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随笔散文散文

读《人间失格》一:初见——无论如何,叶藏到最后还是活着

2020-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紫狐挽诗

为什么突然看《人间失格》

说起来,听说过这部小说的人,很大部分都会被告知是一部相当抑郁沉重、毫无生机的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致郁”。而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年轻学生甚至只是中学生,都会觉得这是一部十足优秀、触及人性灵魂的作品,因为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无情,人生就是这么无趣,活着就是这么无意。觉得自己是那么深沉、忧郁、有内涵,似乎可能精神压抑的表现,才是活着的真实写照,和那些盲目机会世俗导向的积极正能量不同,只有少数人才算真正的活着。

我十分不理解年纪轻轻哪来这么多感想。我甚至都已经想好要怎么嘲讽这种现象了。大概是这样:“日本只有两个作家,一位叫太宰治,另一个叫其他。日本只有两本名著,一部叫《人间失格》,另一本叫其他。”

其实这是极为不妥的,有些原则无法让我这样做,那就是我根本没有看过《人间失格》,并不能因为我道听途说就直接开喷。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看一下再说。

我简单查了一下,《人间失格》约5万字(百度百科),这个量别,我看3个小时应该可以搞定。什么?太宰治居然是“日本战后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的重要作家”?(百度百科),“不会吧不会吧,一个整阴间东西的作家能跟他们两个齐名?”

看之前应该还要了解点什么吧

说实在话,我不喜欢归分太宰治这个派别,“无赖派”:

无赖派(ぶらいは)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反俗、反权威、反道德的作家的总称,被日本评论界和文学界统一冠上了“无赖派”的头衔。无象征的同人志,也不是范围明确、具体的集团。只是因为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坂口安吾、太宰治、织田作之助、石川淳、伊藤整、高见顺、田中英光、檀一雄等人的作品风格正好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和倾向,被日本评论界和文学界统一冠上了“无赖派”的头衔。他们有着反抗权威的意识,对生活采取自嘲甚至自虐的态度,专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且有一定的颓废倾向。(维基百科)

一看这个说明,自嘲可以理解,自虐有必要向读者表现吗?还转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就不能整点阳间的活儿?但是不动脑子简单想一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发起国之一,战败了,这不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当权者做了错误的决定吗?既然战败了,那战争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害就更加扩大化了。总是会有一群人来直面这些糟糕的现状的。

在看看太宰治生平,39岁有五次自杀(自然含未遂)记录,那说不定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也尝试过。此外你看看连一次没法当记者就自杀,这就是“废人”吗,动不动就想着自杀,能不能有点志气,敢不敢多考一次啊?

但是,这个文人自杀现象并不是少数个例,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家、大作家,都是以自杀退场的,尤其是性格乖僻、强硬的个性作家。所以单从这一点,也不应该直接就批判。毕竟类似的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不知人苦,莫劝人善良。”这也快才会人人名句了。

所以《人间失格》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我以为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几句话可以说清楚,所以我看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标记,还一边整理、做笔记。所以我花了大概6个小时才一次性看完第一遍,情节概述我就写了四千字左右,后来我又花了两个小时再看一遍。终究是觉得,这个概述部分,我猜想某乎的人员比我更能概括,所以我找了一下,看到了这个:

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847554

怎么说呢,概括地没有问题。那么如果只是看完这么一个梗概,会觉得这本小说是讲的有趣故事的小说吗?

没错,三手札的故事里一眼看去就是这样:

大户人家的小孩男主叶藏,从小为了迎合家人就会故意逗乐演绎滑稽,但却是一个体弱多病又温柔帅气的天才,从小,就已经看穿了大人世界那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相互欺骗。

中学时期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之后疏忽学习但坚持画画。画塾的同学堀木正雄带他喝酒、嫖娼、参加非法地下党,生活逐渐更多的欺骗、更加的颓废。在父亲转售别墅之后,叶藏搬到旧公寓,体会到了生活窘迫。在高二时便和银座酒吧有夫之妇的服务员恒子走到一起并心生爱愫。虽然酒肉朋友堀木当面玷污侮辱她,仍觉这个世俗眼光里难看又穷酸的女人有一种穷人间的亲切感。恒子醒来想死,叶藏并未做好准备,只是随口答应。但因咖啡店付款只有3块铜板被心爱的人一句“哎呀,只有这些了吗?”痛不欲生,真正下定决心去死,与她殉情。但是恒子死了,他活了下来。

殉情事件之后,学校除名、家人断联,没有领会到担保人外号比目鱼的涉田的言外之意,开始了他别无选择的贫困潦倒的生活。意外遇到了杂志社女编辑静子,开始了第一次的小白脸生活。一次连续两天夜不归宿之后为了不再打扰寡妇静子和她女儿茂子质朴的幸福,离开了他们。又到了京桥酒吧老板娘家,再次过上小白脸的生活。在酒吧老板娘同居浑浑噩噩、酗酒度日、卖画为生的生活的一年多,爱上了纯真无邪的对面香烟铺子老板的女儿,十七八岁的祝子,最终结婚。在和这个小新娘的生活中,不再酗酒,租个屋子,两人生活,渐渐专心于固定职业的漫画创作,以为自己变成了普通人。当时某天和酒肉朋友堀木把酒谈天的时候,回来正好看到祝子被矮个商人玷污。至那之后,小新娘再也没法和叶藏好好相处,无时不刻不十分敏感、战战兢兢。虽然叶藏并不怪她,但无法回到从前,叶藏又开始酗酒,身体越来越差。某夜酗酒之后在附近药店遇到同样有不幸经历的药店老板娘。为了治疗身体,在老板娘劝导下不再喝酒,使用吗啡缓解,却对吗啡上了瘾,为了得到药无耻至极。自我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失败告终,越发想死。就在计划寻死当天,被涉田、堀木和祝子半骗到森里深处的医院,其实是一家没有一个女人,全是男患者、男护士的精神病院。三个月后,家里人不计前嫌,大哥带叶藏回乡下疗养,此时叶藏已完全成了一个废人。在乡下疗养的三年里,被年近60的长相丑陋的女佣阿铁多次残忍侵犯。在一次服用阿铁错买泻药的安眠药之后,琢磨怎么责怪阿铁之际,突然笑起来,明白废人大概是喜剧名词了。即将27的叶藏,白发骤添,恍如40.

哇,真是充满坎坷的半生啊

所以说,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走向都是通向更加悲惨的结局,所以这个故事看起来的确是令人糟心、难过和压抑的。这也可能是绝大部分人不会为年轻人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这也就是作者的意图吧,因为在一开始他就说明了,他的这一本故事讲的是什么:“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这就是为什么部分人看完整个故事之后虽然明白这通篇的压抑,但自己却并不会感到抑郁的原因。因为这压抑的一生,并不是我这个读者的一生。所以我突然很欣赏一部分看不起这本小说的读者,无论是说无趣、颓废、荒诞,瞧不起这样的人,我都觉得很好。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嗤之以鼻的看法呢?因为这没有人的一生尽是可耻之事。归根到底,叶藏最后也没有死去,他还活着,他的一生,有无数可以死掉的机会,事实上,他如果真的想死,有无数任何人都没有阻拦的机会。但是他还活着,即便27岁像40岁,但是他还活着。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忽视第三手札结尾重复的两句话,叶藏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终究我还是明白,我一开始讨厌的,并不是这本小说,更不是这位作者,而只是对一些年轻人甚至学生故作抑郁、故作看透人生浮沉的这种现象的厌恶罢了。

十几岁、二十来岁,哪里有这么多的深仇大恨抑郁难当?难道真的觉得看了《人间失格》叶藏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生?亦或者说,玩过《美末2》艾丽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生?十几二十岁,能够什么大风大浪。学业、爱情、事业,一般大众这辈子,也就这么点事情了,十几二十岁这都在起步阶段,就过不去了?不能因为没交作业被老师批评、上班迟到被领导批评,就60度仰望天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吧?寺内寿太郎可能并没有想到「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会在中国十几二十岁年轻人身上自己怎么频繁的自说自话吧。

事实上,可能只是我不情愿承认

其实,文中的叶藏,也真就27岁而已,除去乡下疗养三年多,似乎他真的在短短五六年时间经历了人生太多苦难,所以抑郁想死是无可厚非。所以简单点,我二十出头经历几次失败的恋情,抑郁想死,也不是不可能,万一就恰好遇到“主人的任务罢了”呢?难道我在说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可以吗?

无可厚非,在和平年代大国,国仇家恨这样的东西,也不用经历。即便是简单的学习、爱情、亲情、事业的接连打击或者重创,十几二十岁也不是没有可能无法经历。或许,我只是不愿意看到受挫之后,只是抑郁,只是颓废罢了。当代诗人海子,自杀时年仅25岁。但是后人谈及时,也不免更多的惋惜和遗憾。

太宰治的一生,虽说多次自杀未遂,甚至最后还是自杀了,但并不是无法理解。二战后的日本政治经济大环境,偶像的自杀造成的精神打击,感情生活的罪恶和愧疚,身体的创伤,这些都不能忽视。

我相当喜欢的作家海明威也是自杀的,后人推测他自杀的原因可能是,他发现自己的作品无法再达到《老人与海》的程度,便陷入了绝望,缓和调节七年之后,终究自杀。要知道,他不仅参与了2次世界大战、基韦斯特与西班牙内战等多次战争,虽然不是直接作战人员,但越到前线,越兴奋。

晚年在一次狩猎中,他先后遭遇两次飞机失事,因而受重伤;他扭伤了右肩、手臂和左腿,严重受到脑震荡,他的左眼暂时失明,左耳也暂时失聪,括约肌瘫痪,脊椎骨严重受伤,肝脏、脾脏和肾脏破裂,脸部、手臂和腿被严重烧伤。一些美国报纸误发了海明威的讣告,以为他当时已伤重不治。

此外,在一个月以后,他更在一次森林大火意外中受重伤,双腿、前躯干、双唇、双手前臂严重烧伤。这些痛楚一直维持了很久,令他无法到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维基百科)

就这样一个人,一个硬汉,最后还是自杀了。

或者,这世界本就没法普世地温柔对待。

“比战争更可怕的是人心”

虽然可能只是觉得有意思嘴巴说说,但是,消极的情绪传播起来更加迅速,更加广泛。有人说,越发无知的人,越容易被煽动。尤其是像《人间失格》这样,有太多警示句式的描述。

就和圈外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国家,一提到种族歧视、女权就会有那么多的响应。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假如我没有道德,你就没法道德谴责我。或许大家就喜欢这种简单易懂具有普遍性、具有话题性的事物。

对讨厌的事说不出讨厌,对喜欢的事也总是偷偷摸摸,我总是品着极为苦涩的滋味,因难以名状的恐惧痛苦挣扎。可以说,我竟连二选一的能力都没有。我想,正是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最终导致我可耻地度过了这一生。

这段话就很有代表性,觉得自己唯唯诺诺,趋炎附势,性格软弱。那么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那我就这样过完一生也就无可厚非了。其实也可以完全自我理解,叶藏说因为这种性格的确认导致可耻度过一生,那为什么不说弥补后是如何度过这一生呢?是因为没想过,还是想过但是不想去努力试一下?

所谓“世人”,到底是什么?是人的复数吗?世人的实体究竟在哪里?一直以来,我茫然不知,只觉得世人应该强大、严厉又可怕的东西。但经堀木一说,“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这句话我呼之欲出,终归还是怕惹恼堀木,语言又止。
(世人可不会饶恕你。)
(什么世人啊。是你不会饶恕我吧?)
(做这种事情,世人一定会要你好看。)
(什么世人啊。是你会要我好看吧?)
(世人迟早会葬送你!)
(不是世人,是你要葬送我吧?)

这段话同样的,似乎表现就是看出了人性的丑恶,以冠冕堂皇普世理由谴责或打击自己对立或讨厌的个体,公报私仇,以权压人等等。世人到底代表了谁,还是说谁代表了世人?事实上的确也没法要求一致性,的确就是有一小撮人具有代表性,代表着一个群体,一个班、一个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一个联盟。这可能的确就是世人。但是叶藏也可能不会告诉你,这个具有代表性世人的个人,他会有哪些风险和会怎样崩塌。

很多很多,《人间失格》里面有很多语言可以单独拧出来,似乎都是在控诉世间、人性黑暗。这就是作者目的啊,优秀的作者肯定只是想写想拿给读者看的东西,不想给读者看的,一点都不会舍不得丢掉。这可能也算部分人觉得文章某些内容行文杂乱是故意设计的解读吧。

正如光与影,如果无法成为光,歌颂一下影也很正常,毕竟很多人还是喜欢过简单而轻易的生活,但总有人会认为,这个时代,太过光明,黑暗才更加稀缺。

我看了8个小时,写了4个小时,到最后,似乎只有一句:他们只是把想展示给我们看的部分拿出来而已,如果照单全收不加甄别思考,或许真的只是无知者无畏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