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YangSiR说事LP荐文专题

【随笔】蜗牛

2024-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YangSiR说

【文 / YangSiR说事-2024.07.27.】 周六,杭州,晴午后雷阵雨


这是前段时间,也就是“最高温”的那些天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那天早上起来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这天气好像特别的闷热。并不是那种南方惯有的略带潮湿的“闷热”,而是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沉闷”。通常这样的天气,“午后雷阵雨”的概率是很大的。

上午近九点,想去楼上餐厅找找有没有吃的食物时,不经意发现小家伙正蹲在阳台一角,神情很专注地观察着什么。

“干嘛呢你?这么一个大热天你蹲在那里不热吗?”我随口问了一句。

“老爸,你看这里有一只蜗牛。”孩子在回答我时头都没抬。

“这不很正常吗?”我回答道。老芊在自家楼顶种了那么多的果树、蔬菜啥的,在前后两个各15平米的阳光上种满了多肉类植物,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那么一只、两只的蜗牛,这是最正常不过了的。

“可这种蜗牛不太常见,你看它的身上没有壳。”孩子转过头来说了一句,又继续她那般专注的探究。

我还没来得及答话,这货便又接着说,“而且我发现,它爬过的地方,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似乎有一条若隐若现的银丝,看得不是太清楚,可能跟光线的折射有关系吧!”

“嗯对,就这种没壳的蜗牛,经过之处应该确实有银丝,那是它身体的粘液在光滑的地方滑过以后留下的“证据”,据说这玩意容易遭雷劈。”我记不得这个“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居我的脑海中的,应该是从小就有的概念吧。

老家门前那个规模并不太大的晒谷场的东南角,有一个很粗壮的大樟树。在不远处村口边的荷花糖边上,也有这么一棵同样粗壮的大樟树。听我的祖辈们讲,这几棵大樟树或许比我爷爷的爷爷年纪都大,我们小的时候每到夏天都喜欢在这些树底下玩,因为那枝繁叶茂的大樟树可是那个小村庄最好的天然纳凉处。而且这地方空旷,通敞,在那个连电风扇都很少见、只有手工纺织的麦草扇用来消暑的年代,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忙完一天的农活后团聚在这大树底下,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那副场景,放在现在那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但每当天气沉闷的季节,大樟树粗壮的树干上总会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蜗牛,有的带着壳,但更多的是没壳的那种,那个美观的场景简直不忍直视,因为容易让人头皮发麻。而到打雷、下雨的天气,尽管大樟树底下是很不错的避雨之所,但每每都被父母强制驱离。起初年幼时不懂,后来上了学才知道在大树底下避雨很容易遭雷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就我所知,门口的这棵大樟树就被雷暴击过起码三次,最惨的一次是雷击将其粗壮的树干一劈为二,使其成了名副其实的“子母树”。但对于“为什么大树容易遭雷击”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没有正确的答案

那一年,村里的老侉在村口的大樟树下避雨时,不幸被雷击中,当时就挂了。那些日子里,村里对其死因讳莫如深。村里年事最高、辈份最长的老爷子在此事后一直神神叨叨的,嘴里喃喃自语:“作孽啊,直当作孽……”后不久便传出诸多小道消息,说老侉之所以被雷给“收”了,是因为他做出了伤风败俗、伤天害理的事,他的儿子去江西伐木时出了意外,成了植物人后,早已丧偶的老侉却打起了儿媳妇的主意……而这样的丑恶行径在纯朴的村民们看来,那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在此之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每次路过村口的这棵大樟树时,都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莫名的惊悚,我不知道下一次的“雷击”会在什么时候,又会击中在哪个村人身上……

老侉死后不久,就有权威单位给出了在那个年代相对靠谱的“解释”。说是大樟树容易遭雷击的主因,是它身上太多的蜗牛。那种不带壳的蜗牛爬行过后留下的那银色“丝线”,是一种“能导电”的物质,这就是遭雷击的最直接因素……是不是真的,或者说这样的解释有没有科学依据,不得而知。但或许是因为见过太多次的雷击事件,而每次雷击后的残留物上总能看见这种不带壳的蜗牛,所以这种“蜗牛导电”的印象也就因此而根深蒂固了……

“这玩意容易遭雷?这可太可怕了。那我得离它远一些……”女儿忙不迭的站起身,逃一般的离开了。

蜗牛,到底是不是雷击的“背锅侠”,确实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这种粘乎乎的软体动物,确实很招人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