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叛逆期的孩子不再叛逆
叛逆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标志。
从根本上讲,孩子自立、有主见就意味着要脱离父母并且开始具有与父母相异的自己的想法。
当然,其中有些想法可能会与父母近似。
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囫囵吞枣地听信父母,而是将其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中进行选择,接受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部分。
孩子进入叛逆期以后,动不动就会顶撞父母,以至于有些家长感到纳闷:“为什么事事都要对着干呢?”
当家长提醒他时,他反而振振有辞:“妈妈您不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吗?为什么只说我?”反倒指责起自己的父母来了。即使再有耐心的家长,听到这些话,也会勃然大怒。
但是,冷静地想一下,父母也并非完美无缺。而且,能看到父母的不足,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对事物进行评判的能力。
所以,与其生气,倒不如说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事实上,在我们不经意中孩子已经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走向脱离父母的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了。
顶撞父母意味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没有必要悲观,而应感到高兴。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始顶撞父母和老师是孩子精神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父母看来,一直对自己言听计从、老老实实的孩子,忽然间变得判若两人,事事都要与自己对着干,有时不免就会大动肝火。
以前只要批评几句,孩子就会默默接受。可现在就不同了,你越是极力想控制他,他越是反抗。
但是,永远只能按父母的指令行事的孩子,同样也会令人担忧。如果一直不想让孩子独立,那么最终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
不服从父母、甚至与父母发生争执顶撞,都是伴随着孩子的独立性增强而自然发生的现象。
孩子再长大一点,长成真正的大人以后,他就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就能够理解、认同别人,对问题的反应也会变得十分从容。
孩子在未长大之前,做事情总是欠考虑,往往采取较为激进的做法,比如激烈地反驳家长。
有一段时期孩子总是感情用事,这时做父母的也不要与他计较,而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克制的头脑。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听不进自己好的建议而烦恼,其实这需要家长创造一个让孩子容易接受自己意见的气氛,或者说要创造一个让孩子容易接受自己建议的条件:
第一,设法扭转或事先打消妨碍接受父母管教的反抗感。为了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可利用第三者和写信、写日记及介绍大人自己经验之谈,用语言使之缓和下来,说“你的心情我理解”,表示理解对方的感情。反过来,也可以装作漠不关心,也是其中一种做法。
第二,创造一种首先尊重对方,接纳对方,同时对方也能接纳自己的气氛。不是用指责、命令的口气,而是用建议或商量的口气说,如果对方顶嘴,就耐心听完对方的所有辩解。
第三,先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孩子心里自然就有了听取责备的准备,然后对孩子说:“无论如何你让我说两句话。”
家长一开始就创造出让孩子听的气氛,这样即使稍有些刺激的劝告,孩子也能听得进去。
此外,家长还可以以期待和信赖的口气对孩子说:“你一定能行。”避免用易于刺激孩子的话。还可以用促使其行动的话,根据其过错的程度灵活地劝告他。
当然,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让孩子自己消除心中的不满。
迅速成长时期的孩子会对父母怀有不平与不满。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我产生的要求,与父母所要求的规范不断地产生不相容之处,孩子则经过这种冲突,成长为更加成熟的大人。
因此,无视和压制孩子的不平和不满,或者反过来采取因为令人厌烦而完全接受的随便应付的办法,孩子就不能如所期望的那样成长。
只有妥善地处理孩子心中的不平和不满,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巧妙地避开孩子的不平和不满大致有两种原则。
正如所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要以攻击的态度表现出来的理论所阐述的一样,孩子的内心一产生不平和不满,就要通过愤怒、反抗、抵触的态度表现出来。
这时,第一个原则是不让不平和不满这种能量产生或增强,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能量的产生;第二个原则是选择不与这种能量产生正面冲突的方法。
第一个原则是采取阻吓的办法。父母事先拿出几种方案,让孩子自由地从中选择,即使孩子怀着不满做出了某种决定,也要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参加,让其感到是自己做出的决定。
这犹如让一个人将水分别倒入两个杯子里,直到这个人认为完全公平为止。接着另一个人自由选择一杯。
因为分的人认为拿哪一杯都是公平的,挑选的人拿自己认为最划算的那一杯,从而大家都总觉公平。
同样地,每当出现不公平时,父母就要想法巧妙地阻止不平与不满的能量的产生。
第二个原则是在避免与孩子的不平与不满的能量进行正面冲突的方法中,有首先让对方全部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痛快地全部接受对方的意见、让对方把能量释放出来的方法;或者用将其拿到不同的层面进行解决,比如说:“现在不行,可以在某某时候解决”这样把时间错开的“转移目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