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写作能力?

2023-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超叔成长笔记

知乎上看了作家叶伟民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很多人写作语句啰嗦、笔力不足的情况,我感觉跟我很像。

首先,语言啰嗦。

这是我一个非常大的毛病,经常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用一些口头禅似的语言,比如xxxx的话,xxxx的情况,等等诸如此类。

这样写,很容易导致整篇文章出现非常大的啰嗦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觉得还是自己对于语言的表达,缺乏基本认识和素养。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没有对写过的过往的文章进行修改和删减,不知道这些毛病。

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一、注意表达。写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必须进行总结和反思,看看哪些词语可以修改或者删减。

二、少用副词或者形容词。叶伟民举了一个例子,我很生气,狠狠地锤了墙面一下。

这个句子,就毫无画面感,而且用了“狠狠地”这个形容词。

那如果不用形容词应该怎么表达呢?

这样可以说,我很生气,把拳头锤向墙面,就像听到了骨头爆裂的声音。

这样写,画面感就出来了。

三、自己写过的文章必须进行修改和删减。这个是自己很大的毛病了,写完就完了,如果不对自己写过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反思,那是没有进步的。

第二,笔力不足。

所谓笔力不足,就是指的文风和文采不固定,没有一个突出的个人风格。同时行文没有章法,没有逻辑,一件事情的叙述没有一个起码的原则等。

说白了,还是啰嗦。对一件事叙述不清,让人听完或者看完,没有画面感,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笔力不足呢?

因为不知道好的文章是什么样子,即没有做过文章研究。

如果不去研读好的文章,不去看看好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肯定会出现按照自己想法写的情况。

这样必定会带来文采缺失,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如何提高改善自己的笔力呢?

最简洁有效的途径就是拆解爆款文,并且模仿爆款文章的写法。

想知道好文章是什么样的,就需要先把好文章找出来去拆解,看看选题是怎么选的,标题是怎么拟的,开头是怎么引入的,结构是怎么搭建的,素材是用的什么样的,结尾是怎么升华的等等。

只有先把一篇好的范文给拆解清楚,才能明白好的文章到底长什么样子,然后就是模仿着写。

先有模仿再有创新。如果连模仿都不愿意去做,那创新从而开始呢。

任何一个写作大师的写作之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比如莫言,曾经有一个关于莫言的采访,记者问他,是怎么走上写作之路的。

莫言说,他那个时代,写作是个很神圣的工作。作家可以能吃到饺子。

莫言为了能顿顿吃到饺子,就开始了写作之路。

当然一开始写作之路并不顺利,那时候的文章都是一些红色文学的内容,莫言写的也很辛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他模仿了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风,才开始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后来慢慢地走向了成功。

大师的路,也是从模仿开始的。

综上来说,对自己写的文章,要时刻回头看,时刻注意行文啰嗦这个问题。通过模仿拆解爆款文,去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和逻辑结构,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人才能看的更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