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生
杨绛先生曾在书里写道:“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中年以后,看着人生起起落落,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世间所有的事情,皆有因果;命里所有的得失,皆有定数。
你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再透支自己。你想获得稳定的情绪,就要找到好的自愈方式,学会放过自己。你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就要经营好当下的人生,开始改变自己。
忙碌,治愈一切坏情绪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中,有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太多对生活失望的人,都不敢走出第一步。”
一生中有太多时刻,让你感到痛苦的,其实是自己的选择。你不自渡,天也难助。人之所以活得累,究其根本,是想得太多,却做得太少。久而久之,被忧思和恐惧裹挟,负能量越堆越多,精力越来越差,每天都感到疲惫不堪,就会进入精神内耗的循环。而解决内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让自己忙起来。
人活一辈子,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忙的有价值,朝夕有乐趣。
漫画界泰斗方成老先生曾作过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书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
而诗中所描述的,正是他贯彻一生的态度和习惯,用兴趣填充生活,用忙碌治愈内心。
人一旦闲下来,各种念头就会如杂草般丛生,陷入情绪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不仅老得更快,日子还会毫无生机。与其继续荒废光阴,不如从现在开始,戒掉懒惰,行动起来,寻找情绪的出口,积极面对人生。
培养爱好,读书、画画、爬山、旅行,总有一件小事,能成为一剂良药,解开你的心结。
充实当下,整理房间、清理垃圾、打理形象,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辜负自己,不将就生活。
锻炼身体,滋养身体和灵魂
锻炼身体,不仅能够滋养身体,让你拥有健壮的身材,带来健康的状态,还能为精神排毒,丰盈你的灵魂。
杰斐逊有句名言:“每天锻炼不应少于两小时,无关天气。如果身体虚弱,心灵就不会强壮。”
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开始学着富养身心,唯有身心健康,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正如周岭所说:“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人生下半场,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当你迈出步子的那一刻,大事小事,难事烂事,所有烦恼都会随风消散,灵魂自会得以安宁。
早睡,积蓄生命的能量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人在睡眠不足时,很多认知功能都会减退,进而影响到人脑对信息的加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因为生活的压力,人情世故的烦恼,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后来才发现,即便是熬了一整夜,也想不出问题的答案,还会因此影响大脑的反应速度,整个人变得心浮气躁,解决问题更加无力。熬夜的同时,也在让生命的能量加速衰退,就像一株失去养分的植物,日渐枯萎。
随着年龄渐增,越来越明白:你不把“好好睡觉”当回事,其实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的很对:“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
1978年,作家村上春树萌生了创作小说的念头,立志成为作家。从那时开始,他便设定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写稿模式:每天晚上九点,准时就寝;早上四点,起床吃完早餐,开始写稿,实在写不下去的时候,他就出门跑步,调整状态。常年规律的作息,为他带来了充沛的体力和源源不断的能量,从而保持高效地创作输出。
好好睡觉,就是一个充电蓄能的过程。白天需要处理各种事情,会消耗掉身体和精神的一部分能量,如果不及时补充,迟早会拖垮自己。
《半山文集》里讲到:变化,是先改变了认知,再改变了习惯,二者缺一不可。
你对于生活的认知,往往决定着你的人生走向;你的睡眠习惯,很大程度决定着你的生命质量。
当夜幕降临时,早点放下手机,停止胡思乱想,保证睡眠质量,坚持早睡早起,才是对人生真正的负责。
睡前原谅一切,醒后便是重生。
丰子恺曰:“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
人到中年,最好的生活方式便是:忙碌起来,提高人生的高度;坚持锻炼身体,拓宽生活的宽度;早睡早起,增加生命的厚度。
后半生,愿我们活得坦荡且从容,所遇皆欢喜,所得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