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年年来,亲人未必在

2022-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乔平_

古代的诗人们,面对美好事物时,常会莫名其妙地生出些许落寞情愫。这是太多愁善感呢?还是未雨绸缪呢?还是故作矫情呢?

你看,欧阳修一边陶醉于芳华绚烂的春光,一边低吟:“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苏东坡在中秋月圆夜感慨:“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司马光过重阳节感慨无人同饮美酒“谁同凿落杯中酒,独系茱萸肘后囊”。

王昌龄描写的也是茱萸,他是把茱萸插在头上的愁苦状态“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而杜甫过重阳节的举动,更是落寞伤感到了极致,他甚至直接想到了生死。

重阳佳节,杜甫与朋友们一同登高赏秋,步入衰年的杜甫,眺望秋山秋水,心中就伤感了起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脑补一下,杜甫先生醉眼朦胧看着手中的茱萸,反复把玩着,似乎在用这个无言的动作告诉世人:

佳节年年会有,身边的人却不一定年年都在!请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每一次与良辰美景的相逢的机会吧!未来的时光不可知。

是啊,佳节年年来,美景处处有,但我们的亲朋好友却不一定能一直都在其中。所以,说善感也好,说矫情也罢,懂得珍惜当下最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