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之斜阳草树 京口起义3
二月二十九日,刘裕率二州之众一千七百人,进军至竹里(今江苏句容县北,南京近郊),移檄远近,声言益州刺史毛璩已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反正于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等并率部曲保据石头,扬武将军诸葛长民已据历阳。
桓玄闻刘裕军至,移还上宫,召侍官皆入省中办事,处理政务。又加扬州刺史新安王桓谦为征讨都督,以殷仲文代桓修为徐、兗二州刺史。
桓玄召集众官商议如何抵敌,桓谦等请急遣兵攻击刘裕,桓玄叹了口气道:“北府兵锋甚锐,皆为亡命,我军与战,若有差池,则彼气成而我事去矣。不如屯大众于覆舟山以待之。敌空行二百里,无所得战,锐气已挫,忽见大军,必惊愕万分。我按兵不动,勿与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为上策也。”
桓谦笑道:“陛下何必示敌与弱,长其志气,灭己威风,我拥数万之众,不敢与千人一战,大楚岂不为天下笑,焉能安居建康。”
桓玄无语,乃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相继北上迎敌。然桓玄忧惧特甚。
桓谦不以为然道:“裕等乌合之众,兵微将寡,势必无成,陛下何虑之深!”
桓玄幽幽道:“刘裕足为一世之雄,无须多言。刘毅家无担石之储,而樗蒲一掷百万,其人可畏。何无忌酷似其舅牢之,勇健异常。此三人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三月初一,刘裕义军与吴甫之军相遇于江乘(江苏句容县北)。将战,参军朱龄石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刘裕说道:“龄石世受桓氏厚恩,不欲以兵刃相向,乞在军后压阵。”
刘裕闻言,哈哈大笑道:“伯儿,诚不欺我,无妨,看我如何破敌。”遂许之。
朱龄石,字伯儿,沛郡人(今江苏沛县),世代为将。其祖父朱腾,曾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伯父朱宪及朱斌,并为西中郎袁真将佐,朱宪为梁国内史,朱斌为汝南内史。大司马桓温伐袁真于寿阳,袁真因朱宪兄弟与桓温潜通,一并杀之。朱龄石父朱绰逃归桓温,攻战常一马当先,不避矢石。及寿阳平,袁真已死,朱绰不听号令,发棺戮其尸。桓温大怒,将斩之,桓温弟桓冲苦请得免。朱绰为人忠烈,受桓冲再生之恩,故事桓冲如父。及桓冲去世,朱绰悲伤过度,呕血而死。于是桓冲诸子待朱龄石如兄弟一般。
朱龄石初为殿中将军,常追随桓修兄弟左右,为桓修抚军参军,与刘裕相善。及刘裕克京口,归顺刘裕,刘裕任其为建武将军参军。而朱龄石弟朱超石为桓谦参军,此次兄弟二人对垒,故有朱龄石避战所请。
吴甫之,为桓玄骁将,其所率荆州兵甚为精锐。二阵对圆,刘裕也不搭话,手执长刀,大呼以冲之,北府兵皆紧紧跟随,奋勇向前。
荆州兵自东下以来,未逢劲敌,看到北府兵不顾性命冲来,尽皆胆寒,刘裕冲入阵中,左劈右砍,登时杀死十数人。西兵大骇,众皆披靡,吴甫之见势不妙,忙拨转马头,向后奔逃,刘裕紧催战马,赶上一刀结果了吴甫之性命。
刘裕率军进至罗落桥,罗落桥,今名石埠桥,位于南京城东,栖霞山北。皇甫敷率楚军数千人迎战,宁远将军檀凭之为义军先锋,与皇甫敷大战,不幸战死,应了韦叟预言,其部四散而逃。
刘裕率中军进战,双方战得难解难分,皇甫敷兵多,将刘裕军团团围住,围之数重,刘裕冲突不出,下马倚大树与楚军鏖战。
皇甫敷喊道:“你欲作何死!”催马上前,拔戟刺之,刘裕大喝一声,瞋目叱之,用刀将大戟挡开,顺势一刀劈来,皇甫敷吓了一跳,拨马躲开,远远看着刘裕。
忽然楚军右侧一阵大乱,原来檀赁之余部恰好退却至此,故杀入重围,檀道济见皇甫敷耀武扬威居中指挥,便弯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皇甫敷额头,皇甫敷疼得大叫一声,翻身落马,刘裕援刀直进,杀到皇甫敷近前,皇甫敷仰面朝天对刘裕道:“君有天命,定成大业,我死不足惜,当以子孙为托。”
刘裕点点头,挥刀斩之,后果真厚抚其孤。刘裕以檀凭之所领兵配参军檀祗(zhī),厚赏檀道济。
桓玄闻二将死,大惧,召诸道术人推算及为厌胜。又召集群臣问道:“朕其败乎?”
吏部郎曹靖之对曰:“民怨神怒,臣实惧焉。”
桓玄闻言,并无怪罪,而是奇道:“民或可怨,神何为怒?”
曹靖之回答道:“晋氏宗庙,飘泊江滨,大楚之祭,上不及祖,此其所以怒也。”
桓玄满脸怒气:“当初卿为何不谏?”
曹靖之道:“殿上诸位大臣皆以大楚为尧、舜之世,臣何敢言!”
桓玄默然,再派桓谦及游击将军何澹之屯东陵,侍中、后将军卞范之屯覆舟山西,众合二万,以抗义兵。
覆舟山,今名九华山,位于南京城北,玄武湖畔。因山形狭长,顶呈平行,两头渐低,如翻覆之舟,故名覆舟山。
三月初二,刘裕军饱餐战饭,食毕,悉弃其余粮,以示只进不归之意。
刘裕率军进至覆舟山东,使老弱登蒋山,多张旗帜为疑兵,数道并前,布满山谷。
桓玄侦候者还,禀告桓玄道:“陛下,大事不好,裕军四塞,不知多少。”
桓玄益加忧惧,再遣武卫将军庾赜(zé)之率精卒援诸军。
桓谦所率士卒多北府旧人,素畏服刘裕,莫有斗志。刘裕与刘毅等分为数队,进突桓谦军阵。刘裕又是身先士卒,将士皆殊死战,无不以一当百,呼声震动天地。
恰在此时东北风急,桓谦军处于下风,刘裕因风纵火,烟雾弥漫,鼓噪之音震动京城,桓谦不知刘裕军有多少,又无斗志,诸军遂大溃,桓谦诸将败回建康。桓玄先时虽遣军抗拒刘裕,而其走意已决,潜使领军将军殷仲文备舟于石头城下。待闻桓谦军败,遂率亲信数千人,声言赴战,将其子桓昇,其兄桓伟子桓浚出南掖门,准备逃命。
路上忽遇前相国参军胡藩,执其马鞚(马笼头)谏道:“陛下,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为义战之士,西兵受桓氏累世之恩,而不驱令一战,殊为不智。一旦舍此,欲往何处安身!”
桓玄也不搭话,但举马鞭指天,意为此乃天意,非人力可逆转,然后拍马而走,西趋石头,与殷仲文等汇合,泛舟南下。
桓玄心情不愉,经日不食,仓促之间,舟上仅有粗茶淡饭,左右进膳,桓玄难以下咽,其子桓昇为安慰父亲,抱其胸而轻抚之,桓玄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刘裕率军进入建康,王仲德闻讯,抱其兄王元德子王方回站在路边等候刘裕,刘裕望见,于马上抱王方回与王仲德对哭。
入城后,刘裕即刻追赠王元德为给事中,任王仲德为中军参军。刘裕军暂时驻扎在桓谦故营,遣刘钟据东府。
三月初三,刘裕军屯驻石头城,立留台百官,焚桓温神主于宣阳门外,造晋新主,纳于太庙。刘裕又遣刘毅、何无忌等诸将向西追击桓玄,命尚书王嘏(gu)率百官前往浔阳奉迎安帝,诛桓玄宗族在建康者,如桓石康侄桓权,桓振兄桓洪等人。
刘裕又使其内弟臧熹入宫,收图书、器物,封闭府库。臧熹呈上查封清单,刘裕看到内中有大量金饰乐器,知臧熹素来喜爱音乐,便问臧熹道:“卿得无欲此乎?”意在赏赐。
臧熹正色道:“皇上幽闭,播越江湖,将军首建大义,勤劳王室,我虽复不肖,实无情于乐。”
刘裕笑道:“我聊以戏卿耳,不必当真。”三月初五,旧楚司徒王谧与众官商议推选刘裕领扬州刺史,刘裕认为己名望低微,固辞不受,于是仍以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也投桃报李,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军将军,遂开府设吏,政事皆由此出。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
刘裕初至建康,诸般大事处分皆委于刘穆之,仓猝立定,无不允中。刘裕遂托以腹心,动止皆咨于穆之。刘穆之亦竭尽所能,推心置腹,忠诚无二,无所隐瞒。
当时由于晋政宽纵,纲纪不立,豪族陵霸,小民穷困,加以司马元显政令无常,朝野疲敝。桓玄篡晋后,虽欲整治,而其性严苛,故法条繁密,众莫从之。
刘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刘裕以身作则,行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不过旬日,朝政一新,风俗顿改。 当初,诸葛长民在豫州起事不成,为刁逵所执,关押数日后,将其装入槛车送往京师。车行至当利(安徽和县东南二十里)而桓玄失败消息传来,押解军卒为北府兵,于是共破槛(jiàn)车,放出诸葛长民,诸葛长民振臂一呼,率兵卒还攻历阳。
刁逵欲抵抗之,孰料手下闻桓玄败,四散而逃,刁逵无奈,弃城而逃。诸葛长民悬赏捉拿,刁逵为其属下所执,长民将其装入槛车,送至建康。刘裕将其斩首,子侄无少长皆死,唯赦其幼子给事中刁骋,承继刁氏香火,不至于灭族。未几,刁骋因涉谋反被诛,刁氏遂灭。
刁逵故吏将其侄子刁雍藏匿,后送至洛阳,投奔后秦,秦王姚兴任其为太子中庶子。后秦被灭,刁雍又投奔北魏,受到重用。
历阳光复,刘裕以魏咏之性素坚忍,可托大事,任为豫州刺史,镇守此地,另遣诸葛长民为宣城内史,长民心有不甘。
桓玄姐夫王愉,时任楚朝尚书左仆射,刘裕入京后,为安抚世家大族,加王愉为前将军,任王愉子王绥为荆州刺史。
王氏为江左冠族,王绥又少有重名,因刘裕起自布衣,在其微时,王愉曾轻慢过刘裕。今刘裕新得志,王家父子心不自安,乃招司州刺史温详过府商议对策。
温详曾任后燕太子洗马,后叛逃东晋,任济北太守,与其堂弟温攀,其子温楷率部防守黄河南岸,与慕容隆大战,被打得大败,逃归彭城。桓玄篡晋后,任其为司州刺史。温详素与刘裕无甚渊源,此刻也是惴惴不安。
王愉叹了口气道:“乌鸟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
王绥应和道:“乌鸟善啄人目,父亲宜早防之。”
王愉看着温详道:“我王氏虽为江左大族,自武昌郡公(王敦)后不掌兵权,太阿倒持,如之奈何?”
温详微微一笑道:“刘裕初入朝,为笼络人心,所请无不允。茂和(王愉字)当推我为雍州,则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王绥道:“恐不得君愿,我亦为荆州,然不任为都督某州军事,则一单车刺史耳,其能为乎?”
正说话间,突然从房梁上落下一物,众人定睛一看,竟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把众人吓得皆面无人色,四处寻找,不得其踪,温详见此情形,知谋已泄,不敢久留,匆匆离开。
果然,次日便有人上书密告王愉等人谋反,刘裕下令将王愉父子,及温详等人拿获,子侄数十人一并斩首。
王慧龙为王愉之孙,散骑常侍郎王缉之子。王慧龙自幼聪慧,王愉以其为诸孙之龙,故名慧龙。
及王愉合家见诛,王慧龙时年十四,为沙门僧彬所匿,因携之过江。渡口守军见其行色匆匆,王慧龙又未剃度,疑为王氏子孙,欲拿之。僧彬道:”此儿已拜我门下,此次我携之过江,令我师为之剃度,岂是王家子孙?”
兵卒道:“既是小师傅,且背诵一段经文。”
这个难不倒王慧龙,王慧龙清清嗓子,背了一段心经,兵卒信以为真,这才放他们过江。
渡江之后,僧彬遂西上江陵,依慧龙叔祖王忱故吏荆州前中从事习辟强。转过年来,荆州刺史魏咏之卒,习辟强与江陵令罗修、前别驾刘期公、土人王腾等谋举兵,推王慧龙为盟主,克日袭州城。而刘裕闻魏咏之卒,亦惧江陵有变,遣其弟刘道规为荆州刺史,众谋遂不成。
罗修等将王慧龙与僧彬北上襄阳投奔晋雍州刺史鲁宗之,鲁宗之不欲收留,给付川资,送王慧龙渡江,遂投奔姚兴。后秦亡,王慧龙又投奔北魏,后终成北魏名将,与宋为劲敌。
WH�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