
写篇文章,虽然互动少,不过也总是会有人来交流的。
我不在是一个孤独的点,而且和一些点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不想离开。
比特币的代码可以复制,但是共识和算力无法复制,这就是比特币的护城河。
币乎的激励机制可以复制,但是币乎用户的选择无法复制,当在币乎用户之间有网络效应之后,很难迁移到其它平台,这个网络正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的壮大,织密,这个社交网络就会成为币乎的护城河。
假如未来激励真的很少,币乎也是一个优质的币圈社区不是吗?币圈需要社区,更需要高质量的,因为真的很稀缺。
对于作者来说,关注数和影响力,就是在币乎的社交资本,已经付出了这么多,舍得离开吗?而且,时间越长,留下的文章越多,会发现越离不开币乎。
image这是典型的“为工具而来,因关系而留”的发展路径。Instagram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从滤镜工具成长为一个基于图像的社交网络。
我认为大多数社交网络最终都要回归到实用工具,才能真正持久。
-禅与社交网络维修艺术
不管用户通过什么方式而来,只要能留下来,就够了。
所以,币乎的最终命运,不会是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而是:
以利相交,以网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