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隔代育儿不是那么简单——我的隔代育儿生活

2023-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candice2cc

宝宝依恋发展的3个阶段

前依恋期(0~6周):宝宝对任何人都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他会以哭、笑等情绪召唤照料者。

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至6~8个月):宝宝对父母等抚养者回报更多的微笑,这也带给父母更大的满足感。

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18~24个月):当宝宝的抚养者要离开时,他们会大吵大闹,明显地反抗。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才是第一责任人。

不要用孩子“抵押”来的勋章获得成功和荣誉

我对女儿说,我最欣赏的是《发现母亲》这本书的作者王东华说过的一段话:

人的生产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虽然她在体力上抵不上一个男子,可是她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同时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无恶不作的杀人犯。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占90%以上。只要母亲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对孩子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和打击。仔细观察,我们能够发现成功人士的身后往往有一位优秀的母亲。

如著名的华裔刑事鉴识专家、“华人第一神探”李昌钰的母亲,她独自将13个子女都培养成了博士。当李昌钰106岁的老母亲在纽约仙逝,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各州州长都派人去吊唁。这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让我十分敬佩。我最不赞同某些媒体宣传的那些女强人,说她们为了工作,平常连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顾不过来。这样的母亲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这样的女强人不但不让我佩服,甚至还让我厌恶。因为这些女强人当中有些人很自私,她们只热衷于自己所谓的“事业”,而在自以为是的“成功”之后,却为社会“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的“累赘”。亦如王东华所说:

这些女强人是用孩子“抵押”来的勋章获得成功和荣誉的。其实,这正是这个女强人最大的失败。

我对女儿说:“我不希望你成为这样的女强人。因为你要付出更多,会更辛苦!不要抱怨,因为你是母亲,你和志勇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随后,我也对女婿说:“养育孩子,父亲同样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在要求沙莎的时候,同样对你也有要求。你们两个应该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抚养你们的孩子。”

在孩子的世界里,爸爸妈妈理应是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如果因为老人的长期养育,导致爸爸妈妈的关爱亲子活动不到位,会让孩子缺乏相应的安全感,而这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从我自身经历说来,10个月大时开始由奶奶抚养并一手带大,直到上学时才回归自己的家庭。爸爸妈妈很爱我,奶奶也最疼我,但小时候一直会觉得妈妈是妹妹的,奶奶才是我的。我和妈妈亲近不起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一直缺乏安全感、信任感,生活中很自我,较少顾及他人。知道自己有这些问题,想要改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和妈妈之间有着莫名其妙的隔阂感。

我给家长们讲课时常常谈道:“人类是在大脑发育不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出生后需要继续发育,逐渐成熟。父母的遗传基因搭建了孩子大脑的基本框架,但是以后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决定了孩子大脑最终的结构。孩子的早期经验,尤其是生命最初3年所获得的经验将决定大脑的构造,他所经历的事物越有意义,越具有连贯性和趣味性,大脑就塑造得越精妙,孩子就越聪明。孩子每一个行为的第一次闪现,都可能预示着一种潜能的开始。以后每一次的体验或经历都会强化大脑内的神经连接,而每一个被强化的连接都将可能成为孩子大脑的永久构建部分,潜能就会被激活成为孩子的一种特殊能力。如果忽视了,不再使用这条神经通路,这条神经通路就可能被修剪掉。”正如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说:“智力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潜在的发展能力。这种潜能是不能用肉眼看到或用某种特定的标准测量出的;这种潜能在特定文化的环境和教育下可能会被激活,也可能不会被激活。”

隔代人为孙辈的付出是一种伟大的情感

溺爱孙辈的背后也有隔代人的许多无奈、苦衷

其实,隔代人所谓的溺爱孙辈,背后也有隔代人的许多无奈和苦衷。如果是爷爷奶奶来带孙辈,就怕儿媳埋怨,更怕孩子万一有什么闪失,不好向儿媳交代。对于姥姥姥爷来带外孙,就怕女婿产生怨言。当然,岳父岳母和女婿的关系相对婆媳关系要好处理一些。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30年之久,如今这些有孩子的父母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父母依顺,得到了祖辈或者父辈的溺爱。等结婚后,开始接受对方的父母和家庭,或者因为有了孩子必须依靠老人帮助带孩子而生活在一起时,由于每个原生家庭生活习惯、经济基础、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确实会产生一些隔阂。如果不能理顺的话,在隔代人帮助带孩子期间,老人和子女之间必定会各自小心翼翼,甚至个别家庭两代人的关系如履薄冰。因此很多老人生怕孙辈在他们照料下出现任何闪失,自然就会事事依顺孙辈,对于孙辈的不合理要求也会无原则地满足。再加上老人的生理原因,喜欢安静少动的乖乖孙;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发生,有时会忽略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阻碍孩子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还有一些隔代人是从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家来到陌生城市帮子女带孩子的。这些老人脱离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朋友圈,对于新环境往往不能很快融入进去,这也造成了老人生活比较封闭、社交圈狭窄等问题,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以及社会交往的确不利。

不可否认,隔代抚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比如,一些隔代人对于孙辈过分地溺爱和迁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甚至由于照顾得过分周到,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孙辈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也造成了孩子意志比较薄弱、害怕挫折,遇到困难首先就会退缩,导致半途而废。因为自小生活在隔代保护的圈子里,再加上祖辈的迁就,导致孩子处理问题能力低下,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隔代人的价值观出现问题,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俗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总之,不能完全认为隔代人溺爱孙辈是隔代育儿的问题,需要辩证来看,不能一概认定老人对孩子的爱就是溺爱!

两代人价值观“大碰撞”

在隔代养育中,其实受伤害最大的是老人。

在农村,隔辈老人带着留守儿童过起了孤独而劳累的晚年生活。在城市的家庭中,隔辈带孩的现象也很普遍。很多老人因为子女有了孩子,被迫或者无奈只得远离自己生活的、熟悉的城市家乡,成为“老漂族”,来到儿女生活的陌生城市,帮助带孙辈。他们虽然享受着天伦之乐,但也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烦恼,忍受着难以适应的城市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这些老人好不容易将自己的儿女带大,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由于有了孙辈,又要重新开始承担起做家务、带孩子的工作。但是今非昔比,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就是自己日渐衰老,各种行为能力远远不及当年带儿女时的状况。此时的老人被迫承担起更多的工作,自然会感到身心俱疲。尤其碰到儿女习惯性地甩“包袱”,将负担和压力全部或部分转嫁给老人——其本质是抚养孩子的职责错位。一旦年轻人不注意“度”的把握,将老人视为家庭内部抚养孩子最主要,甚至是绝对担当的实施者,有多少老人能够扛住这种压力?再加上老人心里的委屈无处诉说,甚至有的老人是夫妻两地分居,老伴儿不在身边,使得老人寂寞与压抑感更强。

这些隔代人不仅要适应陌生城市的生活环境,还要适应儿女家庭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有些父母文化水平较低,而子女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这些父母在子女面前难免会有自卑情绪。他们不敢拒绝子女的要求,有时甚至要看子女的眼色行事,与儿女发生一些理念上的冲突。老人常常会感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局外人,尤其是当儿媳或者女婿稍有不当言行,更容易造成老人敏感、不安,感觉被忽视、被否定,常常让老人有一种被边缘化或局外人的感觉。也曾有报道说,个别老人因带孙辈与儿女产生矛盾,受到埋怨后一时想不开自杀的案例。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让老漂不漂,让夕阳更红》中写的:

“老漂族”的精神危机,更来自家庭内部,根源于代际冲突。……“最累的不是带孩子,而是怎么带他们夫妻俩都不满意”……一辈子都是家里的权威,老人们此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经验似乎不管用了,说的话儿女们也不听了,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由此带来的压力和挫败感,更容易加深精神上的焦虑和孤独。

不少老人这样抱怨,他们心中不满的情绪没有地方倾诉,整天生活在带孙辈的辛苦中。还有一些老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不愿意向外人倾诉家中的事或者没有熟悉的人倾诉。负面的情绪没有宣泄的通道,让老人感到十分孤独,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症。正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所说:“‘老漂族’易成抑郁症的候选人。”

子女对父母应怀有感恩之心

年轻人应该怀有感恩的心情,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爱。子女的陪伴对于“老漂族”尤为重要。一次倾心深入的交谈,会更好地了解和满足老人的真正需求与心理,给老人一个倾诉的窗口。子女不要把照看孩子当作隔代人的义务,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父母,隔代人只是背后辅助的人。

同时,作为子女应该在工作之余多分担家务,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给老人更多的时间去做他喜欢的事情。帮助老人更快地熟悉周围的环境,在新的城市结交更多的同龄人,并且创造机会让老人参加新结识的朋友们的聚会。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父母帮忙带孩子时,年轻人就要多多感恩,少一些挑剔;多多进行沟通,少一些固执己见;多承担一些家务,少一些推卸;关怀老人衣食住行多于关怀自己的孩子,老人就会把更多的爱给予孙辈。不要让本该安度晚年的老人,代替你负重前行。如果不得已,那请务必对他们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

经常带父母回老家看看,给他们一个假期;或者全家外出旅行,让他们放松身心。

几乎每一个老人都有或轻或重的“带孙焦虑症”

心理专家指出:一些老人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在照顾孩子时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年轻的父母不能接受老人的方式,于是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老人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情感在里面,希望得到子女的认可,但又得不到,甚至子女对老人的投入不肯定、不赞扬,老人在情感上感到缺失很多,就会产生“带孙焦虑症”。

除了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其他问题建议背后沟通。婆媳之间的问题,建议儿子去沟通;翁婿之间的问题,建议女儿去沟通。为了三代人融洽地在一起生活,就要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老人的付出得不到子女的认可

不少隔代老人都认为当初自己带儿女比较容易,也没有这么紧张过,可是带孙辈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尽管自己是全心全意带孩子,由于责任在身,就怕孩子万一有个闪失,不好向儿媳或者女婿交代,更怕自己的亲家在背后说三道四。因此,老人的精神负担特别重,再加上老一套的带孩子方式不被年轻人接受——据统计,78.8%的子女表示与老人教育观念不一致。老人无法达到儿女的要求,因而感到压力巨大,所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带孙焦虑症”。

帮助隔代人缓解“带孙焦虑症”

那么,如何缓解隔代人的“带孙焦虑症”呢?

首先,年轻人必须清楚,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而不是隔代人。隔代人是在后面协助你们的人,没有责任和义务全部为子女和孙辈奉献自己的晚年。

我不记得是哪篇文章中谈道:

当孩子患蛀牙了,请先别怪奶奶偷偷买糖给他吃,想想自己有没有培养孩子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当孩子任性发脾气,请先别怪老人溺爱,想想自己有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管教他……

既然自己有一肚子育儿知识,那么赶紧实践吧。然后,你就会知道养育孩子有多辛苦,即便你真做了全职妈妈,也不见得能带好孩子,让孩子完全不出问题。

若是这样,你要责怪谁呢?

年轻人应该感恩隔代人牺牲了自己的爱好和晚年舒适的生活来帮助自己带孩子。平时生活中多多关心老人,不但自己尊重老人,也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在语言和行动上关心老人,要多于关心自己的孩子。通过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能细心观察老人的脾气秉性;对老人要讲究说话的艺术,以老人能接受的方式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多讲一些感激父母的话,少讲一些刺激和责备的语言。

当然,隔代人同样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育儿知识,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原来带孩子的习惯和经验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下。学习先进的育儿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老的风俗习惯、自己固有的价值观不一定适应当代的社会,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要固守自己的旧观念。更何况努力学习新的育儿知识,还能不断活化自己的大脑,延缓大脑功能日渐消退的步伐。

平时子女和带孩子的隔代人就育儿问题产生分歧,要背着孙辈多多沟通,统一认识,减少在育儿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旦孩子发生一些闪失,父母不要一味地责备隔代人。其实隔代人疼爱孙辈的心更胜一筹,看到孙辈受伤或者有其他闪失,他会更自责、更痛苦。

正如《生活圈》节目结束时主持人做的总结:

隔代教育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年轻人在教育理念上比较新,在科学性、理念上,培养孩子各项能力上比较新。然而带孩子是比较累的,一大把年纪帮助带孩子,既是对孩子的爱,同时也是帮助年轻人分担压力,年轻人应该感恩。至于产生分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时自己认为对的不见得就是对的,要听得进家人的意见。在沟通中寻找真相,在沟通中消除分歧,在沟通中积累经验,一起带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隔代带孩是为了“养孙防老”吗

“隔代带孩”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啃老”行为

不应把老人照顾孩子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从法律角度来说,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义务,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辈并没有相应责任。对子女的养育,很明确应以父母为主,不应该把老人照顾孩子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老人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儿女抚养大,已经完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义务和责任,没有责任和义务再帮自己的儿女带他们的下一代。所以他们有权利拒绝带孙辈。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孙辈,儿女也不要埋怨他们,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如果老人从心里就是愿意照顾孙辈,像我这样帮助女儿、女婿照顾孙辈,享受这种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那么就要和儿女事先沟通好如何帮助带孙辈。但年轻人绝不能将带孩子的任务全盘或者大部分转移给老人,自己做“甩手掌柜”。

从传统观念来看,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源于旧时代的一种观念——养儿防老。因为在旧社会没有现在这些社会福利保障。现在,老人们的退休生活已经有了经济上的保障,社会福利政策以及设施也逐步健全,即使是农村,也在实施老人失去劳动力后国家给予养老补助的政策,所以养儿防老存在的背景已经逐步改变了。

目前,农村由于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也就担负起照顾孙辈的任务,原本“养儿防老”的观念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养孙防老”了:我帮你带孩子,一旦失去了行为能力,你就应该养我老。当在带孙问题上出现矛盾,一些隔代人准备抽身退出的时候,个别不肖儿女甚至说出:“你们可以不带孙子,以后等你们老了,是不是我们也可以不用管你们?”赤裸裸地绑架老人。如果把老人带不带孙子与管不管养老联系在一起,把亲情做成了一种交易,这种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父母有抚养子女直至成年的义务,与之相对应,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都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如果遗弃父母,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可能涉嫌构成遗弃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即使没有法律的约束,从道义上来讲也是需要赡养父母的。古人云:“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懂得感恩,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崇尚“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应该让老人在今后有限的时间里,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最后的里程。这也是作为子女对父母的最大孝道。所以,现在有些年轻人也提出:“不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是为人子女的基本义务。”

我们说,隔代人照顾孙辈是情义,而不是本分,也请年轻人多理解老人。

正因为如此,对于隔代人带不带孙子完全取决于老人的意愿。

父亲积极参与育儿

父子之间的交往还满足了婴幼儿早期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具有积极的个性品质,独立性比较强,处理问题坚韧、自信、果断。

父亲是男孩的性别认同榜样,男孩可以从爸爸那儿学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女孩也会从父亲那里学习如何与异性接触和交往。

同住一个屋檐下,哪有锅碗不碰盆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