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思维
“框架是一种“结构",那就必不可少的要培养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框架也是一种“抽象”,那么自己要有往底层逻辑上"钻"的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95783/569db448c6367981.png)
01
—
前段时间,我在“做事形成闭环”的文章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概念:
做事,要脑力先行,先做初步构思,在方向大致正确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拿出行动计划。
有朋友问我: 你说的“初步构思“,到底是构思什么?
我的回答是:构思框架--用自己的思维把事物的基本轮廓给“搭建”出来。
就比如我要写一篇文章,我就会这样构思:
以某个场景切入、打破读者固有的认知,然后罗列出论据,最后进行总结说明。
或者,描述某个痛点,引发大家重视,随后给出解决方案,并列出对应的行动计划。
但凡我落笔时,总是会去删删改改,写起来又感觉特别费力,那我就一定要反思一下了,是不是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构思清楚文章的基本框架?
02
—
习惯了用框架来思考和表达,那摸清事物的逻辑自然就不是问题,甚至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比如,我认为“做事”的框架可以分为三部分: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问自己做事的目的与意义。
这件事对我的具体价值有哪些?-- 问自己做事的目标。
我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问自己做事的方法论。
比如,我试着把“掌握知识”的框架分为六大块:
1、知道知识
2、理解知识(消化吸收)
3、输出知识(向别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连接知识 (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
5、内化知识(实践验证、深度记忆)
6、沉淀知识(通过深度思考发现具有普遍性、通用性的规律)
03
—
当然,世界万事万物变化多样,我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框架,
所以,比积累框架更重要的是养成框架思考的思维方式。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这种框架思维到底是如何养成的呢?
我觉得,既然框架是一种“结构",那就必不可少的要培养自己的结构化思维。
这里有一个“金字塔结构”工具可以分享。
在我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也会用到金字塔结构工具:
首先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比如这篇文章第一小节中提到的结论:做事,要脑力先行,构思框架)。
其次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再是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最后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比如第二小节中,提出了“积累框架更重要的是养成框架思考的思维方式”,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则是养成框架思维的具体方法)。
04
—
同时框架也是一种“抽象”,那么自己要有往底层逻辑上"钻"的精神。
凡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努力寻找事物背后隐藏的道理与价值,
虽然这个过程耗费脑力、又极其痛苦,但一旦找到诀窍,思维中无序的东西就能整理清楚。
就像读一本书,一上来先看目录结构,按照这个目录的索引,你随时可以跳转到具体的章节进行阅读。
所以,我一直认为,永远不能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思考上的懒惰。
对事物结构和底层机理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我就有了更强的问题剖解能力。
就像庖丁一样,凭借着对牛的”深入理解“,就算拿着把钝刀,同样可以把牛剖解得很细致。
以后当我面对各种人生困惑时,也要努力去理清事物的框架结构和关键因素,而不是让自己陷入到细枝末节的纠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