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春晚”
又到了一年年底,这个疫情已经持续3个年头了。
2020年的春节,我和媳妇回娘家,因为湖北疫情,我们被隔离在小区足足2个月。
2021年的春节,北京疫情,响应政府号召,非必要不出京,就地过年。
2022年的春节,疫情又到了我的河南老家,又是一年不能回去。
到了年底,又看到了一些公司开始搞年会,适应新形势,开始做线上年会。这倒是勾起了我对年会的回忆,
回忆一:珍藏的馈赠
我还在体制内的时候,我的单位领导是非常开明、开放而又温文尔雅的一位好领导。
当年最流行的是小沈阳,虽然现在回头看看,确实有些低俗,那种不男不女的装扮,纯属为了搞笑。
但是,当时大家的接受度和宽容度还是挺高的,都喜欢“小损样”。
当年年底公司的年会,我做为一个新员工,自然要表现一番,于是就自己写了一个剧本,模仿小沈阳,在单位的年会上大受欢迎。
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表演完毕之后,单位的一把手领导很激动地走上台来,把他珍藏了很多年的一副鸳鸯板当着所有同事赠送给了我。
他说自己上大学时候,为了欢迎新生排练节目的时候买的,几十年了,自己留着也没有用,不如赠送给有用的人,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后来,我还专门找老师学习了山东快书。也许是自己太过自我了吧,追求自己的爱好,虽然没有耽误工作,但是给单位很多领导留下了反向的印象。
后来一直工作不顺心,导致最后从体制内离开。
回忆二:一个“失败”正能量作品
从体制内下海后,以为公司应该是开放的,应该是更加自由的空间,没想到我太幼稚了。
那一年,我创作了一个幽默小段,把公司和部门的故事编写进去,现场效果非常好,也是整个年会中唯一一个有主题有思想主线的作品,最后却惨遭评分倒数的尴尬。
最后弄明白了,因为里面有讽刺强拆的部分,而集团合并的外地企业,是当地的一家房地产企业,据说历史上有些争议,在拿地等方面和当地居民发生过冲突,而当时这个重要嘉宾就坐在公司老板的旁边。
结果就是他们一桌做为评委会,为了照顾这个老板的面子,只能给我的作品评分最低,不给我登台接受奖励的机会。
这个事情,让我很是不爽,我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邪不压正这么一说。不过也没有必要那么计较,自己做得事情坦坦荡荡。
再说,这个作品也是经过部门领导和公司品牌部门的多次审核,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么一层事情。
回忆三:最不专业的“专业演出”
还有一年年会,我又创作了一段快板书,是歌颂公司援疆故事的。
说实话,我的快板练得并不怎么样,我只想做为业余选手,跟大家玩票一把就行了。
但是,当年集团合并了一家著名导演的影视公司,这个导演又介绍了央视春晚的导演来指导公司年会。这确实是有一些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
导演组当然安装最专业的方式来搞,把我叫到一家录音棚,还请来了一位业界著名的快板书老师辅导,但是我真的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什么板眼啊,节奏啊,完全都是自娱自乐的水平。这一下子可把老师折腾坏了,把我也折腾够呛。
表演当天是放的录音,我没有办法,只能放开了去耍吧。有些地方甚至跟口型都对不上,不过同事们也没有特别在意,只是以看热闹的心态看看而已。
原来公司安排跟我伴舞的新疆舞小姑娘,最后也变成了餐厅的服务员大姐。
这场演出简直是用最不专业的方式,表现了专业的演出,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耿耿于怀。
现在好了,一方面是疫情影响,一方面是公司还在创业阶段,对这方面没有太深入的策划。我也可以逃过年会的噩梦,做一个普通群众。
不过按照我热心的性格,如果公司再举办年会,我估计还会上。就算是致敬自己的一个人的“春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