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功利指导下的孩子学习
现在的孩子在周末,大多数都是穿梭在不同的课堂上,每个忙碌的孩子背后一般都会有个同样疲惫的家长。和家长们沟通后,一般都态度都是“无奈”,明知道这样的学习如同撒网捞鱼,不一定有所得,但是看到别人都在学,就都按耐不住一起躁动起来。
古典的观点
对于知识爆炸的时代,首先要理清的思路是,学有可能比不学的好,然后如果不会处理学什么、怎么学,那么花进去的时间和金钱,收效很有可能还不如带着孩子去旅行。他的观点是针对大人不懂得如何“好好学习”,实际上对孩子同样有效。
极其功利的学习
换个说法则是有目的性的学习,每次学习如果不能把目标确定,效果对比,学习则是无法保证质量的。对于孩子,仅仅把他们送到不同的机构,家长在外面闲坐几个小时,就幻想每个课堂出来孩子都收获满满,要不就是太navie,要不就是太懒惰,不愿意面对问题。
极其功利的利用资源
对于不同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时候,资源的使用也应该有所区分。语文课程配备可能更多的心智属性,数学则应该提醒知识型属性,娱乐属性的往往收效会偏低。要正视不同属性的资源的利用方式,简单的看待资源就只会简单的收获。
不从第一页读书
同样是效率为先的做法,对于孩子自己学习比较困难,但是却不妨碍家长们尝试从不同的章节帮助孩子们灵活切入。孩子们不知道重点尚可,家长们也迷失了的话,蒙眼摸索,疲惫则必然了。
区分知识的来源和特点
一二三四手知识各有好坏,家长可以协助孩子们对一手知识二手化,但是万一家长获取的知识已经时三四手呢?过多的个人解读,有可能带来高效也有可能带来瑕疵。分清,必要的时候回到源头。
代理人的选择
对于大人,代理人的选择凭经验;对于孩子,代理人如果可以选择的时候,让代理人更多的展现知识的源头,否则这样的代理人并不值得信赖。
学习方法
听、读、听+读、看别人示范、参与讨论、自己实践、教会别人。
把教会别人,作为学习的途径。大人和孩子们共勉。
倒逼输入
当知道要输出的时候,可以帮助明确学习的目标。求知和应用,形成反馈环后,才真正的有收获。
对比
要培养孩子,除了兴趣外,能否贯彻使用高效为目的的方法,能否把正反馈闭环建立。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多思考一下极其功利的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