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难忘散文

每个童年回忆都少不了的外婆家

2018-07-11  本文已影响31人  kayiko

 

每个童年回忆都少不了的外婆家

      我的外公应该算是书香世家出身,祖上是地主,太外公自己是做老师的;太外婆是我们那里当时镇长的独女,家世可以说是很不错了。外婆是普通人家出身,跟外公住在一个村,离得很近,这样的组合主要是源于外公的几个兄弟姐妹到了适婚年龄时,国内正在阶级打击中,地主都是打倒对象,外公这样的身份能娶到外婆在当时算是幸运。外公的大哥就是三十岁了还没有娶到媳妇,最后娶了同样的地主出身的姑娘,在那个年代算是很晚婚的。

      跟很多8090后的朋友一样,我的童年也是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是童年记忆里最柔软最舒服的地方,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我还依稀记得最早住的那个四合院,记得下雨天老旧的房檐上淅淅沥沥落下的雨水,外公每天都要出去溜达,在家里呆不住,那个高高瘦瘦的身影在廊下穿梭,外婆就骂骂咧咧“游荡兔子骚脚狼”。但是除了这些,在四合院的其它经历,一点也没有印象了,怎么努力回忆也没有用,每次想起来就觉得非常可惜,所以现在孩子的一切可以用照片来记录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后来的大部分记忆都在后来盖的新家里,一排砖瓦房,白色的墙,黑色的瓦,褐色的木门,门槛被磨得异常光滑,坐在门槛上,抠着墙上脱落的石灰,是儿时的玩乐项目。

      下雨天房檐上的水滴滴答答,地上的砖上就有一个一个小坑,这是对水滴石穿的最佳注解;房檐很窄,下雨天走路就要贴着外墙耸着肩,衣服上沾一身灰。还有外公因为盖房而摔断的腿,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是童年记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个童年回忆都少不了的外婆家

      最欢乐的是夏天,新蒲扇是家庭地位的象征,只有最得宠的人才能使用,当然通常都会最小的孩子,最热的时候是玉米丰收的时节,屋里屋外都是金黄一片,一家老小在一起拨玉米粒,赤脚在玉米粒堆里行走,身上沾满玉米粒上那层薄薄的透明的皮也完全不打紧,不像现在,碰到就发痒,然后一片红。我一直觉得现在只能怀念过去,但过不了过去的生活了。

      过不去的还有不可逆的环境因素,夏天是孩子们娱乐活动最多的季节,晚饭时直接把桌子椅子搬到屋外吃,吃完就可以坐在上面乘凉,街坊邻居来回串门儿,大家一起聊天,看星星,逗孩子,乐趣无穷。白天就算再热也挡不住孩子们钓鱼捉虾的热情,自己那芦苇杆做鱼竿,蚯蚓做饵食,小孩子跟着大孩子撒欢地跑,这些是我,也是8090这一代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最幸福的是跟外公外婆亲昵的时光,那时候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我跟外婆睡一头,外公睡一头,外公爱挠我的脚底,我就使劲儿蹬他,三个人笑在一起。跟外婆最爱做的就是相互挠背,然后故意调侃“一指甲的泥啊!”

      小时候每到周五外公都会来接我,腿脚不便的他自行车都是转半圈,可依旧不妨碍他呆不住的性子,爱往外跑,没有吃喝嫖赌,也没有纵横乡里,他就像一个孩子,玩儿心重,一辈子没个正经事情做,性子又执拗,对自己的手艺非常自信,什么都爱自己做,但又都是半桶水,所以也没法儿靠手艺吃饭。外公在我心里是非常可爱的小老头,但在外婆眼里就不是了,玩儿心不改的外公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了,我依稀记得他们某一次的争执,外公出门后外婆边洗碗边哭,邻居就都来劝,我一个人在桌子底下玩儿,那个时候是不完全能理解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的,但至少我开始知道大人也是会哭的。

      上了小学之后外婆家就去得越来越少了,外婆上了年纪之后睡觉开始打呼,我整晚睡不着,之后就再也没有跟外婆一起睡过了,高中大学期间每逢放假,第一件事都是先去一下外婆家,外婆家这三个字就仿佛是一根线,无论我飞多远都会拉着我,让我不会迷失方向,也不迷失自己。

      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有了车,小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哪儿都是大马路,出行更加的方便,但是我去外婆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逢年过节才跑一趟,身边的同龄人也大都如此。我们都已经适应都市化的生活,精致,娇贵,现代而时尚,养育下一代也追求科学喂养方式,不会再靠着掉粉的外墙躲雨,不会再坐在夜空下聊天,不会再赤脚在玉米粒里奔跑,也不会再蹲在小河边钓虾,更不会再去泥地里挖蚯蚓,夜晚钻在草地里捕萤火虫。

      外婆家就如同童年的记忆,童年的环境一样,只停留在记忆太,用来怀念,用来纪念,用来流泪和微笑,但谁都回不去,也过不了那时的生活了,而正因为回不去,所以又格外珍贵。

每个童年回忆都少不了的外婆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