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想了,快滚去学习
当一个人脑中浮现出问题,心中有了困惑,做事中遇到了阻碍,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最差的一种——————瞎想。
瞎想尽管能有一些思考的快感,并且困惑自己的时间越长,也就是瞎想的时间越长,豁然开朗的那一刻生理上越开心。
但是如果能更早的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如此成长喜悦感岂不更好?
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无论是人生意义、何为爱情、职业选择等大问题,还是英语学习、如何写作等当下的小困难。我们前面有无数人遇到过,并且很多人留下了有益的思考以及方法论。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都要修史,都想着远离先人们掉过得坑,借鉴些成功经验。
就连两千五百年前的荀子都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现在都到9012年的信息时代了,有无数科学理论延伸出的方法论,更有浩如烟海的精神读物,有问题不去学习,一个劲的瞎想费神费力干啥呢。
有了困惑与问题,有两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一是请教身边懂的人,这样最直接高效。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跟在大牛身边学习,毕竟很多时候大牛的一句漫不经心的指点抵得过你一年的摸索。但是大牛是稀缺资源,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二是通过上网或者查询相关书籍,去找到方便之门。在这个信息时代,几乎你需要的所有知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
就拿自己的一个真实体验来说,中学时对人生意义问题困惑的不行,问过同学、请教过老师,还咨询过副校长,但没有有效得回应。
最终困惑的解决全依靠无意间在书店看到了周国平和史铁生老师的书。至今记得当时看完他们论述后的生理反应,说是颅内高潮一点都不夸张。真的比第一打飞机要爽,骗你们是小狗。
周国平关于人生问题的解答,引用了太多哲学大神的思考成果。你看,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也是从那以后,才真正建立了对书本与知识的热爱与敬畏感。
像这类关乎“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问题,大都偏理论化。更何况自己关心还都是”务虚主义“的那一套,也不用搞的那么严谨,顶多算找个乐子。但是面对怎么办的问题,真正的考验就来了。
有个大V曾经说过,
”爱思考的人分两种,一种从不关注『如何实现』,日子久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
另一种主要是关注『如何实现』的人,日子久了就会发现,自己的钱越来越多。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爱思考,却一直很穷,多半是因为你很少思考『如何实现』。
还有更严峻的问题是,有太多人把各种攻略都存在了网盘中,在线笔记里。但是没几个人会实践其中的方法论,哪怕一条。
当再有人问你”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人生“,你就直接反问一句,“看看你收藏夹里那些关于PPT、健身、英语、写作、阅读的攻略,你学会了几个?”。
方法论其实都是工具性的东西,知识付费的一些产品提高了人们学习的效率,但是提高的也只是能提高的那部分,而学习本身是反速成的,是讲究慢工出细活的。例如你收集了很多如何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攻略,但是无法循序渐进的学习,还是难以改变。
所有这些攻略其实就是交通工具,有的是自行车,有的是汽车,有的是飞机,但是到达梦想之地的旅程只能自己开。
其实,这其中还是牵扯着自我管理的很多东西。哎,自己一写到具体的东西,就不知所云,想当然了。
所以好的内容正如朱时雨老师说的那样,不但不是安慰剂鸡汤,更不是制造焦虑、也不是贩卖梦想,而是一次又一次针对某个小问题思辨,是一又一个有效的方法论,是一些具备工具属性的内容。
这些内容绝不是碎片化的东西,而是相对系统性的东西。时间可以碎片,但知识体系必须要有。
得,不瞎想了,去看《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