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需要一把“戒尺”
曾经,私塾先生手中的戒尺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学生头顶,使学生心生畏惧,使学生刻苦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
现在,网络舆论中的体罚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教师头顶,使老师如履薄冰,生怕一言不和学生便愤然转身、一跃而下……
戒尺,是很多名人大家学生时代难忘的记忆,更是很多人刻苦学习的动力之一。
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虽然自己并不算班里顽皮的孩子,但也难免犯错被惩罚,只是被惩罚的次数可能较之活跃的同学要少一些。
小学老师手中的竹教鞭,初中老师手中的“木板凳腿”,高中老师的罚站与罚跑圈……
尽管自己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甚至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人民教师,但这些回忆依旧历历在目。
当然,记忆深刻并不是因为怨恨,而是感谢,感谢老师的督促与鞭策使偶尔懒惰的自己能够不断努力与奋斗!
再将视线转移至当代教育,网上因老师进行惩罚、因老师没收手机、甚至因老师语言批评而选择轻生的例子比比皆是,舆论的洪流顷刻间便将一个教书育人的文弱书生淹没,从此再无老师胆敢越过雷池一步。
其实我并不是认为老师应该体罚学生,更不赞同某些人近乎“变态”的体罚。我只是觉得,因为一些触目惊心的体罚个例,我们有些矫枉过正了。
我认为,过度的体罚自然不对,但适当的惩罚并非不可,比如戒尺的存在,我认为并非不可。
今天与几位老师交流,提到了如何落实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要课后及时跟进,及时落实,同时课前抽查提问,检查效果。
但有老师提出,如果学生没有不会背,不愿意花时间去背怎么办?罚抄吗?如果抄多了是否属于变相体罚?如果只抄两三遍是否能起到鞭策的效果?如果学生不愿意背,同时也不愿意抄写又该如何?如果告知班主任并经过班主任谈话后依旧不愿努力又该如何?
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面面相觑,彼此都有些束手无策。
我承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向善的,我也愿意相信孩子都是善良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小学的孩子自制力还不够,一些行为习惯还未很好的养成,也的确存在少数有些“油盐不进”的学生,有时的确需要我们通过一些方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也许,当代教育需要一把“戒尺”,一把督促学生进步,使学生心生敬畏的“戒尺”。
也许只有这样,老师才不会陷于这样的尴尬境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