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互动的模式为什么会复制到下一代?

2022-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情绪疏导_可心

为什么我们会容易把跟自己父母相处的模式,搬到跟自己的孩子相处中?

在觉察我面对我孩子的感觉时候,我发现:

当我看到他,我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那个我一样。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就像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记忆中的那个小时候的自己。

我们会用看那个孩子的眼光,去看当下我们自己的孩子。

比如:我们会把所有自己小时候受过的伤,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都想要孩子不要去经历,想要全部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一直都是按照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孩子,按照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感受到的一切,来对待眼前的这个孩子。其实我们真正对待的是我们自己心里的孩子,也就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眼前这个孩子他心里想要的。

那为什么我们过去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之间互动的模式,经常会复制到我们跟孩子之间呢?

这是因为当我们做了爸爸妈妈,来到了父母的位置,我们学习和模仿如何做父母的对象基本上就是我们的父母。当眼前在这个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比如孩子不听话,不行就揍一顿,过去父母是这样对待你的,你也会这样对待你的孩子。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跟孩子互动的情景里,我们对孩子的反应和做法,跟过去爸爸妈妈对待我们自己如出一辙!这样看来,我们过去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互动的模式,似乎真的活生生地搬到了跟自己的孩子之间。

那为什么呢?

简单说:因为过去妈妈对待我们这个孩子的方式,长期双方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习惯、固定的认识,也就是你习惯性地接受和认为妈妈就是那样对待孩子的。于是当你来到妈妈的位置上,你也就会无意识地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你的孩子,因为:妈妈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可能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无法意识到我们内心深处是这么认为的,而是自动化地就那么做了!我观察我自己,在面对孩子的一些动作的时候,要怎么对待这个孩子,我完全是按照我妈妈小时候对我的方式来的,真的就是顺手拿来,就用这么简单!

我们在与自己父母长期互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无意识中,我们就把这样的方式记忆了,然后自然而然,当我们自己的孩子到来时,我们就按照这一套的数据,去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这个复制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整套我们都会复制过去。积极的方式会有益于我们下一代的亲子关系,而消极的就会比较摧残跟下一代的关系。

可能有伙伴会说:也不完全是这个道理,那我就会在跟我的孩子的相处中,我特别注意我认为小时候,我爸妈做得不那么好的方面,然后我会尽力地调整自己,在跟我的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做好这些方面。那么这些不就是没有复制我的上一代吗?

是的,这些方面是自己因为小时候内心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后来,孩子的到来,会开始想:我如何避免不成为我小时候不喜欢的父母的样子?我如何可以不让我的孩子体验和经历那些不好的经历,我如何可以让我们孩子得到我是小孩子时候,想要却没有得到的那部分?

因为小时候的这份情感和记忆,长大后我们会在自己的亲子关系中,做出改变和调整的。

不过,本质上,我们那份小时候没有从自己的爸爸妈妈那里得到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内心那个孩子一直没有得以满足的需求。准确说,时过境迁,我们客观现实里,早已不再需要了。比如小时候你特别想要的一件红毛衣,妈妈没有买给你,长大后,内心里一直没有满足就是当时没有得到的那个失落的感觉了。所以可能,面对你的孩子现在想要买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你会想起当时自己的感受,你会想尽力地满足他。而实际上,你真正在满足的是自己内心的需要,不是孩子内心的需要。

因为我新一代的父母,本身随着社会进步,大家集体意识也在进化。我们会在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尤其是学到新的观念和认知之后,我们开始会用这套新的数据,去指挥自己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在孩子,在我们已经改变的认知上得到改变。

不过我自己观察自己,包括很多伙伴,我发现作为父母:我们无法突破我们自己内心还没有满足的、没有跨越的需求,当我们自己还在认为没有得到满足的地方,我们自然会认为孩子也需要,并且透过满足孩子体验我们的满足。同时我们无法突破我们自己没有改变的固有认知,我们自己无效的认知,也会容易成为孩子认知的天花板。从更加深处的内心上说:我们自己内在深层自身意识不到那部分,也同样在继续影响着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在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上,就像小时候我们复制父母一样,在复制着我们。于是,亲子关系就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中复制下去了!

那么亲子关系模式的复制,这样看来不就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吗!

是的!

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呢?如何中止一些不那么积极的模式,继续复制下去呢?

解决的出发点,不是回去怨我们的爸爸妈妈,没有给到、做到我们什么,而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改变。

那么如何改变呢?

我觉得可能我们这代父母自己内在的觉醒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们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并且我觉得诞生改变自己的这个勇气,或者这个进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跟我们的爸爸妈妈之间的和解。这个和解的第一步,是慢慢地认识和观察到:

真相上,父母并不是造成我们小时候很多内心缺憾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父母不是呢?

首先,因为父母并不是故意、不想去满足我们的内心需要,天底下有哪个父母不是真心对待自己的孩子的,父母本身并没有这个意图。而且小时候,在父母的位置,他们对我们很多没有做到的部分,可能他们的爸妈也没有对他们做到,或者他们自己根本不懂人的心理需求,不懂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帮你做到。

然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无论父母把孩子呵护地再好,比如我们可能从小也观察过很多别人家的父母。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爸爸妈妈,他们够对孩子好了,但是一样也还是有内心没得满足的孩子。这个角度就是从反面说明:我们一直认为是父母没有对我们好,才导致我们人生有很多缺憾。但是就算是如我们所想的,很多得到父母很好对待的孩子,也有内心缺失的啊!这样反证就知道:父母并非造成我们内心缺憾的根本原因。

最后,那到底为什么我们总是或多或少地从父母那里,感觉到缺憾呢?如果不是父母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到底我们人生体验这些缺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人几乎都有呢!

有没有想过:我们很多从小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内心一直对这些感觉到痛苦和失落。让我来体验这些,光是让我体验不可得吗?是让我一生空留下遗憾吗?

不是的,如果探索自己的内心比较多就会知道:

这些体验于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去透过这些需求,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是为了让我们内在觉醒,开始一段自我的成长和成全!因为我们每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背后都有一个让我们自己都惊叹的我们的真目的和真需要!而这个真目的和真需要,是需要我们自己逐渐去发现、去识别和体验到的。

所以,我们此生体验亲子关系的旅程,从小时候跟爸妈的互动,到未来生儿育女,体验跟孩子之间的互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体验到的所有的感受。都是为了让我们最后回到自己这里:

重新回答:你此生到底渴望活出怎样的自己?此生在这些角色中,你渴望创造和体验到怎样的关系?

我自己感受到:其实我们外在的一切关系的根源,都透露出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这一路成长过程中,我们跟我们内心小时候到现在的那个自己的关系!当我们跟自己一致了、亲密了,我们就会开始在跟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中创造出那份和谐、亲密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