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外甥

2021-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申联科

申联科/文

        十几年前,我在中心小学任校长。一年级招收了一名叫林雷的学生,引人注意的是他总将书包斜挎在肩上,无论课间还是上课从不离身。包带儿长得出奇,巴掌大的小书包垂吊在膝盖处,让人老担心跑路时会被绊倒。

        我曾找过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只是苦笑着摇头,说上课需要老师为他从书包里取书和学习用具。但常常是老师一转身,他又将书和文具塞进了书包,生怕被别人偷走一样。

        课间,我特意留意过他的行为举止。他总排在班队的最后面,踏步甩臂的样子倒是挺可爱,有板有眼的,也很认真。只是和别的同学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整天处于一种既不合群,也不离群的状态中。就像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难免成孩子们围啄取笑的对象。

        林雷是个犟脾气,招惹不得。凡有同学得罪了他,他就会立刻躺在地上,双眼紧闭,但不会像别的孩子一样哭闹。老师们戏谑的称之为“装死”!直到老师前来哄他,并将招惹了他的学生批评一番,他才肯罢休。于是常常听到同学前来汇报:“林雷又躺在地上‘装死’了!”时日久了,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老师们也习以为常,顶多厉声的吆喝一声:“谁又招惹林雷了?”倒是这群不懂事的孩子越发地觉得好玩,也就越发地爱招惹他了。

        有一次放学后,护校的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说林雷卡在了楼门门缝里,几个人都没有办法将他弄出来。这怎么会呢?放学时,是我亲自带了值日的两位老师,从顶楼一直查到了一楼,并未发现有学生滞留楼内,才上得门锁。但事实的确如此!后来才知道,临放学时,又有同学招惹了他,他就躺在了教室地下“装死”。由于时机选得不对,又没被当值的老师发现,就锁在了教室里面。人去楼空,没人理睬,自觉害怕有无趣,只好自己翻了窗户出来,再想办法挤出楼门,结果卡在门缝里。这次装死,对林雷的教训是右耳后蹭破了一点皮,还流了点血。终归虚惊一场!此后的日子里,林雷“涛声依旧”。一天几次地折腾,除了能为好事的同学们平添些围观起哄的机会,似乎别无新意可言。老师们更是束手无策。

        尽管我并不直接带他的任何一门课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为此苦恼:这个孩子究竟该怎样教育,才能使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融入到这个集体里来呢?

        刚入职的银华老师是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漂亮、开朗。听同事们讲,林雷最听银华老师的话。倘若林雷躺在地上,银华老师即使站在办公室门口,远远的吆喝一声他的名字,他会立马翻起身来,拍两下身上的土,撒腿就跑到教室里去了;有时候,就连他的班主任都不得不求助银花老师。这一点无人能及!

        后来,我跟银华老师商量,把林雷调到了她的班里。这的确是一个聪明的决定。自此,关于“林雷又躺在地上‘装死’了”的汇报,便鲜有所闻。

        放假时,要表彰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银华老师在会议上,特别提出为林雷发一个品德进步奖。同事们都很纳闷,不知银华老师究竟葫芦里卖得啥药。后来,我特意问过银华老师,用什么办法让林雷改掉了坏毛病。银华老师诡秘的笑着说:“因为他是你的‘外甥’呀!”我愕然了!

        原来,林雷入班前,银华老师怕班级的同学们会耍笑、欺负林雷,就向同学们告知林雷是校长的外甥,连老师都不敢招惹。从此在同学们眼中,林雷也就真的成了我的外甥!孩子们对校长的敬畏,居然也能救他于水火之中。这也许是一种“另类”的教育方式,但改变就在眼前。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林雷在幼小的时候,可能受到过无端的惊吓和伤害。致使内心深处对陌生的人和事持有高度的防范心理和警惕性。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自卑、任性、恐惧、懦弱。如果没有碰到像银华这样心细如发的老师,林雷也许会向更加极端的方向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孩子会衍生出很强的仇恨心理和攻击性;反之,也容易患自闭症。林雷是幸运的,他碰到了一生中最优秀的启蒙老师。敏锐的银华老师正是走进了他的心里,以“校长外甥”这块招牌,为林雷竖起了一道无形的保护墙,才使林雷走出了心理阴影。也许他们师生之间从一开始就构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在林雷的一次“装死”事件发生后,刚好碰到了银华老师,银华老师也恰恰在有意无意间以他是“校长的外甥”的名义,化解了纠纷。而对林雷来说,懦弱而无助的心灵,也正需要一种足以让他感到安全的力量来保护自己。于是就有了前面精彩的教育故事!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就忍不住笑出声来。是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使一个孩子向好的方向改变,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就可称之谓成功的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