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香满园散文河南省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147人  暖水瓶dsy

(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

2014年夏,我受人民日报河南分社委派到邓州采访“编外雷锋团”。

近60年时间,学雷锋永不过时,人心所向。邓州“编外雷锋团”已经是河南一张名片。此稿是我2014年前写的原始稿,重发于此。)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

54年前,560名邓州籍青年与同期入伍的雷锋分在一个团,他们耳濡目染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当他们陆续转业退伍后,仍然坚持弘扬雷锋精神,坚守信仰,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他们就像560棵“种子”,在邓州大地上开花结果。新世纪这些老兵又组织起了“编外雷锋团”,带出学雷锋积极分子万余名,遍地开花的“雷锋”提升了邓州的精神文明,感染了无数国人,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

()传递正能量 合成凝聚力

6月13日上午,素不相识的网友聚集到邓州市交通南路的解放清真寺,他们是为一位回民兄弟捐款的。

6月10日,一则“救助重病患者张国宾”的帖子在网上发出:靠卖红薯为生的张国宾去年8月被查出了食道癌,家庭雪上加霜。

市民孔相丽最早赶到捐款现场,她说:“1998年我得了乳腺癌,就是大家捐出的爱心,才让我渡过了难关。”

回民支队小队长李红安说:“这次网友一共为张国宾募捐了16370.5元救助款,邓州编外雷锋团‘吧友营’坚持这样的爱心传递不下100次了,我们每一次参加吧友营的爱心行动,都会让汉回两个民族更团结、心更齐。”

是的,小杨营乡患白血病的王亮亮,张楼乡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吴莤,都不会忘记‘吧友营’发起爱心给予自己的帮助。特别是龙堰乡22岁的吴英,她刚刚生完孩子就被查出了白血病,吴英在网上求助:“希望再活几个月,能听到孩子能叫她一声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吧友营”网友在网上发起了募捐,一时间从部队将军到地方百姓前呼后应,捐得善款70万元,帮助吴英顺利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

在邓州一个会议室,“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正在铿锵有力的讲述他们的历史:“1960年8月,我们邓州560名青年和雷锋同期入伍,同时被分配在沈阳军区原工程兵工兵第10团,回到地方后,我们560名雷锋老战友把雷锋精神带回家乡,2000年又成立了编外雷锋团,14年来,编外雷锋团下建立了18个营,人数多达1.2万。”

编外雷锋团在编外雷锋团的影响带动下,邓州的正能量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

车站社区爱心粥铺每天会为上百名孤寡弱残困人员提供免费早餐,他们的行为已经成为邓州一个品牌。90后的王征就是通过爱心活动认识并相爱的,结婚的时候,他们准备了一个储蓄盒,有硬币就往里面投,他们把它叫“献爱心专职储蓄罐”。

正能量的引领就像一面旗帜,邓州助人为乐的退休职工张才选等多人当选南阳市道德模范,捐肾救子的农妇李化珍荣获“感动河南十佳母亲”,火海救父“最美女孩”闫倩玉被评为“河南省美德少年”。在外工作的邓州人也表现抢眼,“不跪的中国人”孙天训、“京城活雷锋”孙天丛、“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等人的事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

()树立价值观 大任能担当

6月12日,邓州腰店乡西岭村格外热闹,眼下正是蔬菜成熟的季节,外地收购蔬菜的货车排起了队,黄瓜、豆角、辣椒、西红柿源源不断往车上装,菜农数着成沓的钞票,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62岁的老支书徐建周一边指挥拉菜车,忙里偷闲对记者说:“我们是南水北调的移民,4年前转移到移民新村,编外雷锋团‘电力营’腰店雷锋班就挨家挨户帮着安电器,从那时到现在,雷锋班为我们服务了4年,电线架到井口,新家路平电好用,我们靠种菜致了富。”

雷锋班班长李会晓说:“我们班大部分都是80后,80后在社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在南水北调这样大的工程摆到面前时,我们这些参与者真正理解了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为民服务,在“编外雷锋团”引领下,编外雷锋团所辖的18个营以自身的工作特点担当着社会责任,比如“青年营”的“我为邓州增辉”、“交警营”的“执勤一分钟为群众负责60秒”、“少年营”的“读好书,做好人,争当雷锋好少年”、“电力营”的“辛苦我一人,照亮千万家”、“大学生营”的“雷锋精神在我身上延续”、“房管营”的“热心周到服务,当好人民公仆”等等活动。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

南阳理工学院71名大学生组成12个暑期大学生乡村支教服务队,分赴周边24个贫困山村中小学支教,被表彰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

邓州雷锋研究会会长武安跃个人出资30万元,为粮局67名下岗职工补缴拖欠的养老金,人称邓州的“活雷锋”。

当年曾亲手为雷锋整理遗容的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陈元友,坚持为病人送医送,30多年义诊病人3万多人次,被群众称赞为“大仁医生”。

原湍河办事处烟站站长高林富传承雷锋精神几十年,退休后还自购一辆三轮车,上写“编外雷锋团服务车”,义务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服务。

 “多少年了,他们的故事我讲了无数遍,每次讲解仍然会感动自己。”雷锋团展览馆讲解员王阳光说。

()心中有信仰 人生有志向

“60岁的于彦斌入党啦!”

这条喜讯最近在邓州的雷锋老战友中奔走相告,当于彦斌在党旗下举起拳头时,这位花甲老人喜极而泣。

1962年就写了入党申请书的于彦斌在施工中手部负伤,复原后到一家企业当油料保管员,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大显身手,但他28年坚持从空油桶里一滴一滴控出了60多吨油料,临近退休,于彦斌拿出一份修改了无数次的入党申请书,退休之时,60岁的他终于完成了自己一辈子的心愿。

当人有了信仰,心中就有了目标。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

“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转业前是雷锋团第九任团长。1986年转业后,他被降三级安排到邓州市文明办任副主任,主任是几年前转业的排级干部,但是宋清梅在这个岗位上先后为6任主任当配角,很多人赞叹:老宋就是一块铺路的砖,有扎实的根基,有承重的能力,看着不起眼,其实接地气。”

和雷锋同在一个班的丁士康,1968年复原,1969年参加修建焦枝铁路因立功被招工,以后的28年里,因各种原因,他先后3次下岗,最后终因企业破产而又回农村,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在湍河边盖了两间房,门两边写着“听毛主席话 跟共产党走”10个字,靠承包十几亩地种粮种菜、养鹅养蜂致了富。

和雷锋那批战友涌现了126名技术骨干,在部队一留再留下,他们在部队服役8年,1968年复员时,每人发了200多元复员费,这126名老战士没有提任何要求,他们到地方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践行了雷锋精神。

当信仰有了目标后,那种坚守会证明信仰的力量,邓州编外雷锋团和它带来的社会效应功在千秋。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