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故乡,就是回不去的远方。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离开家去别处谋生,曾经从不会想家,也从不会思乡的我,在异地,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在当地人都在说他们的家乡话而我却融不进去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想家。
某天和同事朋友闲聊,说起自己各地奔波的生活,还会自嘲说自己是异地“移民”――移动着到处走、没有根的人民。
直到偶然间遇到这本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的《移民》,才知道何谓“移民”,同时也理解了书的封面上写的那句话:
所谓移民,即失去礼拜天的灵魂
在大地上寻找更好的人的定义
最后只能以死还乡
让人深受触动,它恰好总结了书的中心思想,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留在故土,谁又想背井离乡。
本书作者温弗里德•塞巴尔德,我其实并没有看过他的书,可书里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就深深吸引住了我,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不愧是被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级别的作家。
刁承俊老师翻译得也非常适合我们中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没有那尴尬得我脚心能抠出一座精绝古城的翻译腔,同时也忠实得呈现了原作语言的魅力,除了主人公的名字是外国人的,我几乎感觉不到这其实是一本德国小说。
全书共收录了四个短篇小说,他们看上去彼此独立,毫无关联,却又有一个共同点:说的都是背井离乡的犹太移民在原居住地和异国他乡的悲惨遭遇。
稍微了解一点世界史的,都知道那段犹太人被迫害的黑暗历史,虽然看着离我们很遥远,可读起本书来,就能明白作者轻描淡写的文字之下,那些普通犹太人的生活有多么的触目惊心。
四个故事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篇《亨利•塞尔温大夫》,它讲述了塞尔温大夫的一生,却并不是从塞尔温本人的视角出发,而是以作者夫妇在英国郊区寻找住所,偶遇塞尔温为开端,通过塞尔温的自述,将移民生活的艰辛,一点一点得展现在我们面前。
起先是举家离开故乡,踏上流落异国他乡的旅途,接着通过自身努力,攻读医学成为医生,结识了妻子,从医一辈子,却在老年因不擅长理财,一贫如洗,和妻子也渐行渐远,只能在荒废已久的花园里,和动植物做伴,最后由于自己犹太人身份的暴露,开枪自杀,结束了生命。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读起来也毫不费力,可是短短几行字,却让我的心情五味杂陈,几次放下书本。
这位叫塞尔温的老人,就像被作者写活了,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这样一位犹太老人郁郁不得志得走完了他的一生。
家人朋友也离开了,故土再也回不去,最终只徒留回忆,到最后不会再有人记得,化作尘埃,了无痕迹。
这就是移民的含义吧。
失去故乡,远离故土,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那种和家乡割裂的痛,每时每刻都在侵扰着灵魂,直到书中扉页上写的“最后只能以死还乡”。
所谓故乡啊,就是回不去的远方。
我小时候不懂,当身边某个亲人离世前的最后一个愿望,为什么是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葬回故乡,长大了才懂,但我却希望自己永远不懂,因为在我懂得的那一刻,我也成了那个远离故土的人,那个游离在浮世繁华里,想要成为更好的我自己,却发现最后,自己只是个想回到家乡的离人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