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中考作文解读及下水文毓秀红林写作营

【毓秀红林】||也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2020-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一真

      高考语文作文历来为社会所论道,因作文是一名中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达。能否读懂出题意味,能否论之有理,能否给人读来酣畅淋漓的美感,这都是作文考察的基本点。多数学生在前两层次,最后在全国高考满分作文揭晓中惊艳众人的都是不按套路,透露着个人思考和真情的作品。

    《生活在树上》,初读之,我恍若回到了高中时代在课外读本中读尼采的时刻,也想到了读研时曾了解过的海德格尔,然,以我现在之视野,这篇文章我丝毫未读懂,且难以读进。但作者的哲学功底,文化视野远远超过同龄人,最终懂他的就是较他年长的教授。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文字里流露着我们关注的生活,读过的书,思考过的人生。 视野对我们来说何其重要。

      在时间的长河里,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正是我们经历的人生。有人说,人为何要读书要通过学习改变人生,是因为要远离不必经历的是非,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因读书而经历的人生相较于直接去往社会谋生会少些是非多些公平。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如是。

      再来说我们读什么书带来怎样的改变。眼下,大语文大阅读的时代,读书似乎再次成为一种热潮。听书软件层出不穷,读书软件会费不扉,朗读培训收费颇高,这是读者需求推动的消费市场。如何取舍?经典必不能错过。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典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怀着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经典的高度一定远远高于我们的认知水准,但一步步思索,一点点积累不正是打开经典的钥匙吗?《生活在树上》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从书中读懂的人生,是他对社会的体察。他的文字背后凝结着他读过的康德、卡尔维诺、海德格尔、尼采。写至此,一些忘记的名字再也被我想不起,因我涉猎浅显。

      自明清以来江浙英才辈出,因其临近海域的地理优势,资本主义萌芽于此,此后它经济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乃至深深影响着各阶层人士的思想。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出于此,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鲁迅出于此地,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时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蔡元培也出自江浙。一言以蔽之,我们的思想意识离不开我们的思想所处的时代氛围和地域局限。

      一个满腹经纶的“初升”青年不应被质疑,而应成为我们踏实求学,本分读书的榜样。踏实求学走出地域之限,经历未曾见过的人生;本分读书,将深度阅读成为我们的日常。我想每一个你我都能如此生活,理解一个新事物应不难矣。

        因社会热点而起止于实践与读书之观,而这也是我近期常思常想之问题。看,我的文字里透露着我的认知先基,但似乎有“胡言乱语”之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