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上)
大家好,李勇老师在荔枝微课里与大家分享了《语言的魔力之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以下为课程实录精选内容。
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自信心来源于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尤其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怎样改变说话的方式,让我们通过语言,提升孩子自信?
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他的说话、行为、反应,就开始慢慢的形成他的人格。作为父母,哪些方式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及时地回馈。小孩子可能在语言产生之前,就开始和妈妈爸爸有妈妈会有些反应,他的反应父母有没有作为给他及时的回馈,他跟你用眼神,用笑容,动动手,用声音来给你反应的时候,如果,他及时地得到了回馈。孩子对妈妈笑一笑,或者不舒服的时候哭一哭,妈妈这时能过来给他一个表情上,声音上的回馈,这样的反应,会让他觉得,“我是重要的,我是有能力的,你看我一哭,妈妈就来了,我一笑妈妈也跟着笑了。”这一部分,是前语言的阶段,还没有了解语言的时候对他的作用已经非常大了,通过这样的及时回馈,他获得了“我是安全的,我是存在的,我是有人和我互动的。”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妈妈和孩子互动,孩子是非常开心的一个状态,开始笑,表情很丰富。再换一种方式:孩子和妈妈互动,妈妈是一个静止的表情,没有任何反应,孩子就会用大一点小一点的声音,用手抓,用表情去努力的想获得妈妈的回应。妈妈一直不回应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哭起来,回避,有这个反应。
所以主动地对孩子行为进行反馈,让孩子感觉到他的重要性和存在感,这是在语言形成之前就开始了。
第二,无条件的被爱。孩子做任何任何事情被接受,被包容,被无条件的允许,无条件的爱,这是孩子获得自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妈妈面前,越小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都是能够得到爱护的。
第三,孩子获得肯定。两三岁语言开始发展了,通过语言的交流要获得的是被肯定,被认可,被赞美。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他的行为反应得到了肯定,下一次就会更愿意努力的去做,已经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规矩了,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旦他克服了困难,按照规矩的事情做到了,如果被肯定,被赞美,他就会有成就感。孩子做到了那些方面,我们及时地给予肯定,他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这个自信心对他意味着什么呢?他通过自己克服困难,能够完成任务,下一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即使还没做,也能感觉能做到。比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爬上五十米的攀岩或者山坡,当得到肯定和认可的时候,下一次有一个百米的山坡,他虽然没有开始爬,他就能感觉到我能够爬上去,我能够做到,这就叫做自我效能感。
在亲子沟通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延迟满足。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开始用语言能听懂话了,通过语言的部分知道“孩子,你要想玩玩具,我们先吃饱饭再说,饭吃好了再去玩想玩的东西,如果你能很认真的把饭吃完了,那妈妈就可以让你多玩一会儿玩具。”他通过压制住马上就要去玩这个欲望,然后做好当前的事情再去玩的时候,他获得了这样的快乐,他这个快乐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妈妈或者爸爸的肯定,“你看你自己能够按照这个要求做到了,所以呢,可以给你个更好的奖励。”所以被认可,尤其是被赞美,被肯定被认可的多了,他在有类似的情况或者是困难更大的情况的时候,其实这个事情还没有做,他自己感觉到我能行,这就是自信心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自信心并不是你是否真的能够做到,而是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反过来说呢,自信心不够的孩子,比如小的时候做任何一件事情,我想自己吃饭,做的时候可能饭粒撒了一桌子,被妈妈就否定“你不能这样,你看弄得一桌子都是脏乱”可能被批评,下一次他在吃饭的时候他就会产生怀疑,我这样行不行,我能不能做好,因为我如果做不好得到批评。孩子长大以后,他的自信心会什么表现?碰上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就开始纠结,到底我能不能做好,要是做不好怎么办?被别人笑话怎么办?这些想法一旦出来,其实有的别人眼里很优秀的人,他自己其实是自卑的,或者说是不够自信的,即使他很多方面已经能够做到,也不敢去尝试,所以这就是自信来源的三个方面,就是他做到的事情,尤其是越小的时候做到被肯定,被认可,被赞美,被看见,他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第四,是这件事情是不是我有能力或者我有权利选择,能不能自我决定。这件事情是我做主的,一个人能够为自己的某些事情做主,他就有动力为这件事情负责。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幼儿园的时候他刚认字,学会了“人、口、手”,当他看到那些字,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念出来,他会很享受。为什么呢?这个动力来自我自己愿意学习的时候,我为我的选择可以负责任,所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