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
任何形式的表达,都需要一点边界感。
我喜欢《小巷人家》黄玲,她代表着各种复杂人生里的一种真实解法——不知道如何把握边界感的人,都可以在黄玲这里找到参考。
黄玲的边界感是全方位的。
她对子女懂得保留边界感。
发现姗姗对图南有点朦胧的好感,她也没挑破这件事,不让两个孩子尴尬,然后事情走入无可挽回的境地;后来图南喜欢李佳,一家人都很好奇,但黄玲坚持认为只要图南不说,她就不问,因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事,黄玲是一个允许孩子保留自己隐私的人,她不把对孩子的好当成是索要回报的筹码,我看到她对自己女儿说,对她好培养她读书,是为了让她拥有自己做决定的自由时。
我一直觉得黄玲很有爱人的能力,会爱自己的孩子,已经不容易,但黄玲甚至可以让鹏飞都感觉到被无条件的爱过。
鹏飞做木工学徒受欺负,和师父闹翻被老吴找上门后,黄玲的一系列做法。鹏飞会对她说心里话,把自己做学徒时遇到的一切辛酸与屈辱都讲给黄玲听。黄玲知道一切事情后,是真的心疼鹏飞,闫妮演得很好,细节是她的胳膊几次轻轻抬起又放下,因为她想像妈妈一样抱抱鹏飞,但她怕越界。可是鹏飞一下子抱住了她,于是她也就不再犹豫。
之后黄玲做了一件事,她带着鹏飞买了礼物去给那个师父道歉,可是她没有强迫鹏飞开口,而是她自己给那个人说了句这事我们不对,对不起了,然后鹏飞鞠了一个躬,两个人走了。出了门后,她一句责怪鹏飞的话也没有,只是对鹏飞说,走,我们回家。
上门道歉是因为都是一个巷子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从人情世故的角度讲,彼此需要一个台阶。不逼迫鹏飞开口的原因是,她觉得鹏飞没有错,所以她放下自己的面子,替鹏飞道歉,但要保护好鹏飞少年人的骄傲与自尊,黄玲知道那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会怎样影响着鹏飞。
这一段,堪称教科书式的【爱孩子】,也堪称教科书式的边界感的建立与打破。
从这一刻之后,她对鹏飞的边界感,从亲戚之间的边界感,变成了母子之间的边界感。这里面转换的关键原因是,黄玲会尊重自己的感受,也有对人性的判断,她尊重鹏飞真心爱自己的感受,也判断出鹏飞和桦林(鹏飞妈妈)的人性经得起她这种边界感的突破,容得下这里面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