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给自己提问题
有本书叫做《学会提问》。看一个人是否真的厉害,简单点的方法,要么和他开场会,要么八个卦,听听他提出了什么问题。从提问的逻辑,问题的深度,抬出的见地就大概能观其一二。至于能否给出有启发的答案那是后话。(当然,观察者自己也要有几把刷子,比如听懂问题的刷子,洞察问题的刷子。)
作者在书中说天才是可以靠后天练成的,而高手的提问逻辑也是可以习得的,于是我就相信了。然后每天精神的像个神经(病)一样给自己找许多无聊无趣无知的问题。又因为常年没有对手陪练,只能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导致多年过去了,仍然毫无长进。
比如上周领导说,已经八月了,小组当前降本KPI排名部门倒数第一,还没有达到最低3%的平均点,需要一起开个会讨论一下办法。大家都低头不说话。我就想,可能是提问的好时候到了,我就高高举手,老大,我有问题想问。老大侧过身用欣赏的余光扫了我一眼:讲!
好,那我就不谦让了。我提三个问题,一个是完成了3%之后有没有奖金包?二是奖金包的分配方案能提前看看吗?第三个是会议结束后小组上哪聚餐?
你听听你听听,多好的问题啊,代表大家问出了心底之声,我以为这至少可以评为小组年度好问题了。
但可能我领导对下属问题的接受度和评判力还有待提升,以至于会后领导让我连写了检讨三份。
唉。都是我的错,提问惹的祸。
言归正传。
自打6月重启日更以来,我把自己搞的像个赤脚医生似的,每天都在想办法给自己找鸡汤和打鸡血,喝汤和打针的动作都相当熟炼了。其实聪明如大家都明白,一个有能量的人,是不需要四处去找能量打鸡血的。就像太阳不会向宇宙爸爸要光要热要辐射,它自己就是光就是热就是个能点燃万物的超级能量池啊。
一个人晒什么,说明缺什么。正确的废话。
一个人找什么,说明急缺什么。很正确的废话。
偏偏这两样我都占了。我就是硬币的两面,一面在晒一面在找,说明内外都缺,阴阳失调。我这病赤脚医生可能看不了,还得找名中医下猛药。
名医说,只要你思想不滑坡,那你办法总比困难多。听听,你听听,这才是名医高人啊,简直是一针见血。但名医只负责诊断开药方,不提供药材。得,寻医千百度,慕然回首*,那医生早已消失在灯火阑珊处。药材和治疗还得靠自己。
真是的。办法还不知道在哪里,问题在心头越旋越高。
昨天发布了《开始比完美重要——写给公众号日更困难户》这篇之后,收到后台好几条留言,说,唉我正是文中的困难户。害,我写这个不是让大家来自首的。纯粹是对自己最近的困惑和不顺利发下牢骚,并没有想到同病相怜的人为数也是不少的。
日更小写作而已,又不是让你发表小说,无论是流水账,小短文还是碎碎念,只管将每天发生的事或想记录的心情落实成文字就行。就算写的没有莫言好,也不会有人打你啊。那,是怎样变得迟迟无法落笔,每每无法完成呢?
为何此事困难到私人化的自娱自乐都难以顺利的进行,总是卡壳,总是气馁,总是负气躺平爬起爬地躺平呢?
这位同志你自己在文里说打败自己惰性后的快乐和成就感是其它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于你这真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真正快乐的事情不是不用坚持的吗?
真正快乐的事,就好像小孩子喜欢吃冰淇淋一样,他们不会哭着喊着跟妈妈保证,妈,相信我,我能坚持每天吃冰淇淋的;也不会像楼下砌长城的大爷大妈一样,跟孩子们保证,你们年轻人不要操心,我们一定能做到坚持每天打麻将的,即使输钱我们也不会放弃的,你们放心。
不会的,对吧。自然而然的放肆和发挥,多快乐啊。
只有或多或少违背了人类懒惰的天性的事情,做起来不那么快乐,感到困难,有阻碍,我们才会挂在嘴边说要坚持 。比如放弃了睡回笼觉起来跑(找)步(虐)的;比如放弃了追剧说梦话都在背单词的;比如选择了内卷而不是躺平的;比如猪坚持同学这样,不肯在中年放弃自己傻傻挣扎的。
所以不快乐的事怎么做出快乐的感觉呢?
在领导的指导下写了三分检讨后,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提的有进步,有高度,有深度,有难度,提的非常好。(谨慎拍砖,请帮忙记住我的墓志铭——爱我你就夸夸我)。
好了,问题又来了,哪位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呢?
朋友们,请回答2013。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