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集教育婚姻育儿

不想孩子变“巨婴”,这些事情越早培养越好!

2019-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木吉子

01

看过《千与千寻》的朋友,相信对片中的巨婴宝宝都印象深刻吧?

在电影里,巨婴坊宝宝是汤屋主管汤婆婆的独生子,穿着一件印有“坊”的红色肚兜,体形巨大,但样貌却是一个婴儿模样,看起来十分娇生惯养,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靠哭来威胁人。

汤婆婆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无限满足的零食、满屋子的玩具,为了让他在房间里面生活得更好,汤婆婆甚至还做出了人造太阳和月亮。怕他跑出去不安全,汤婆婆就吓唬他外面有细菌,一旦出去了就会感染细菌。

被保护过度的坊宝宝长这么大了,却连走路都走不好,只会撒娇撒泼。看起来坊宝宝这个形象很夸张,但事实上我们现实中不也有这样的“巨婴宝宝”吗?

前段时间,一个“海归10年啃老还砸父亲车”的热搜在微博上传播。

据新闻消息称,王先生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还不错。儿子今年34岁,十年前王先生送他去英国读书,花费了几百万,但是儿子回国后一直没找工作,两人为此经常吵架。矛盾彻底爆发是由于前几天,王某一气之下卖掉给儿子买的车子,儿子得知后怒砸父亲的车。现在家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这样的事近年来可谓屡见不鲜。

可是,哪有人生下来就是巨婴?“巨婴”这一现象都是后天养成的。

作为父母,都想孩子过得好,都会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一切,但这样的“巨婴”是你所期望的吗?

虽然上述事件是个别现象,但由此也看出,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是需要父母们重视的。

02

其实,从0~3岁开始,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了。

孩子要想健康的成长,不止要注重学习,还要注意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尤其是自理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再优秀,没有自理能力,也会影响到学习和以后的工作。

记得有过一篇报道:成绩特别好,但生活全靠妈妈的天才少年魏永康,17岁就考上了硕博连读,最后因为自理能力实在太差,离开母亲去外地上学后无法自理,换季都不懂得增减衣服,大冬天穿着拖鞋满处跑,也无法完成课题研究,最后博士没读下来就被退学了。

除了学习,母亲不让魏永康插手家里任何事情,本想着“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然而却落得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唏嘘。

魏永康的母亲只是“大包大揽”型妈妈的极端例子,但确实有很多妈妈认为,只要孩子能好好学习,所有的事情妈妈都可以包办。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嘛,当然是大人来照顾啦。

但是照顾,并不等于包办。孩子再小,也要培养他们自理的意识。

3岁前孩子的自理能力强弱,影响到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而在幼儿园期间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小学学习。

有个新闻,说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上幼儿园,过了一段时间被幼儿园劝退,原因是“孩子自理能力太差”。原来这个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不仅不会自己吃饭,连去卫生间也不知道跟老师说,大便小便常常拉在裤子上,老师疲于奔命,只好向家长“劝退”。

让孩子自己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之余,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想想看,人的自信来自于成功的经验,孩子学着做到的事情越多,他就会越自信。

不要觉得“这些琐碎的小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了”。孩子的自理能力离不开大人的耐心教导和培养,那些自理能力不足的,实际上就是因为家长不肯放手,太过包办。

03

自理能力,是指凭自己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的事。

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对于自家孩子的自理问题发出叹息,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可以随时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0-3岁的幼儿,虽然他们年龄不大,但也会主动表现出照顾自己的情形,比如:伸手扶奶瓶、自己拿汤勺进食、喝水、主动表达尿布湿了或想上厕所等。

当孩子表现出一定的自理意愿时,父母应及时协助,引导孩子做好,更快地培养出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那么0-3岁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哪些?

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核心的成长目标是身体的发育,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饮食等生活习惯。

在此基础上需要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穿衣穿鞋洗脸等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全程代劳。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心里觉得自己是棒棒的宝宝。

0~1岁  从本能入手

这一阶段的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自理能力几乎为“零”。

他们的动手能力,一开始是出于好奇心驱使的本能。比如,当孩子能稳稳地坐在餐椅上,他们会迫不及待自己抓食物吃。

家长不要阻止孩子动手,甚至需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孩子咀嚼和吞咽能力的“手指食物”,允许孩子探索,练习。

这对他今后自己吃饭,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1~2岁  不勉强,多鼓励

独立吃饭

孩子1岁半以前,自己握着勺子将食物放进嘴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孩子自己有独立吃饭的表示,家长不要加以阻拦;但是如果孩子还没有相关举动,家长也不要着急。

一般来说,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要在4岁左右才能接近成人。

穿脱衣服

孩子会从通过伸展四肢来配合家长给自己穿脱衣服开始,逐渐学习自己操作的动作。

在教导孩子自己穿衣服、穿袜子之前,家长可以先教导孩子学习自己脱衣服、脱袜子,脱比穿要容易很多。

一般来说,孩子在18~24月龄左右能独立脱下一件衣服。

1~2岁的孩子,动作能力弱,协调性差,做事情慢吞吞的,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家长一定要多加耐心,千万不能因为心急而替孩子代办,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2~3岁  顺应发展,养成习惯

2岁以后的孩子,自我意识更强,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或事(其他小朋友、卡通形象、绘本故事)的影响。

家长不妨利用这一特质,鼓励孩子做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慢慢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举例来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独立或半独立完成:

自己拿勺、叉或筷子吃饭;

收拾绘本、玩具;

脱鞋、穿衣、拉拉链;

脏衣服放到洗衣筐里,纸尿裤扔到垃圾桶;

洗澡时,自己拿浴球抹肥皂或沐浴露;

自己刷牙或漱口(当然,还需要家长帮忙补刷干净)……

自理能力越小培养,对于幼儿来说越有利。

自理能力好的幼儿,不仅可以完成一些最简单的生活,而且在学习当中也能够培养孩子,勇于面对困难,主动争取的性格。这对于幼儿以后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更高素质,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成为父母的一道试炼。

这里想要提醒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成人后的许多心理问题,其实都源于孩童时期错误的教育方法。

“放手”一词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实行起来会有很多家长都做不到洒脱。但放手之后的独立担当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头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