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
01
这个老头,我是第二次遇到了。同一家饭店,同样是下午,桌上同样是自己的白酒瓶,瓶口倒扣着自己惯用的小玻璃杯,等着饭菜上桌。
我是在外出差,完全陌生的地方,吃饭随机挑选,对于饭菜还满意的话,恰好要逗留的话还会再次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会找到一种熟悉感。
于是,这个两次出现的老头,便成为我的难得的观察对象。毕竟还想写点东西,刻意的观察,也是一种必要的练习了。我发现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人生百态,活在各自不同的世界里,又如何不鲜活。
02
说回老者,每天拎着小酒,出来品品酒,吃吃饭,聊聊天。这一定是他的生活常态,我想是不是一个人独居,老伴可能已经仙去,亦或者给孩子照顾更小的孩子去了,总之剩老头一人,也懒得做饭,这个饭店倒成了固定的地点。
顾客暂时比较少,老板也在外一起闲聊天,讲到天气炎热,还是承德那边凉快,问老者干脆去那待几天得了,等天凉快了再回来。老者说,自己才不去呢,还是自己的家舒服。
我倒是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依”。历尽生活的起起伏伏,一壶老酒,一二老友,舒适的环境,熟悉的人,便是最大的幸福了吧。
03
你也许会觉得,每天去相同的地方,吃差不多的饭,酒还是那一壶老酒,多没意思。不是世界那么大,还想去看看,一个人“沦落”到这般田地,也太可悲了吧。
等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多遗憾啊,看到的不是“老有所依”,而是“老有所憾”吧。不是有个老诗人写道:
如果我能够从头活过,
我会试着犯更多的错。
我会放松一点,我会灵活一点。
我会比这一趟过得傻。
很少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当真。
我会疯狂一些,我会少讲点卫生。
我会冒更多的险。我会更经常的旅行。
我会爬更多的山,游更多的河,看更多的日落。
我会多吃冰激凌,少吃豆子。
我会惹更多的麻烦,可是不在想象中担忧。
你看,我小心翼翼地稳健地理智地活着。
一个又一个小时,一天又一天。
噢,我有过难忘的时刻。
如果我能够重来一次,我会要更多这样的时刻。
事实上,我不需要别的什么,
仅仅是时刻,一个接着一个。
而不是每天都操心着以后的漫长日子。
我曾经不论到哪里都不忘记带上:
温度计,热水壶,雨衣和降落伞。
如果我能够重来一次,
我会到处走走,什么都试试,并且轻装上阵。
如果我能够重头活过,
我会延长打赤脚的时光。
从尽早的春天到尽晚的秋天。
我会更经常的逃学。
我不会考那么高的分数,除非是一不小心。
我会多骑些旋转木马,
我会采更多的雏菊。
04
那么怎么做到“老无所憾”和“老有所依”呢?
最近看万维钢的书《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给了我答案,其中有一篇《数学家教你如何变老》其中讲到数学中的“探索与收获取舍问题”,数学家基廷斯考虑进来时间因素,最终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被称为“基廷斯指数”。
从数学角度,你预期停留的时间越长,探索新事物的价值就越高,基廷斯指数就越高。如果设定为人的一生,年轻人应该多探索,到了后期就要专注于收获。
因此理性的人要做一下三件事:
第一,年轻时代要大胆探索;
第二,随着年龄增长,要慢慢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专注于收获;
第三,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慢慢变好的。
年轻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试错,此时应该积极探索人生的的疆界。经过不断的探索试错,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爱好,之后不断的专注于此,构建自己的绝对优势。到老了就安于自己喜爱的事物,因为已经明确的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究竟是什么,还需要探索什么呢?如果我的生命还剩下一天,我很肯定老实待着,享受生活,而不是瞎折腾。
05
再回过头看那位老者,是不是一种真正的老有所依,被自己熟悉的环境,被自己喜爱的事物所包围。人生暮年,安于自己的舒适区,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了吧。
但是如果是年轻人,陷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是最大的悲哀。意味着漫长的人生中没有了成长的可能,有一句话说的好“很多人二十来岁就已经死了,八十岁才埋”。
你以为自己是在自己的舒适区,满心欢喜,可是人生还那么长,只怕“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因为人生无常,要面对的变数太多,年轻人要试着走出舒适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投入到无常的生活里,那就是多探索。
06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幸运,所以我也不相信简单的心灵鸡汤,每个人都投身在自己残酷的现实里,并不是打一针鸡血,就可以轻松逆袭,那么简单而已。那些完美的逆袭案例,正是应为稀少,才会被不断描画成传奇。
人生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方程式,可以一步一步求得标准答案。但是有一个大致的曲线,可以让我们观摩一二。而能够提炼出简单的智慧,并将它实践到自己人生中,才是智者。
07
我渴望成为这样一个老头,每天脸上挂着淡然的微笑,被自己喜爱的事物包围。
可我更知道,我是个初入社会的青年,要面对现实的残酷考验,只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勇于做一个很傻很天真的探索者,敢于试错,敢于出糗,才能成长。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安于当下的自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其实,不管何时,都要有所依。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