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压力反而跑得慢,一身的淡定自若
跑那么快干嘛?况且全身精疲力尽,呼吸急促,嗓子酸疼,小腿在膨胀撕裂,闭着眼睛似乎晕倒的幻觉。
这样的竞争,我显然不会去拼。即便是跑步,我都是匀速前进,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我知道自己的界限点在哪儿。走在跑道上,算缓口气,慢慢地往四周看,有的人因为别人超过了自己,于是拼命的跑,似乎要超过别人才算是一个胜利者。
我想运动本来就不是一个竞争性项目,对自己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好。在跑步中,用心感受此刻的心情,以及身体各部位对此的回应。
有的说:“身体能有什么回应?”
要是我回答这样问题,肯定有自己的解读。首先,身体从没有接触持续性的运动到天天运动,这是一个过程,既然是过程,那就不会出现立马见效。
其次,腿部会酸,刚开始时没个三五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在这时间里,细胞被唤醒了,它意识到生命原来还能如此精彩,竟然可以获得愉悦感。就像文案里说:“所有的不开心,迈开腿跑个三五公里包治愈。”
最后,整个身体会塑形。我们都习惯了刻板印象,怀着质疑的眼光,奇迹肯定不好发生。如果想证实,倒不如亲自一试便知,口号喊了那么多,最后怎么不见得做。
我忽然明白了,“听过那么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逻辑。
不是说这是一句鸡汤,而是最简单的话都看成了尘埃,一心觉得很懂,其实是大脑在欺骗自己,压根不懂,不然怎么还在原地踏步,结果又怎么会尽人意。
看似读过许多书籍,又似乎当下没有变化,还在质疑看书有没有用。为什么别人的人生是如此的绚丽多彩,连吃饭时的场景和心态都描写生动有趣,到自己这里是干干巴巴的。
仪式感和心态是需要培养的,是觉察身上所浮现情绪,是时刻与自己对话,是给现实剥开一颗糖。
其实,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或许是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与往日不同的效果,于是体验到交流的愉悦,增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或许是对待工作细察环节,没了往日的马虎,而获得上司的认可,因此晋升职位。
不管是什么,我对于大家的变化在此默默送上祝福,因为大家都在做着心中的所想,一路有目标,也一路所向披靡。
似乎我这个年纪的人特愤青,习惯了在生活中考虑时间成本,专业就是和成本打交道,思想植入了效率的概念。在阅读上看着励志文,我总觉得他们身上有我的影子,而我也不该那么安慰自己平庸可贵。在交朋友上喜欢凭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女生第六感,总之可以深谈的人不多。
我抱着美好,是书籍给了我无数可能的回答。一眼就能看懂的书籍,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逻辑。许多人的大脑觉得懂,因此排斥,然后走马光花瞟一眼,最后附加一句:这鸡汤,我不喝!
看,果断决绝的背后是因为书太通俗易懂。
我喝了,而且特别解渴,事后还意犹未尽。看了文字,自己在脑海里创造画面,找到想要的,不断为其描摹轨迹,添加色彩。过去持有的信念造就了当下的自己,那么,我接纳了,至于未来,我想改变了,换个活法儿。
别给自己那么多压力,比昨天的自己好就可以,速度太快,难免会翻车。记住,当下的自己很好,也正在造就更好,是过程,更是期许。
正如我也不着急,不害怕从零开始,不胆怯外界的眼光,因为心就那么大,不要把什么都装下,懂得“断舍离”,更懂得我的感受胜过一切。
每一个人都在蜕变,这一路我们都不孤独,也不是例外,所以下一个收到好运气会是我们所坚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