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观课十讲》第六讲学习摘要
第六讲:如何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教学策略
今天王老师以许嫣娜《青蛙写诗》课堂教学为例,给大家讲解如何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教学策略。
课上许老师用了以下方法进行基础阅读中的识字方法
1、温故导入,归类识字
这个板块的识字教学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依据题目信息,创设识字情境。第二个特点:围绕目标生字,进行归类集中。第三个特点:结合汉字规律,突出字形特点。
2、整体感知,词串识字
特点:第一,词串集中识字,融入口语交际。第二,借助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观察字形。第三,词串集中识字,突破朗读难点。
3、提取信息,随文识字
特点:第一,提取关键信息,分散识字任务。第二,借助字源图片,采用分类识记的方法。第三,依据句式结构,集中理解字义。
我正好一年级刚刚教完这一课。对于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自己也采取多种方法。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识字。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识字方法多样,但是还是缺少一个贯穿课堂“串”线过程。语言亲切,但是不够清晰凝练。今天收获最大的是对一学段幼小衔接的再次理解。
收获:
摘录:
第一学段理想的课堂教学风貌是童趣为重,严慈相济。要想更好地过渡、衔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高度关注童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严慈相济:所谓“严”就是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习惯时要一丝不苟,不能含糊;所谓“慈”就是亲切、亲和,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俗称的朋友。
感悟:
对于幼小衔接问题,在和学校的领导进行期中试卷分析时,有过意见不和。当我说起有的学生都快两个月了,才基本学会课堂听课习惯。同事说要不让幼小衔接呢,不建议开学半个月内讲新课。应该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当时,我告诉他部编版语文课程的安排在第一周的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听课、写字等为内容的。已经考虑了幼小衔接内容的过渡。可他坚持不应该太早讲新课。
今天的第一学段课堂教学风貌的阅读,让我再次对幼小衔接有个认识,同时也对自己一年级课堂教学风貌充满了自信。幼小衔接的正确理解,不是放慢学习脚步,在学生入学半个月不学新知识,只是养习惯。习惯怎么养,习惯要在具体的教学及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养成。
对于刚入学的幼儿园小朋友,教师上课时,讲课时语言要亲切、亲和,让学生乐于接受。但对于知识要严谨。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看到这里不禁又想起了学生的童真“我可愿意上语文老师的课了!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