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孤独的变形者

2016-04-01  本文已影响49人  笑春风ma

              ——书评《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


本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想国”系列中的一套,作者凯尔泰斯·伊姆莱。是作者日记体小说《船夫日记》的姊妹篇,内容取材于1991年至1995年,与《船夫日记》相似的是,本书也是天马行空般的哲思,不断将自己的一叶扁舟划向卡夫卡、加缪、蒙田、维特根斯坦等思想家并与之对话。不同于《船夫日记》的是作者在书中对生活有了一些记录和描述,并且对与他密切相关的两个女人——A和M,A是沃什·奥尔碧娜,作者的第一任妻子;M是凯尔泰斯·玛格达(第一任妻子于1995年去世时将凯尔泰斯委托给了玛格达),作者的现任妻子——有所涉及,描述到各地讲学时与他们一起共同欣赏各地风光及感受,记录下他们的温馨与留恋。

90代初期,正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时代,各社会主义国家好似一夜之间脱离了人民,失去了执政权力,短时间之内党派林立。窗口打开后,西方自由之风东渐,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对当时各国的思想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一种束缚已久突然放松的感觉,让很多崇尚自由的人士感到兴奋、激动、紧张、焦虑、迷茫等串联到一起。而作家此时已经60多岁,经过几次自我审判(“作家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对自己的审判。”——凯尔泰斯)后,越发感到孤独,从而形成了全体走向宽广的生活方式与作者自己走向狭窄的生活方式的撞击,撞击后作家选择了忘却、逃离——逃向自己思维的孤岛,逃向奥斯维辛(凯尔泰斯作品灵感的源泉),逃向“另一个人”。“所发生的变化只不过是他们归还了我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我的个体自由——牢房门‘吱呀’作响,但还是打开了,我在这里被囚禁了整整四十年,……因此,我必须为自己重新诞生,变形。” “这是一个生灵,一个通过他三十年来秘密、多产、事实上不容怀疑的勤奋工作,从一只茧蛹变成了一条蚕、创造出另外一个人——他就是现在的我。”

随着大门的打开,社会的自由度空前提高,作家成为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漫游者,禁闭太久的思维冲出了窗户,冲向了自由世界,但是在两个世界中都只有“陌生”相伴随,陌生就会孤独。本书就是再这样的情况下记录了作者在时代巨变中的旅程,一种思考的旅程,“每一寸思考,都沿着他从奥斯维辛幸存的轨迹;每一个判断,都怀着对恐怖记忆的心悸。”

书是从1994年秋天开始的,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从失落、空虚开始;知道奥尔碧娜身患绝症,为了让奥尔碧娜在最后岁月留下美好印象而收拾行装外出旅游观光为结尾(观光的过程也是一大段对死亡的思考)。就像大厦是用砖块组合成的艺术品一样,本书也是作者几年来烧制的砖块经过作者匠心独具的艺术构造组合而成,给人留下的就是思考和发现——思考死亡,发现堕落。“金钱与权力的拥有,将与社会的彻底堕落相呼应,只要能够救出可以救出的东西,最终又将以新的极权主义和新的社会灾难作为代价从而寻求避难所。” “我正经历着的是这个国家令人惊诧的败落和自杀偏执的转变。” “自由,到了堕落的地步。” “现代的神话是从一场巨大的堕落开始的,上帝创造了世界,人类创造了奥斯维辛。”作者虽然发现了堕落,但是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因而更感痛苦和独孤。以至于发出“我的现在,已经奉献给了自己的回忆”的感叹。

对死亡的思考,对奥斯维辛的难以忘怀一直缠绕着凯尔泰斯,以至于让他自己与奥斯维辛划了一个“=”等号。“天气像地狱般酷热,热得园里的花唉声叹气,热的甚至让男人们受孕。他们中的一个,生下了阿道夫·希特勒。” “在这个世纪里,一切都变得更真实,一切都变成了更真实的自己?士兵变成了职业杀手,政治家变成了罪犯,资本变成了用焚尸炉装备的、庞大的杀人工厂,法律变成了肮脏游戏的游戏规则,世界的自由变成了大众的监狱,反犹太主义变成了奥斯维辛,民族意识变成了集体屠杀。我们的时代是真理的时代,人们完全出于习惯而说谎,而且每人都能一眼识破阴谋,如果宣称爱——每个人都会知道屠杀的时间到了,如果提到法律——他只属于强盗和抢劫者。”这就是凯尔泰斯·伊姆莱的非同凡响的思考,“耻辱的意识已不再可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清扫出去,但是,这个事实既不可能在增强这种耻辱感,也不可能在加深对这种行径的怀疑了。”他引领的是阅读者的思考、铭记与反思。反思今后还会出现奥斯维辛吗?还会出现南京大屠杀吗?人类的贪婪与堕落,会得到遏制吗?只能让时间来证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