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清明

2019-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记录者老路

时间进入4月份,春天从南到北,在中国版图上站稳了脚跟。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清新明亮,我们把这个节气叫“清明”

时间到了清明,花朵是新的,小草是新的,就连太阳的光芒和泥土的味道也是新的。还没有来得及踏春的人们注意了,春不常在,繁花已老,想趁着春光出门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的,劝你们赶紧,春天马上进入倒计时了。

清明节一开始叫禁火节。

差不多三千年前,人们的生活还很原始,没有打火机和火柴,生一次火需要用燧石在木头上钻出火星来,很有难度,而且燧石不是家家都有,先民们索性一直留着火种,一堆火需要一直烧着,中间不能灭。

早春时候,气候干燥,不仅保存不当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也会引发山火。燃烧了大半年的火塘上烟尘堆积,需要清理,人们约定在清明前,把陈年旧火熄灭,搞一次大扫除,这就叫“改火”。改火前需要禁火,所以清明节追根溯源是暮春禁火。

可惜

从旧火改到新火,有各种风俗做派,走走流程,中间差不多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古训:不以吃喝为目的的节日都是耍流氓 —— 禁火后这几天吃不上热饭,所以禁火节慢慢就叫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这段无火的日子里,人们要准备足够的“寒食”,不加热就能吃。

熟悉典故的朋友可能知道晋文公重耳和他的大臣介子堆的故事。传说介子堆立下大功以后就躲进深山,不接受皇上的感谢,文公手下人一着急,纵火烧山,介子堆和他的老母亲就遇难了,死的时候抱着一棵柳树。文公很伤心,下令在介子堆遇难这一天大家不许生火,只能吃冷的饭,纪念这位好朋友。

这些古代的传说多数属于编造,难以考证。不过没关系,介子推抱树跟屈原投江一样,重点在给我们带来一个小长假。

认真论起来,寒食节原本在清明节前,慢慢地从寒食赐火,演变成清明扫墓,这两个节日一加一,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祭日。

如今清明的重头戏是扫墓,全家老小一起去看望过世的亲人,除去坟上荒草,奉上鲜花纸钱,诉说绵绵思念,阴阳相隔,亲情不断。说来也奇怪,清明这天,往往细雨霏霏,天地间忧愁缠绕,增加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的伤感情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 杜牧)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朗朗上口,景象生动。

咱们脑补一下。话说这一天是清明佳节,唐朝人小杜正走在路上,不巧遇上了雨。在唐朝,清明节是个大节日,家人团聚,游玩观赏,上坟扫墓,可是诗人正在孤身赶路,本来就触景伤怀,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增添了一层愁绪。他本来就有心事,不痛快,否则不会因为一点小雨就“断魂”,那不太矫情了吗?

怎么办呢?诗人不禁想到:去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喝上三杯,解一解春寒料峭,烤一烤被雨打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杏花村”不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想象一下,杏花深处远远有一处村庄,那里一定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待雨中行路的客人去休息一下,放松一下。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扫墓的时候,人们往往在坟茔上插柳。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的繁殖非常方便,折一根柳枝随便在河岸上一插,来年又是一棵柳树。古人折柳送别,寓意亲人离别后正如离枝的柳条,在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

祝愿

豁达的人们把死亡当作一次乔迁,去往一个平行的宇宙,那里生活着从这个世界离去的所有的人,千秋相望,他们一定能从这柳条上摇曳的春风里,读出永恒的思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