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捡一个好文心理

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2022-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西西里小白

《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武志红

解读人:西西里小白

中国父母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大多数都是继承型,而并非创新型,基本上是延续了父辈们的经验来教育孩子,往往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声称:“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而把孩子们打造成自己理想的模式。

那些出现问题的孩子,根本原因往往是由家庭造成的,父母的问题直接体现在了孩子身上。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是港湾,应该充满了爱,为何却成了伤人的地方?

《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我们的情感模式,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你的心,足以被所有普通人理解、接受,进而促进为人父母者的成长,不让家庭伤人的悲剧再次重演。帮助为家所困的人们重新找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致力于用心理学去理解中国式的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经典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等系列作品,总销量超过百万册。

作者在这本书中,对于家庭关系、家庭责任、健康家庭心理,都为我们做了细致入微的诠释。

主要分析讲解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2、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3、父母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01.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

我们一生中能够自主建立的亲密关系就是恋爱关系,恋爱使我们的人生有了意义。对我们来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

恋爱,是两个相互独立、相同重要的人,能够亲密无间地相处。好的恋爱关系,是奠定未来夫妻关系的坚实基础。

健康家庭的夫妻关系,必定是能够和谐相处,相互理解、包容,接受彼此的感受。

健康家庭的父母,对老人尊重,对孩子深爱,但是,夫妻关系却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话语权,只有这样,家庭才能美满幸福、其乐融融。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往往是重亲子关系而不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近几年,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报道:儿子结婚后,母亲插足小两口的日常生活,导致小夫妻不和;甚至发生过,婆婆在儿子的新婚夜,几次闯进新房,最后小两口不得不陪着,干坐到凌晨。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常常会出现两个问题:婆媳矛盾和恋子情结。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情形下,婆婆或是比较强势,看不上丈夫,把感情都倾注到儿子身上;或是,以前做媳妇时,在婆家和丈夫那里没有地位,把儿子当成唯一的依靠,自然而然与儿子建立了最亲密的关系。

当儿子娶了媳妇后,婆婆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儿子被人抢走,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和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儿子从小就知道,他在母亲心中是比父亲还重要的人。他必须回报母亲,不能背叛母亲,从而不敢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夫妻关系必然失衡。

为了父母和孩子的健康,我们不应该太恋他们。只需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陪在他们的身边。

我们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02.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在任何关系中,我的感受能被对方感受到,我存在,你也存在,这一刻,就是爱。

尤其是在母子关系中,这种共情的感觉,是从婴儿出生那一刻就开始的,是最为深刻的。母子之爱也是最难以割舍、最难以分离的。

但是,无论分离有多痛,父母都要做好与子女分离的思想准备。分离和爱是我们生命中同等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相互作用,让孩子能够独立成长,成长为他自己。

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分为真爱和溺爱。

真爱是父母尊重孩子独立的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的不同阶段给予孩子不同方式的爱。

父母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我们的“附属品”。父母只需要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懂得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形成主动探索的特质。

在自由与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成为一个自爱,又懂得爱别人,有健康独立的性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溺爱,从表面上看,似乎很伟大,父母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

溺爱的父母,他们不懂得孩子的成长需要是什么,甚至没有兴致去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和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地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理想模式,并且,打着爱的旗号,“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这种情形下,爱成了令人窒息的枷锁。孩子丧失了自我,失去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对自我价值缺乏判断和认识,往往是通过外界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走向社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往往很难实现,从而还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这种密不透风的“爱”,其实源于父母的自私。是父母本身缺乏成长和独立,需要那种无时无刻关爱别人的感觉,来消除自己的孤独感、空虚感。

作为父母,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应该和孩子共同成长,首先学会独立,学会成为自己。

03.父母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父母给孩子的压力是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主要体现在母亲身上。通过转嫁压力的方式,父母将孩子控制住,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去发展,同时,也造就了听话的孩子。

父母转嫁焦虑,基本上有两个原因:

一是个人原因。自己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自己又缺乏成长的空间,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二是社会原因。现代社会是竞争的年代,个人的未来缺乏保障,想让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父母只能是给孩子增大压力。

孩子是很爱爸爸妈妈的,他们非常在乎父母的情绪。在他们心中,只有学习好,才能让父母高兴,才能赢得他们的爱。

而过分的压力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首先、加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其次、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成人后或者容易依赖别人,或者容易去控制别人。最后、令孩子形成外在评价系统。小时候太在乎父母的评价,成年后,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迷茫,找不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把压力转嫁给孩子很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孩子不感激家长,反而会心生怨恨。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父母要给孩子空间。父母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学会独立思考,做出自我判断,自由和爱,同样重要。

二、父母要做到自我成长。孩子在成长中出现问题,往往问题的背后是父母的问题,要做出改变的首先是父母。父母只有关注自身成长,与社会共同进步,减少焦虑感的形成,才不会把眼光只盯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做出过多的干涉。

三、进化爱的方式。父母应该进化爱的表现形式,把从前通过物质形式表达出来的爱,换成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成绩,当成信仰、期盼,将自我寄托在孩子身上。

写在最后:

首先,在家庭关系中,夫妻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最爱,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中的第一位。

其次,给予孩子真爱,而不是溺爱。告诉孩子,父母愿意看到你独立自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最适合的位置,成为你自己。

最后,父母要和孩子一样,不要停下成长的脚步,从现在开始,要活出自己,我们都有责任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

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