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案和平台负面的影响 90%的新人都没搞明白
刚好做完月报,顺势发到了社群里,就看到投资人讨论月报里的平台备案的消息。
不少投资人表示没备案不敢投资。
这种情况和刚开始出存管、信披要求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还谈到了几个名气很大平台的负面。
特地关注了几家P2P平台,这一次,就谈谈备案、信披、平台负面这3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喜欢看武侠小说,所以我和广大投资人一样,对于备案的消息时刻关注着。
误以为备案是独孤九剑,其实是葵花宝典。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备案重心是解决存量平台问题,而非鼓励新平台发展。
再次来温习一下有关文件
网贷整治办正式下发的《关于做好 P2P 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根据《通知》中明确的时间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网贷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对于违规存量业务较多,难以及时完成处置的部分网贷机构,应当于2018 年5月底之前完成相应业务的处置、剥离以及备案登记工作;对于难度极大、情况极其复杂的个别机构,最迟应当于2018 年6月末之前完成相关工作。
仔细一看,这里面看似很严厉,其实又充满了活动空间,咨询平台客服就知道,很多平台都是以一句在筹备备案回复大家。
平台是不是又在打太极,投资人不禁要在心里犯嘀咕。
其实,这的确是平台的官方答复,但是也是目前形势下最靠谱的回复,目前时间未到。
个人觉得目前的重点仍然要放到信披上。
信披才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关注信披给自己安全感。
说到这,必须得提一下社群里的一件事,一个喜欢扒皮平台的投资人在群里说自己写的文章被人剽窃了,然后说只告诉了群里另外2位投资人。
由此可见,大家对于信披是越发重视,对于信披某些投资人往往存在误区。
信披的误区
信披等于运营报告
运营报告里平台会公布交易额,增长人数,资产端等信息,所以投资人觉得这就是信披。
信披等于备案
这就是典型的只相信P2P备案了,有的投资人连备案是什么都不知道,道听途说,然后把信披和备案划上了等号。
再来温习一下什么是信披。
信批内容分为向公众披露的信息和向出借人披露的信息。前者包括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监管备案登记信息、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信息、中介机构资金存管信息、
公安机关核发网站备案图标及编号和中介机构风险管理信息。后者则包括借款人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项目风险评估极可能产生风险结果、已撮合未到期
项目有关信息等。
其中,借款人基本信息应当包含借款人主体性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借款人所属行业、借款人收入及负债情况、截至借款前6个月内借款人征信报告中的逾期情况、借款人在其他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情况。
项目基本信息应当包含项目名称和简介、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用途、还款方式、年化利率、起息日、还款来源、还款保障措施。
《信披指引》要求将逾期项目数、最大单户融资占比、最大十户融资占比、累计代偿金额及笔数升级为强制披露的内容。
所以信披绝不只是简单的和运营报告划上等号,而这些信息往往是一些喜欢扒皮平台的投资人深挖的着力点。
不怕有负面,就怕没新闻
提到信披,就不得不说负面。
目前被黑出翔的翼龙贷简直就是最好的例证。
联想控股成员,虽不是亲儿子,也是干儿子的地步,现在除了债权转让风波,还有暴力催债。
过去在1年内从20亿做到200亿,这个速度在行业内都是罕见的。
当然借款人的质量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规模,翼龙贷和联想真的是拼了老命。
负面来了,就有人说翼龙贷完了,联想爸爸要甩锅了,尽管王思聪死撑说联想股份占比要从33%提高到40%,仍然堵不住投资人想出逃的心。
个人觉得到今天739亿的规模,柳传志和杨元庆会轻易放手吗?肯定不会的,目前的联想转型其实不算成功的,联想手机几乎被玩废,电脑这块整个总量是下滑的,而转型互联网金融目前来看其实还是成功的,所以这个平台并非某些人嘴里说的快死了,而且联想肯定还是会坚持负责到底的。
对于个人投资而言,最怕投资人问那种从来没新闻的小平台,比如8万能撸个iPhone X 啥的。
不怕有负面,最怕没新闻,说雷就雷,毫无征兆,而且是那种多年的老P2P平台和新成立不久的新平台最为致命。
对于负面,还需要从大局上来分析,比如某服上市失败,投资人就把它归结到负面,实在是自己吓自己。
有负面也好,至少说明该平台还是有人气的,至少大家都在关注着它。
不要被P2P备案和负面蒙住了双眼,关注信披才能拨云见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