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1

2023-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小岩lxy

相信阅读的力量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净化心灵,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读写不分家,我们第十小学卧虎藏龙:几位校长文采斐然每天坚持工作梳理、同事们也个个才华横溢,经常会有美文被发表传阅,相比之下我的不通文墨显得格外不协调,书到用时方恨少,阅读才是硬道理。

小学阶段应该算是我读书最多的吧,都不能算得上是阅读,因为学语文要写作文,所以像《小学生分类作文》、《看图写话》、《作文大全》等有利于写作文的书通通被妈妈从书店搬回了家,还从表哥表姐那里“拾”了许多。记不清都有些什么了,只记得自己很喜欢读叙事类的作文,觉得很有意思,也记得读书笔记本上抄写了不少好句好段,然后在自己写作文时酝酿出一个华丽丽的开头,这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写什么都有些头重脚轻。四五年级的时候,妈还给订了两年的《当代小学生》,十佳少年风采录、红领巾新闻网、小伙伴的作品、读写之窗、故事里的数学、手工作坊、校园科技风等栏目还历历在目。

初中时候……不知为什么我对初中的记忆是最模糊的,但是记得我拥有第一本从新华书店买的正版书《童年》,这本书的封皮很精致,纸张上等,让我爱不释手,书的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隐约记得整本书高尔基的童年很不幸。貌似还有一次班里集体团书,50元两本,我和二堂哥每人凑出25元挑了一本《朱自清散文》,不要以为我还记得它,我是特意跑回妈妈家里搜出来的,读过,但没有留下什么,对于朱自清的散文,依然只有节选课文的《背影》和《春》记忆深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耳熟能详。

高中时代文理分科,顺应家里要求成了一名理科生,虽然我脑袋不够灵光,学得不好,物理甚至还有过不及格。对于书籍,我倒是囤了一些,什么郭敬明、明晓溪、可爱淘、韩寒读得可热火了,有时上课也偷看。《小时代》、《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泡沫之夏》、《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下课的时候班里站队是“洛熙”好还是“欧辰”好,两派人辩的不可开交~这些小故事小情节在我的青春懵懂时期占据大部,尤记得央求姐姐帮忙申请的第一个qq号码还取名“悲伤逆流成河”呢。还好我们高中时有阅读课,我们会从齐鲁石化教学楼排队去综合楼图书室自由读书。阅读课上的我喜欢看杂志《读者》、《青年文摘》,有意思的《心灵鸡汤》、《世界未解之谜》、《新概念作文》系列等,每次阅读课都意犹未尽,希望40分钟慢点儿过去。老妈有个习惯,晚上不看会儿书睡不着,当然现在这习惯被手机给替代了,那时她从报亭期期必买《故事会》,我也会拿来读,还记着每期开头都是些笑话,趣味十足,主要还是以发表反映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故事为主,内容通俗而不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姥爷那时和我们一起生活,我还特别喜欢翻阅他的《老干部之家》杂志,跟着姥爷学了好多养生之道,姥爷总是读读记记,真实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

大学生活慵懒自在,专科专业读了小语种韩语,到毕业被翻烂的是我那本13元的盗版《汉韩韩汉词典》,我的小词典帮助我翻译、写作,在相应的口语、写作、考级上成绩还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不光是语言,我也读了《韩国概况》,从衣、食、住、行、文化、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认识了这个国家,也曾对这个不算遥远的半岛国家抱有幻想……大二开始我在图书管勤工俭学,偶然听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讲《武则天》,对这一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泡在书堆里的我读了几本《武则天》、《杨贵妃》、《中国后妃传》等中国历史人物传记,守着那么大的图书馆,本该多幸福啊,我却没有好好珍惜,早就该读的四大名著到现在都是半半拉拉没一本坚持读完的,基本都靠电视剧理解。书是借了,却读不出什么滋味,很多时候感觉需要读书才强迫自己读书,而不是发自肺腑,我深感后悔。

走过人生的二十一个春秋,幸运如我毕业后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在编考试,如愿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仅仅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自学就加入到了教师队伍,此时的我作为一名教师并不称职,于是我紧接着参加成人高考,从新选取了小学教育专业并潜心学习。工作后边实践边学习,学校订了《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 因为我年轻,理远校长从来都是直接放在我桌子上,从中我收获了许多数学教育的最新动向、名师课堂、名家访谈、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吴正宪、华应龙、刘德武、黄爱华、张齐华等名师的课堂实录及反思值得我学习,也有幸身临其中几位名家课堂,真实感受数学名家的魅力。特别喜欢吴正宪老师,每次听她讲课都深深被她吸引,所以,我反复读了《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在吴老师这里我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好玩儿。今年接手一年级,是我十年来的第一次,导致我在开学前就开始担心、焦虑,于是我买来刘善娜老师的《小学数学这样教》,跟着刘老师学习如何教学一年级。在学习教好数学这门课的同时,我将教育片面地理解成了教学,错过了对教育的钻研,我也开始读一些像《班主任工作》、《儿童教育心理学》、《老师怎样和孩子说话》、《儿童教育心理学》等书籍。加入第十小学,王校长又十分的支持我们读书、写作。相继为我们买来了《给教师的建议》、《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等书籍,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为我们做好铺垫。很喜欢买来许久却仍然未读完的《窗边的小豆豆》系列套书,收获不少,特别是小林校长的理念、做法,教会我对“差生”更要有耐心,更宽容。虽然对理论性很强的东西我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是相信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我想,要想教好学生、与他们相处融洽,那么我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于是不只是《窗边的小豆豆》,我还读了叶圣陶的《稻草人》,《杨红樱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集》等书籍,在这片文学沃土上,我汲取了年轻的养分,滋养我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分享读后感,重拾自己的童心、理想和希望这三种宝贵的财富。

生完孩子的我更加意识到不读书、不学习的严重后果:不进步的自己将无法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创造精神上的财富,于是我开始在育儿路上学习学习学习。蒙氏教育是我十分赞同的,所以我入手了孙瑞雪蒙氏教育三部曲——《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和《完整的成长》,目前正在拜读中,我也十分认同孙老师的观念,就是孩子本身是有自我成长的力量的,大人应该支持而不是干涉。利用暑假时间,我完成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的阅读,看李镇西老师倾心之作——教女手记。在与同事张佩佩聊及儿子的养育过程中的一些棘手问题和困惑时,佩佩向我推荐了《回应》一书,目前每天坚持读,从中学习和儿子的沟通技巧。与此同时,受儿子姑姑的影响,我加入了樊登读书,断断续续也已经完成了《正面管教》等好多本书的解析打卡:听《正面管教》让我懂得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听《不吼不叫》使我明白教育孩子,又吼又叫未必有效,不吼不叫也能教出好孩子。听《热锅上的家庭》布莱斯一家从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疗师,最后在理解和倾听中重建爱的信仰,重获新生的过程,为我日常生活方式开拓了一条新道路。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使我明白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与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不如情感引导更加充满关爱。听《父母的语言》使我懂得应该怎样跟孩子对话才是科学的。听《幸福的婚姻》让我学习男人和女人的长期相处之道,为我的婚姻幸福保驾护航。听《一平方米的静心》让我觉察自己真的需要静心,我的生活缺少八大支柱中的好多项,专注和沟通与联结是我努力的方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智者言:每一本书都像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亮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要读的好书实在是太多,要学习的东西也数不胜数,比比别人,可能我还不如我的学生读的书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希望我的阅读为时未晚,我会好好坚持读、尝试写,做一个成长型的教师,让阅读的力量托起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