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期书评影评写作营(齐帆齐)想法

认人品,还是文品

2023-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文笔书生小王

查阅了一些关于人品和文品的资料,感觉文如其人和文不如其人的成份都有,让我想起一句话,叫人心难测,人性更加不能被揣摩。

因为世界环境在变,每个人遇到的人也在变,人既适应于环境,又或者信奉于某人,以他作为人生指导。就像儒家讲究入世,会发现它的道德层面是基于社会普适性来的。

比如,《论语》中讲,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会发现追求于精神上的满足已超脱于物质的束缚,贫也好,富也好,活的快乐自在就好。

而道家讲究出世,后世典型代表有陶渊明,范仲淹等,他们宁愿吃苦种田,自得其乐,也不愿参杂太多社会中的红尘俗世,清心寡欲,修于己身。

后面儒家分为两派,一派以孟子为学说的性善论,讲究君子当有浩然正气。一派以法家荀子为学说的性恶论,人性本恶,就像刚出世的小孩一样,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法家传到商鞅变法那代,秦朝一统六朝,再后面不过二世而亡,可见制度化的统一终究不长久,直到后面汉朝汉武帝休养生息那段时期,百姓过上几百年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这又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要相信不过分干预人的天性,顺其发展,才是安邦之道。

回到人品与文品,作品大部分取决于作者真正所信奉的道德价值观,以此为基准用文字这一形体承载思想,就像苏东坡那样的豪放派,因为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真正做到了文如其人。

具体像小说这一形式,小说前有作者简介,后有后记作者生平概述,很多时候只是看了一部作品真的了解作者这个人吗?想必还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多加从人性层面分析。

虽然作者会把自己的一部分思想分给不同的小说人物,越是长篇小说,所呈现的主要价值观更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体验。

再回到现代信息社会,通过在网上看博主分享的日常故事,可以大致判断他是什么类型的人,是属于偏文艺派,还是偏赚钱派,又或者是一手情怀一手赚钱。

据目前社会现状来说,呈百花齐放态势,越来越自由开放,可以说,只要认准一种价值观,坚持执行下去,会发现其后来创作的作品风格也会趋同于它。

当然,当作品风格不同时,可能是作者遇到某个大事,出现转折,以实现人格上的蛻变,由此作品也跟着改变。

所以说,即便是福尔摩斯在世,恐怕也不能再构人心的思维宫殿。尝试从美好的文章、优雅的措辞中,去还原写作者绵长坎坷的一生,去推测一个自己抱着更美好幻想的人格,其结果多半会失望的。

如伟大的看月亮学家宴息说的:

好的文章,另一边极有可能是不好的文章;好的品行,另一边却不一定是不好的品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