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道路
今天看了一段格罗滕迪克的自传,感慨很深,感觉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感受和他同出一辙。自己并不愿意随便掌握一些并没有理解的概念,也不愿意不探究知识的由来,这导致了我一开始上大学的极度困难。看来在国内,即使是清华北大,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仍然值得商榷,或许对于真正喜欢独立思考的人来说,集中学习的作用从来很小吧。直到最近真正开始科研,我才发觉知识的海洋一直在那里,你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去学习,而且你能遇见和自己有类似想法的人,看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享受。真正的科研道路并不容易,可我以前总是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一点,沾沾自喜于自己能够比别人想的多,可是自己学的比别人慢的多,这样下去一事无成就只会是民科了。现在的自己需要好好的做出一些成果,并不需要意义多么重大,让自己能够顺利毕业,找一个还可以的大学有安身立命的场所,至于研究,以后只要自己能够坚持不懈的思考,总能得到一些成果的,而且即使没有多少成果,我也可以传承下去。
回首往昔,物理仍然是我的最爱,真理依旧让人着迷,纵使这条路艰难困苦,我还是希望能够做出来一些东西以留后世。
这里附上原文:
此后,在这个迎接我的数学家的圈子里,我有机会遇见很多明显比我更聪明得多更有天赋得多的人,他们当中既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和我差不多年龄的,我佩服他们学习新概念的那种轻松,犹如耍玩一般,他们玩弄起这些概念来就好像从娘胎里出来就知道它们似的, 而我则感到很沉重、很笨拙,像鼹鼠一样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我必需学习的(人们言之凿凿地告诉我)、我觉得无法把握来龙去脉的东西中艰难地开辟出一条道路。
绝大多数我的那些更聪明的同伴们日后成为了有能力的和有声望的数学家,然而,在相隔三十多年以后,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中留下真正深刻的印记。他们在一个确定的框架内做了一些工作,有时候是漂亮的工作,但他们压根想不到改动这个框架,他们被囚禁在了里面,察觉不到在某个特定的时代和环境限定了整个领域的那些强制性的无形的圈圈。要跳出这些圈圈,他们必须重新找回自己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独断独行的能力,就像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