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5:压岁钱的那点事儿
逢年过节,年纪尚小的孩子们最高兴的莫过于收压岁钱了。
那年冬天,我们的压岁钱记忆……记得那时每年的初一都起得很早,早早地换上新衣服、早早地吃了饺子,然后再背上几句吉祥话,便算是完成了收压岁钱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是守株待“钱”了!
01 是你的还是我的
谈到这个问题其实挺难说的,因为压岁钱吧,从表面上说好像是给孩子的,“压岁”嘛,本就有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之意,所以你要说不是给孩子的,未免会惹孩子们不高兴。
那就是孩子们的咯?其实,也不见得。
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压岁钱的来源恰恰是父母给他人的。同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友邻也就罢了,即使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怕是也逃脱不了干系。有人这时就要出来打抱不平了,说:同辈的也就罢了,礼尚往来嘛!那长辈的也能算数吗?我觉得这里非要算数不可。
孩子们最喜爱的压岁钱逢年过节,子女要给父母红包,作为过年的喜钱,之后父母还要给孩子压岁钱,所以一来一回,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恰恰是相当于自己的钱给了孩子。所以,辩来辩去,你说,这钱到底是孩子的?还是自己的呢?
02 这个钱到底怎么花
这个话题更是比较棘手,因为我已经好几年没正经收到过压岁钱了,近几年来也就是姥姥姥爷等长辈的给一些,也都直接算作自己的生活费,一方面省得父母再给,一方面也算是额外的生活补助(说是额外,有时父母给的钱也会扣除相应的金额了)。
不过,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这些年的压岁钱越收越多,也确实成了一个问题。父母直接没收貌似没有太多的道理,虽然刚刚谈过,其实钱嘛,归根结底还是父母的,可是这么一倒手,性质就变了,也就不再是父母的了。那么,对于这笔钱的处理就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么小的孩子,这么多的钱有些父母让孩子独立支配,有些父母全权处理,有些父母存储教育基金,有些父母教导孩子投资理财……那么,那些年你的压岁钱都是怎么花的呢?你有哪些特殊的记忆吗?欢迎在文后评论哟!
03 父母间的礼尚往来
之前就提到过,孩子的很大一笔压岁钱来源于父母间的礼尚往来。两家的关系很好,过年了,A家长给B家孩子一点压岁钱,B家长自然要“还”回去。看似一来一回,不多不少,却是增加了两家的交往,同时,更是给了孩子一笔“小金库”。
对于这样一笔压岁钱,倘若孩子小自然要的“心安理得”,但若是一方孩子很大,总要推辞一番。很多时候,往往是真心推辞,虽然很少能够推脱得掉。因为你若不要,长辈们算是欠下了一个人情,这年头欠人情的滋味不好受,与其欠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还不如现在就给了你,干脆利落。
不过这种还好,毕竟仅仅是礼尚往来的范畴,你要一定推脱,倒也不是不可能。
04 亲戚朋友的人情往来
相比之下,这种压岁钱比之前说的那种要难以推脱得多。
比如,有一家亲戚去年搭了人情,求你家办了一件事,那么可能就会借着“压岁钱”的机会“还人情”。正如刚刚所说,不要“压岁钱”就会欠人情,虽然麻烦也无关紧要,但这回人家就是要还人情,你还要推脱,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到底该怎么花呢?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在奶奶家过年,那时已经很大了,对于一些外戚早就过了给压岁钱的年纪,但人家来拜年的时候看到了我,非要给压岁钱。奶奶也拦着不让给,后来我都跑出了门外,但终究还是留在了桌上。其实人家终究不是给你,而是还这个人情。懂了这个道理后,也就对什么钱该要、什么钱不该要、什么钱怎么要有了一个大概的分寸。
就像是有些钱你不要不行,有些钱你无论如何都不能要,有些钱你不能直接要,有些钱你得推辞一番,不是虚伪,而是照顾人家的内心感受。
就好比人家来还人情,其实不是发自内心要给你的,再说你本就过了收压岁钱的年纪,此时你倘若一点都不推辞、甚至连道谢都不道谢的话就会引起人家的反感,人家会觉得你财迷。相反,你若是真心诚意地推辞一番,虽说最后也会给你,可是人家会觉得心里高兴,毕竟谁都愿意听吉祥话,任谁也都愿意听对自己好的、让自己舒服的。
所以,同样地收压岁钱,其中的学问可是大不相同。
05 家中长辈的厚爱
在所有的压岁钱中,这一部分是最发自内心的,其中往往寄托着一份浓浓的爱意和热烈的希望,同时,这份钱也是最沉重的。
对于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压岁钱是会一直给很多年的,好多人会一直给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现在大了,每每收到这份压岁钱,虽然只是当普通的零花钱去消费,但心里并不是不清楚——其中寄托着长辈殷切的厚望。
所以每次想起这些钱时,内心深处都多了一番动力与希望,因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那么几个人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无论你做了什么,都有那么几个人永远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你;无论你成为了怎样的人,都有那么几个人永远从未改变地相信着你。
此时,也不仅仅是一份压岁钱,或是一个红包那么简单。这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情谊、太多太多的爱。
那记忆深处的一抹唯美压岁钱,一个每一个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一个过年的标志性符号,一个每次想起都回忆无限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