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的性能优化
定位应用的性能问题
Vue
应用的性能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运行时性能问题,加载性能问题。
和其他 web
应用一样,定位 Vue
应用性能问题最好的工具是 Chrome Devtool(F12 谷歌开发者工具)
,通过 Performance
工具可以用来录制一段时间的 CPU
占用、内存占用、FPS
等运行时性能问题,通过 Network
工具可以用来分析加载性能问题。
优化无限列表性能
如果应用中存在非常长或者无限滚动的列表,那么采用 窗口化 的技术来优化性能,只需要渲染少部分区域的内容,减少重新渲染组件和创建 DOM
节点的时间。
vue-virtual-scroll-list 和 vue-virtual-scroller 都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开源项目。还可以参考 Google
工程师的文章Complexities of an Infinite Scroller
来尝试自己实现一个虚拟的滚动列表来优化性能,主要使用到的技术是 DOM 回收、墓碑元素 和 滚动锚定。
组件懒加载
上面提到的无限列表的场景,比较适合列表内元素非常相似的情况。不过有时候,你的Vue
应用的超长列表中的内容往往不尽相同,例如在一个复杂应用的主界面中,由非常多不同的模块组成,而用户看到的往往只有首屏一两个模块。但在初始渲染时,不可见区域的模块也会执行和渲染,从而带来一些额外的性能开销。
使用组件懒加载在不可见时只需要渲染一个骨架屏,不需要真正渲染组件。
懒加载也叫延迟加载,即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加载,随用随载;
-
实现思路:
- 组件化
将各模块拆分为组件粒度,降低耦合度;将组件依赖的资源(比如请求接口、请求相关的依赖资源)全部封装在组件内部进行调用; - 加载优先级
优先加载首屏可见模块,其余不可见模块懒加载,待可见或即将可见时加载;
- 组件化
-
判断可见性问题
通过监听scroll
、resize
事件来判断模块是否可见,代码不仅繁琐,而且一不小心没有函数去抖就又可能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
H5新增的IntersectionObserver API
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其设计是异步的,回调是在主线程空闲时才执行,而且保证回调执行次数非常有限,在性能方面表现更优,使用起来也更简单。
当然,低版本浏览器还是要通过polyfill
兼容。 -
尽可能懒的条件渲染
解决了可见性问题,懒加载就比较简单了,Vue
提供的v-if
可以做到惰性渲染。 -
如果可见后进行初始渲染,可见前如何显示
如果在判断加载条件为false
时,什么都不渲染,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用户体验比较差,最开始是白屏,然后突然又渲染出现内容;
- 最致命的是,判断可见性需要一个目标来观察,如果什么不都渲染,那就无从观察。
因此,引入一个骨架屏的概念,为真实的组件创建一个在尺寸、样式上非常接近真实组件的组件。
骨架屏的作用:- 提升用户感知体验;
- 保证切换的一致性;
- 提供可见性观察的目标对象。
-
如何提升切换时的体验
在真实组件开始渲染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指的是真实组件从创建到渲染的时间,包括请求接口、请求资源和渲染的时间,空间指的是页面布局中需要给真实组件留出刚好的位置,避免产生抖动。
我们可以使用Vue
内置的transition
组件自定义骨架组件和真实组件的进入和离开效果,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定位,减少切换时的抖动,通过设置过渡效果给真实组件留出一定的加载时间。 -
Vue组件懒加载方案
--- Vue Lazy Component
该插件支持 组件可见或即将可见时懒加载,支持 组件延时加载,支持 加载组件前展示组件骨架,提高用户体验,支持 懒加载组件分包异步加载。
小技巧及其原理
-
computed
与watch
实际上它们都是通过watcher
实现的,最大区别就是computed
具有缓存功能。
在创建计算属性时,它会创建一个
watcher
,其中有两个属性lazy:true, dirty: true
。
创建过程默认是不执行的,只有当用户取值时才会判断dirty:true
则让这个watcher
去取值,求值结束后则改为dirty:false
,不再重新求值,再次取值直接返回上次求值结果。
那什么时候会重新计算求值呢?
只有当计算属性中依赖的值发生变化时,它会调用对应的update()
,更改dirty:true
,从而重新执行watcher
求值。
-
v-if
与v-for
不能一起使用,必要时应使用computed
先过滤出需要的数组元素。
原因是v-for
比v-if
的优先级更高,即使只需要其中一个元素(只有一个元素的v-if="true"
),每一次仍然需要遍历整个数组,严重影响性能。
源码编译// 1. v-if 在父元素上,v-for 在子元素上 VueTemplateCompiler.compile(`<div v-if="true"><span v-for="i in 3">hello</span></div>`); // 模板的编译结果 with(this) { return (true) ? _c('div', _l((3), function (i) { return _c('span', [_v("hello")]) }), 0) : _e() // _e()方法创建一个空的虚拟dom等等。 } // 2. v-for 与 v-if 连用的编译结果 VueTemplateCompiler.compile(`<div v-if="false" v-for="i in 3">hello</div>`); with(this) { return _l((3), function (i) { return (false) ? _c('div', [_v("hello")]) : _e() }) }
-
v-show
的底层实现
v-show
编译出来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只有一个directives
,它里面有一个指令叫做v-show
源码编译
只有在运行的时候它会去处理这个指令,它正是在操作DOM的VueTemplateCompiler.compile(`<div v-show="true"></div>`); with(this) { return _c('div', { directives: [{ name: "show", rawName: "v-show", value: (true), expression: "true" }] }) }
display
属性// v-show 操作的是样式 定义在platforms/web/runtime/directives/show.js bind (el: any, { value }: VNodeDirective, vnode: VNodeWithData) { vnode = locateNode(vnode) const transition = vnode.data && vnode.data.transition const originalDisplay = el.__vOriginalDisplay = el.style.display === 'none' ? '' : el.style.display if (value && transition) { vnode.data.show = true enter(vnode, () => { el.style.display = originalDisplay }) } else { el.style.display = value ? originalDisplay : 'none' } }
-
Object.freeze
Object.freeze()
:把不会修改的对象/数组冷冻起来,Vue
将不会对这些数据做响应式处理。当然,擅自修改这些数据也将会报错给你看。const columnList = Object.freeze([ { title: '姓名', key: 'name', align: 'center' }, { title: '性别', key: 'gender', align: 'ce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