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姜饼人
1·“流动”与“永恒”
在开始正文之前,提出两个来自《苏菲的世界》的问题:
为什么每一匹马都是一样的?
点心师该如何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
不要着急回答,先深刻的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的含义。
大多数人都会在看到第一个问题的一瞬间,就会立即做出否定的结论,那我们就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来看第二个问题。有的人可能会立即想到糕点师用的模子,这样做出来的姜饼人就是一模一样的。那第二个问题的“结论”与第一个问题又有何关联呢——马是一种生物,不可能被从模子里刻出来。
很没有头绪,是吗?
在苏格拉底出现之前,人们就开始关注自然界中的哲学变化。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坚持世界万物都是“流动”的,由一种不断变化的物质构成;另一派则是坚持世间万物都由某种或多种基本元素构成,这些物质会在时间的推动下组合再分离,这就构成了世界。
这两种说法里,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根本上的区别。前者坚持世界是“流动的”(变化的),而后者则坚信基本元素是永恒不变的。
而柏拉图,正是要研究“流动”与“永恒”之间的相互关系。
恩培窦可里斯与德谟克里特斯都曾提醒过世人:尽管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的,但是也一定会有某种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就像“四根”(地、火、水、气)和“原子”。柏拉图也是一个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但是他的思考方式却与他人截然不同。
柏拉图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是流动的,这就构成了我们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的东西会被时间所侵蚀,化学原子会衰变,人体会发生腐烂,石头会被风化。然而在物质世界之外,必然有一个做出构成物质世界基本物质的“模子”或“形式”,而这些“形式”或者“模子”是永恒不变的。
“流动”的姜饼人 ——柏拉图的“理型论”是不是对刚才的两个问题有些明白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一匹马是一样的,但是在它们身上,一定有某些相同的特征,让你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匹马,而不是一头驴,或者骡子。当然,这些马都是流动的,它们会生老病死,但是它们的基因深处,那些构成他们的“形式”,还有刻出它们来的“模子”都是永恒不变的。
同样,姜饼人的例子也就显得更加的直观且真实了,以为它们本身就是从模子里倒出来的。当然,有的姜饼人可能会缺条胳膊断条腿,或者刚做出来就被谁给吃掉了,但是它们背后,制造它们的那个模子是一成不变的。
“流动”的姜饼人 ——柏拉图的“理型论”同样,积木游戏也是适用于这个说法。都说积木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因为他们就像是“原子”,组成万物,可以拆分组成不同的形状。当你用积木拼出一栋楼房,然后你把它拆掉,紧接着你又可以很快的再拼出一栋,因为那栋楼的样子已经在你的心里形成了一个模子,或者说形式。
“流动”的姜饼人 ——柏拉图的“理型论”这也证明了,“模子”不一定是狭义上的模子,它指的是记忆、模子、标准,也是模式,可以是抽象的,也可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柏拉图的思想应该已经可见一斑了吧?
柏拉图虽然坚信一定有东西是永恒的,但在他看来,那种永恒的东西,应当是隐藏起来的用于构造万物的抽象的模式。
就像是建造高楼的图纸,如果保存得足够长,它可以在世界各地,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建造出一栋楼来,这跟刚才的姜饼人和马是一样的。
柏拉图因此感到非常的吃惊,他觉得在物质的背后一定会有某种特定的形式,后来他称这样的形式为“理型”。因此这个世界上,会有无数种“理型”存在。当你看到一个面包,你会想到它的背后会有“理型面包”,当你看到一头牛,它的背后就会有“理型牛”,当然,你看到人的话也会有“理型人”存在。
与很多人认识的不同,他口中所说的“理型”,其实是一种完美的存在,一种绝无缺陷的存在,就像是制造姜饼人的“模子”。
因此,柏拉图得到了一个结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的存在。他称这个存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他的这种独树一帜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流动”的姜饼人 ——柏拉图的“理型论”未完待续!
大家好!我又来了!想念你们大家!