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牵挂
十年前,我初踏三尺讲台,置身于一所宁静而略显落后的乡村小学。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天蓝云白,广袤的天地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然而,学校的条件却显得颇为简陋,与我在县城上小学时所见的红砖绿瓦、窗明几净的教室相比,这里的教室只是些破旧的平房,屋顶的燕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脚下的土地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就连窗户的玻璃也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这种明显的差距,让我不禁感到一丝惋惜。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接手了一个二年级的班级。这群孩子天真无邪,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年轻有活力,很快就赢得了他们的喜爱。下课时,他们总是围着我,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他们的小秘密和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乡村孩子特有的纯真与热情。
记得有一次,午休过后,我和几位同事在操场上散步,无意间遇到了我们班的小安波。他正坐在操场边的一块石头上,端着一个略显老旧的碗,专心致志地吃着午饭。我好奇地走上前去,问道:“小安波,你怎么现在还在吃午饭呢?”他抬起头,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回答道:“我刚吃完饭,鲁老师又给我添了一碗菜,让我都吃掉。”
我仔细打量着他手中的碗,发现这个碗有些与众不同。它的边缘已经磨损得有些不平整,碗身也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我好奇地问:“小安波,你这个碗怎么这么特别啊?”他骄傲地抬起头,说:“这是我爷爷以前当兵时用的行军碗。爷爷说,在行军路上,这个碗陪伴了他很久。后来爷爷见我喜欢,就把这个碗送给了我。现在我每天都用它吃饭,感觉就像爷爷在身边一样。”
听着小安波的话,我不禁心生怜悯。这个碗虽然破旧,却承载着小安波对爷爷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他,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只留下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天中午,他只能吃一些简单的食物充饥。然而,他却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反而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进一步了解后,我得知小安波不仅乐观坚强,还是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总是格外用功。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他都会主动向我请教,直到弄懂为止。他的努力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尽心尽力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决心。
同时,我也被身边同事们的善良所感动。他们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却从未忘记关心身边的人。每当有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伸出援手,给予无私的帮助。这种点滴之爱,虽然微不足道,却足以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十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些孩子们的笑容、那些同事们的善举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我时常思索着自己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而答案就在我的行动中——用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尽心教育每一个学生,从内心到学识全面培养他们,助力他们的未来。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无愧于自己的初心、无愧于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