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04 不要迷信“道理”二字
1️⃣ 马拉松世界冠军——山田本一
1986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日本选手山田本一赢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凭智慧。
1984年,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山田本一又一次赢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凭智慧。
十年后,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说到。以前把目标设定在四十公里后的终点,自己被吓倒了,跑到十几公里时就不行了。后来每次比赛之前,都会坐车把比赛路线看一遍,记下沿途的标志物。比赛开始后,用百米冲刺速度跑向第一个标志物,然后再跑向第二个标志物,就这样赢得了冠军。
以上内容最早是我在《人民教育》2000年01期中查到的,网络上还有很多其他网站有这样的故事。如2004年《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15年12期《现代制造工程》、2015年25期《初中生之友》作者佚名、2013年05期《作文新天地(高中版)》……最近的,这几年也有在网上看到。
小时候我就知道这个故事,那时我就有一个疑问,百米冲刺不累吗?
或许文章写的是百米冲刺,实际可能并不是。
那么这个“山田本一”以及这些个马拉松比赛是否真实存在呢?
在现有的网络中,没有搜到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维基百科中搜到的“东京国际马拉松”冠军名单中,1984年冠军是坦桑尼亚的Juma Ikangaa,用时2:10:49。当然,也有可能维基百科的信息是不实的。但在网络上搜索“山田本一”除了这两场马拉松外,没有其他任何信息,同时描述这两场马拉松的故事也是一模一样的。
我开始怀疑,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
2️⃣ 以偏概全、诉诸比喻
上学那会儿,网络不发达,大部分信息来源是学校老师、同学、家人以及阅读的书籍。
书籍中,杂志上的各种小故事、心灵鸡汤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如《意林》、《读者》、《智慧背囊》这样的刊物、书籍。这些书为我揭示了很多人生道理。当时觉得这些作者好厉害,看完这些故事和道理,感觉自己的人生都会变得更加精彩。
后来发现不对劲,我按照这些道理去做人做事,但生活并没有向我想的那样发展。明明故事中的人物都成功了,怎么我就不成功呢?
一开始以为是我不够努力,后来努力到常常熬夜,发现也不行。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后,我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以前看的这些心灵鸡汤是不严谨的,甚至有很多逻辑谬误。
比如以偏概全,用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明一个适合所有人的道理。比如诉诸比喻,用一个故事、比喻来证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
你是否有考虑过,你遇到的道理是否正确?
可能很多人听到“道理”两字,就默认它是正确的了,很少考虑它的正确性。有时我们无法辨别正确与否的原因还有,这个“道理”是部分正确的。比如山田本一的马拉松故事告诉我们,要对大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小目标。
分解目标的确有助于完成大目标,但这就是这个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的“山田本一”赢得马拉松世界冠军的全部原因吗?
是不是我一个平常不锻炼的人,通过分解目标后也能跑个马拉松冠军?
3️⃣ 道理可听可不听
以前觉得“道理”要记住,要践行。但渐渐地我意识到,所谓的“道理”其实就是人们通过认识世界而得到的规律。
这个规律不一定都是准确的,所以你可听可不听,要自己去判断。
为什么我会想到“山田本一”这个故事呢?
今天在看《认知觉醒(青少年学习版)》,豆瓣评分8.6分。这本书我觉得好的地方是省事省时间,书中有很多引用的学习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活化的案例来解释说明。同时有逻辑地串联了起来。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理论不是作者本人提出、研究的,缺乏实验数据支撑。《刻意练习》(豆瓣评分7.8)的作者也是“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提出者、研究者。《刻意练习》的作者是有实验数据做支撑,有发表过多篇论文的。所以这个理论可靠性更高一些。
缺乏实验数据支撑,方法可能不严谨,故事就很有可能变成心灵鸡汤。
《认知觉醒(青少年学习版)》这本书中提到作者的一个经历,大学跑1500米,一开始很慢很累,后来试着在跑步时让自己一开始猛冲,然后在准备减速时多跑一个又一个10米后再减速。然后就没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领先第二名小半圈,成绩达到优秀。
我看了好几遍,作者没有提到自己课下是怎么努力的,只提到了在测试时采用了这种策略。我感到很不可思议,难道平日的训练不重要吗。采用不减速的跑法,体力很快就消耗掉了,到后面冲刺时哪还有力气?看奥运会,那些第一开始就冲到第一的人往往很难永远保持第一。
不过也有一些特例,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男子1500米决赛,来自肯尼亚的切鲁约特,一开始就用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到最后,奥运会冠军都被远远落在后面。当然,解说也说了,这个跑法需要绝对实力才行。
所以我感觉作者的跑步实力是已经达到了,但是没有能够发挥出来,后来采用了切鲁约特这种跑法,身体体能又能跟得上,这才获得优秀成绩。
但是我们普通人能这样吗?一直冲刺,估计刚跑完一圈就跑不动只能走了。
所以,不是什么目标都能达到的,目标分解虽然起作用,但也得看自己的实力。不是什么人都能达成一连串高强度的小目标的。
4️⃣ 读书为我所用
就算书中的理论很严谨,实验数据充足,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我们也要对此进行筛选。
毕竟有的道理虽然正确,但不适合自己。
读书要为我所用,学习方法,关键不是看有多少人说方法好、也不是看什么人说方法好,要看自己的感觉。自己感觉好就是好。
大家都说目标分解好,我不喜欢分解目标,我就想一次完成一个完整目标,那我就按照我的喜好来。
5️⃣ 结语
道理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行动指导,但它们并非永恒不变的真理。面对纷繁的“道理”,我们需要具备批判思维,不轻信表面上的正确性,而是审视其背后的逻辑依据和适用性。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背景和需求,读书学习的关键在于为我所用,而不是盲从。唯有如此,才能在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真正的个人成长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