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有点变成了5毛

2017-08-09  本文已影响26人  王武佳

最近看了三本书,感觉自己都有点变成了“5毛党”:

  1.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作者:路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2.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发展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批判纲要》。作者:文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
  3. 《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作者:李晓鹏。人大经济学博士。

在读这三本书之前,上大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个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相信市场是进行资源分配的最优手段,“小政府、大社会”,自由主义,“自由放任”,政府只能是守夜人,产权明晰重于一切,反对国有企业,反对一切公有制,包括土地公有制。

这些观点不仅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可以说是国内舆论界占主流的一种论调。自由主义对我们的影响,还不仅体现在影响公众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还影响微观的管理理念。近年来流行的“裂变式创业”、“失控管理”,背后都隐藏着自由主义的哲学观。

所有反对这种论调的人,很容易被当作5毛党。不过,看完这几本书,我承认,我是有点5毛了。这里得强调下,A之外,不一定就是非A,还有可能是B、C……不再唯市场、唯自由主义,不一定就变成反对市场、赞成大政府主义、反对失控管理。这三本书的启发就在于,在A和非A之外,原来还有众多选择,而且还让我们明白,尺之所长寸之所短。不管是自由放任,还是政府参与,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任何经济政策,只有结合它所作用的环境,才能评判它的对错。

就像查理芒格反复教导的那样:当你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看什么问题都像钉子。真正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要求你手上有很多工具,而非只有一把锤子,而且懂得各种工具的长短。真正的实干家,不仅仅是拥有了一堆工具(当然这很重要),而是对现实的深刻洞察。知道当前的安排,无论多差,都有其合理之处;无论多好,都有其不足。而非看现状哪都不满意,希望一上来就全盘推翻,在废墟上重建。“理想主义者”,特别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这不仅是我们对待自由主义的态度,这应该成为我们对待一切理论、方法、主义的态度。很多人上了一些课、看了一些书,回到企业就觉得哪都不对,希望一下子把公司都改了。这往往就埋下杯具的种子。

《光变》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这个国家会好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