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我的“工业化”写作流程(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用晦涩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三层信库模型理论,我正是依靠着这套模型为基底实现了自己的“工业化”写作流程,然而说一千道一万,仍然不如自己亲自示范一遍,下面我就以自身为例演示一遍文章输出的前半段工作——灵感收集。
三层信库理论模型信息整合的过程图
01 碎片化灵感的收集
-
每当转瞬即逝的灵感来到我的脑海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手机,长按音量-,快捷调出手机里的闪念胶囊APP,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当时的灵感,这款APP自带讯飞语音转文字功能,会同时保存你的录音与文字,完成后再次长按音量-,关闭闪念胶囊,如果灵感如连珠炮一般产生,那我就会重复这个步骤,当然你也可以在同一个便签中记录多条灵感,只是这种方式不方便整理所以不推荐,而且多按几遍音量-其实也不花什么功夫。
闪念胶囊界面
-
接下来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马上给每条便签添加上标签,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完全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再给便签补上标签,两种补标签的时机靠我们自己灵活掌握,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隔天补标签,因为那样要花费“当天”几倍的精力去回忆当时的情景
当闪念很多的时候,一个个打标签其实是很麻烦的,可这款APP目前还没有批量打标签的功能,多希望开发团队能快点实现这个功能。
- 通过这简单的几步,我就实现了整个信库整合工业化流程的前两步:①将信息无差别收入一阶信库,②给一阶信库内的碎片化信息打上粗略标签。
02 整合同一标签下的所有灵感
-
借助闪念胶囊的PC客户端,可以同步手机端的记录,接着我们就可以在电脑上,将已经在闪念胶囊上用APP自带的简单标签进行过粗分类的便签导入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化(二阶)的信息整合了,这一步我使用XMIND8:在导图中将凌乱的信息压缩成短语(将原来的句子放入备注或子主题下折叠),然后归类,就可以实现简单的信息整合。(信息整合过程图中第③步)
利用导图整合信息当然大信息量的整合,会比这花费更多的功夫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之后我还会具体介绍自己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结构化(平面化)信息整合的方法。
03 将整合好的信息放入云端(印象笔记内)
-
XMIND系列软件如此讨喜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与印象笔记有一个很好的联动性,文件选项下可以直接点击保存入印象笔记,然后将该文档置入一个名为“整合后文库”的文件夹下,再给此文档打上个性化标签,就完成了整个灵感积累的步骤,也就是信息整合过程图中的第④步。
XMIND与印象笔记的联动
- 当然更精细一点的做法,可以将更细分的子主题,单独保存一条笔记,具体做法是点击XMIN8子主题后使用快捷键F6,下钻入子主题,然后在这个位置点击“保存到印象笔记”。
不过一定要注意,用这种方法将单独一个子主题存入“整合后文库”并打上印象笔记内的标签后,一定要记得点击印象笔记的同步按钮,否则你会崩溃的,不信可以尝试一下。
(因为XMIND8和印象笔记的联动还没有精细到每条子主题上,所以这种联动方式有一些bug,需要我们手动去弥补它) - 到底是用更粗略一点的方法还是用更精细一点的方法,看每个人对该信息需求的理解,完全自主。
-
值得一提的是印象笔记的标签系统有一个强大的父子同体功能,就是当你用标签搜索父亲标签的时候,印象笔记会把父亲标签下的所有子孙标签同时置入搜索条件,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把粗糙的闪念胶囊标签系统,在经过XMIND8的结构化归档后,再进行更细致层次标签标注,完成了这一步我们也在无形中打磨了自己的个性化标签系统
印象笔记标签的父子同体功能
后记
- 这篇文章,我精心参考了简书上的一些热门的文章,发现它们的格式都非常简单明了,于是我也想参照它们的格式进行文章的改版,原以为可以把我原本的后记模块给去掉了,但是还是忍不住要写一段后记。
- 今天我又重读了一遍自己在简书上发表的文章,发现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这些文章或许太过复杂,连自己都不太容易读得进去,好的文章果然都是必须要深入浅出才有意义呀,看来自己的写作水平真的还有待提高。
- 在描述完自己的灵感收集流程后,我会在下一篇继续展示写作流程的后半段——自己是如何利用收集好的灵感进行文章输出,以及如何在依托三层信库模型理论的前提下,实现灵感收集流程相较本篇更进一步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