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是个小女子(五十)蜘蛛女之吻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526人  薄荷林子

2017年4月9日    星期天

前两日开始阅读《缅因森林》。这本书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亨利.戴维.梭罗。

他的《瓦尔登湖》在大学时看过,也不怎么懂,只是觉得他很潇洒,有思想。

本书是游记散文,记录得非常详细,怎么走的、遇到什么人、有什么感受和当时的评论等等。

游记也无非这些吧。对于这样的荒野旅行,抱着叶公好龙般的态度欣赏,看看而已,从不实践,怕吃苦。

昨天还快速扫描了一本青春偶像剧般的网络小说《夏梦狂诗曲》。

文笔还算流畅,情节极为套路。玛丽苏精神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仿佛“顺旺基”中式快餐嘛。

又反思,难道严肃的文学就没有玛丽苏精神?没有套路得人心?

还是有的,比如《傲慢与偏见》、《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有“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梗。

严重分歧出现在哪里呢?

应该是那股子浮华之气。那些为了吸睛而写的网络小说,不会想看第二遍。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两天时间看完英国农场主兼作家西蒙.道森的《像猪一样自在》——总结十一年个体农场生活经验的书。感觉还不错。

西蒙很幽默,故作轻松的叙述中透露出淡淡忧伤。他们一直在挣扎。

小农场的生活不一定能自给自足,困顿于都市生活的白领们就别去幻想了。实现”农夫山泉”的梦想着实不易。

繁重的农务和家务,人际交流的缺乏,付出与收获的比例失调,心情时常跌落谷底。

还好他们夫妻同心,坚持下来。西蒙用一只笔给无聊的生活增添色彩,虽然有一点点矫情。

西蒙真诚地与每个动物相处,尊重它们,这一点令人欣赏。

他还喜欢看书,仿佛一位耕读作家。他提到史蒂夫.托儿茨的《完整的片断》,拉塞尔.布兰德的《我的回忆录》等书。

2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半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陈继儒《小窗幽记》。

人之生,如陷于井中,四面湿壁,中间黑暗。井中之思,不免局促;暗中摸索,愈加苦艰。长天一望,如暗室中伸出头来,透透空气,四面打量,原来天地如此宽广。井中的思维,缝隙里的思维,洞穴里的思维,那只能对人的真实生命造成限制,哪来真实的自我。——朱良志《浅谈读书》

以上内容摘自于仲达的《北大偷学记》。

于仲达是北大一名旁听生,听过许多课之后,对北大的各位学者的学术及讲课风格,做出自己的评论与思考。

本书学术探讨意味浓厚。

没有系统地读过古今中外的各类哲学、文学的经典,对于这些讨论,我只能保持在云里雾里的状态。

他对每位听过其课的北大学者都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解读,透过他这个滤镜也学到一些东西,带来一些享受。

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昨晚读完《北大偷学记》,豁然开朗。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学者们都在研究什么,思考什么,得以窥见一斑。

有的学者胸怀博大、低调安然,有的张扬个性、激情愤慨。他们的共存彰显北大的兼容并包。

于仲达这位旁听生这么认真努力,会让正读的同学很有压力吧。

以下是摘录:

1、以最饱满的心灵,去肯定这朴素平凡的生命——其实这才是孔子哲学的精神实质。精神家园不在别处,就在此种肯定生命的意志和力量之中。——《杨立华:觉醒的儒者》

2、要怎样高贵的心灵,才能从如此困顿的生命中绽放出平和正大的精神来。在《论语》中投射出的那种温暖的勇毅、朴素的崇高面前,个体的苦难竟显得那样微不足道。——《杨立华:觉醒的儒者》

3、曹文轩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时至今日,大工业轰轰隆隆,商业化铺天盖地,自由主义无节制张扬,现代情绪蔓延滋长,人虽日益感到孤独,却又在众人吵嚷中心神不定,陷入了更大的浮躁。如此情况,人深感不安,从心底深处渴求宁静的绿荫。此时,人的出路大概只在读书了。“——《曹文轩:在唯美与矫情之间》

本书记录一个讨论——北大中文系是不是用来培养作家的?还是培养文学评论员?

书看得太多抑制了创作,容易受到更多理论的引导或限制?

作者的观点是要经营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品味”人“的意义,才能创作出好的东西。

书当然要读,但必须消化掉,别囫囵吞枣。

此书令我增长许多知识,拓宽了眼界。

2017年4月19日    星期四

《蜘蛛女之吻》是阿根廷作家曼努埃尔.普伊格的代表作。三天时间看完。确实是一本有创意、有思想的小说,蜜糖般吸引人。

喜欢小说一开始就叙述的电影《金钱豹女人》。

拉美作家或多或少有点魔幻情结,这反映出他们的纯真和浪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部作品几乎全是对话和意识流的记录,除了后面的跟踪报告。

舍去动作和环境的描写,他们的对话信息量很大,没有别扭和做作,仿佛在很自然地演电影。

其实它很像剧本。

故事中那个敏感的同性恋真是让人心疼。

书中关于同性恋的解释很学术化。这本书早已拍成电影。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甜甜的忧伤》是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回忆童年的小说。

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幽默流畅的叙述,让小城里平淡的故事变得令人啼笑皆非。

最后两篇描写战争时期的故事让人陷入悲伤。

和平时期的幽默是喜剧人生,战争时期的幽默是荒诞人生。

好的作家,没有在作品中细分好人坏人,他只描述细节,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印象深刻的是女人们对舒玛瓦乐师们的热爱,绝对可以和父亲小时候为了看场坝坝电影而顶着月光、翻山越岭的激情相媲美。

也可以和当今小鲜肉的粉丝们的狂热相较量。

所以说,休闲娱乐、艺术追求是人的本性之一。

这本书与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本书均是回忆从少年进入青年的那段不可言说的时光,展示出各自不同风格的生活方式。

还想起了萧红的《呼兰河传》。童年时浸润的荒凉、悲伤,让人多么想去拥抱下那个孤单的女孩。

确实,人类社会越进步越好,忧伤渐渐淡了,甚至甜了。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昨天去高新区图书馆借书,花点时间浏览了一下近几年出版的网络书,名目繁多,眼花缭乱。

找到《夏梦狂诗曲》的下部,匆匆扫完。下部似乎没有上部有趣,还是偶像剧的套路。最后有一点励志:坚持梦想比梦想本身更重要。

偶像剧当然不能光放糖,还要鸡汤。

马克.吐温的《滑稽自传》非常老练的讽刺和幽默。尤其是那篇《高尚行为文学》能让许多从事高尚行为的人警醒。

不仅仅是一笑了之。继续。

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一边游玩农家乐招待姐姐一家,一边偷闲看小说,感觉很惬意。

可是看完美国作家沃伦.阿德勒的《罗斯夫妇的战争》之后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

原本看上去很恩爱的中年夫妻因为只顾自我而导致的离婚大战,很是惨烈,最后双双丧失性命。非常难堪、非常荒谬,又非常人性化。

自私的本性就是我有你无,我胜你输,只有我的感情才是感情,别人的感情狗屎不如。自我的无限放大反而迷失了自我。

可怜的夫妻,放着好日子不过,折腾什么呀?一个想要重新开始,一个又委屈愤怒,为何不放过彼此,留下美好的生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